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女孩”到“铁娘子”,默克尔是如何四次连任德国总理的?

2017-09-26 凤凰欧洲 凤凰欧洲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


9月24日,刚刚落下帷幕的德邦议会选举公布了最终的结果,现任总理默克尔仍旧“江山稳坐”,“默”认总理,这是她第四次连任总理。


自从2005起,她成为了德国联邦的“领头羊”。十几年过去了,她见证了欧洲各国领导人的来来往往,却始终屹立不倒。为何在这风云莫测的国际政坛中,她以压倒性的优势站到了最后?这位名声赫赫的“铁娘子”又是如何炼成的?


生长在东德的小女孩


默克尔除了女性政客的身份,东德(民主德国)的出身也一直吸引着全世界媒体的关注。



1954年,默克尔出生于德国北部汉堡的一个牧师家庭里,她的父亲霍斯特是一位路德新教的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



9岁那年,默克尔听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柏林墙下的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自那时候起,她对民主、政治便有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的默克尔,已经能背诵所有西德(联邦德国)内阁的成员名字。


(左一位青年默克尔)


那时候的东德,既不民主,也不共和,实施的是奥威尔式的恐怖统治。


二战后,苏美为了肢解和报复希特勒的德国,将工业区划分给西德,将工厂炸成废墟,将技术工人留在东德。就这样,所有的东德工人无事可做,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一台又一台的机器被搬上火车运往西德,这摧毁了东德人生活的最后希望。


(战后的德国废墟)


同样是战败国,但是西德收益于马歇尔计划,得到了英法德援助数额,在一道带有历史背景的柏林墙的阻隔之下,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越来越多的东德人偷渡过边境去往德国的西部。


(柏林墙)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默克尔无能为力,她还得迫于东德政府和教会的紧张关系,不得不放弃政治学,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家默克尔)


但是,到了1989年11月9日,命运给默克尔开了一扇窗户——象征着集权铁幕的柏林墙倒塌了,从此,她的人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转机。


一个月后,默克尔走进了“民主觉醒”的办公室,向负责人问道:“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这一年,一个来自东德的女人进入了德国政坛,从此改写了德国的历史。


(东德和西德人民庆祝推到柏林墙)



他不姓“默克尔,她不姓“绍尔”


如果说,走在巅峰的道路上,最难以忍受的应该就是孤独。可是默克尔不孤独,因为她的身边陪伴了一位默默无闻的男人。这个男人陪伴着默克尔,见证她从“小女孩”变成了“铁娘子”的蜕变过程,他就是绍尔。




理论化学博士约阿希姆·绍尔与物理学博士安格拉·默克尔相识于原东德科学院共事时期。


他们在同居数年后,1988年悄然无息的领取了结婚证,连默克尔的母亲都是第二天听到她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才知晓,也许这在她的心中并不算什么。其实,这已经是两个人的第二段婚姻



在德国,有“随夫姓“一说,“默克尔”其实是来自她的第一任丈夫、物理学家乌里希·默克尔。而早已改嫁的默克尔,并没有像现代独立女性一般用回娘家姓,也没随现任丈夫姓“绍尔”,让很多人困惑不已。


也许,当时已经政坛锋芒毕露的她,觉得改名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吧。



有默契的是,绍尔也安之若素,他公开表示“不愿以‘默克尔的配偶’身份立世,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学者”。所以过去12年中,德国的“第一先生”基本处于隐形状态,“秀恩爱”不在总理的日常选项里。


他常年专注于化学研究,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一开口便是:“别来打扰我”。他俩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甚至连妻子的就职典礼,绍尔也没有参加。因此,外界传言,默克尔的这场婚姻是为政治前途考虑而完成的“形象工程”。



虽然不爱面对媒体,也总不会一次都没有。在他出席的几次活动中,绍尔也会穿着一本正经的西装,打着小领结出现在现场,不变的是他还是一脸冷漠的拒绝各种媒体和来访者的攀谈。


十年的前的德国G20峰会上,绍尔的出席就让媒体炸开了锅:总理的“臭脾气”老公居然愿意出来敷衍观众了!要知道,让绍尔和普通人打交道,还要忍受媒体的聚焦,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



对于他十年如一日的“冷面”,媒体一开始诟病,后来也逐渐变成钦佩。难得与绍尔说过话的德国名人杂志《彩色画刊》记者克斯廷·耶克尔说,其实,德国人早已接受了总理夫妇的这种相处模式,在他们心中,这是一种很时髦的关系。


默克尔似乎也对这段关系十分满意,她讳莫如深,深知政治家的私生活是最容易给竞争对手留下把柄的话题。能和丈夫保持牢固的关系,又能让彼此享有双方的事业,这已经足够了。



忠于人民的“政治家”


起初,初入仕途的默克尔还有些矜持和不苟言笑,有时候还会拘谨和羞涩。但是在前总理科尔的照顾下,默克尔成长的成长起来,在“男人的天下”的基民盟内平步青云。有人称他为“科尔的小女孩”。


(科尔和默克尔)


科尔失势之后,她正式代表基民盟,与施罗德角逐下任总理,最终出任总理,这一刻,曾经的小女孩,已经站在了权力的“顶峰”。


而在她战功累累的政绩之中,最被世人熟知的应该是“难民政策”。



2015年夏天,成千上万的叙利亚人逃离战火肆虐的祖国。


8月27日,一条新闻在欧洲被炸开了锅:奥地利一条高速公路旁的卡车里,71个难民被闷死在车厢。


9月初,幼童尸体漂浮土耳其海滩的照片在欧洲国家迅速流,引起广泛震惊和反思。



面对这一切,曾经也是一位难民的国家总理——默克尔当机立断,做出了人道的姿态:


 我们已经被这些可怕的消息淹没了。这是一个警告,我们应当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展现团结。这不是一艘在地中海中心下沉(让我们束手无策)的船,需要帮助的人就在我们家门口。


她说到做到,敞开大门,迎接难民,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接收了超过100万难民。被欧洲他国避之唯恐不及的难民们,在德国车站得到了难以想象的热情接待。


而她的举动,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抗议,美国共和党的特朗普称难民是“特洛伊木马”,默克尔大量接收难民的做法根本是“发疯”;国内的抗议者骂默克尔是“叛徒”;而默克尔视难民为受害者,毅然而然的站在了爱与自由的一边。


(难民手中拿着默克尔的画像,称她为“难民的守护神”)


但是,蜂拥而至的难民也让德国人开始害怕起来。


2015年12月31日,是德国迎来大规模中东穆斯林难民的第一个新年除夕夜。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1000多名穆斯林难民对德国妇女大规模的性侵。


2016年2月,德国汉诺威一名16岁的德国籍摩洛哥穆斯林在火车站中用刀重伤了一名警察。

…… 


类似这样层出不穷的事件让民众灰心,大家忍不住高声哭喊:“你放进来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她的支持度也一度跌落到了百分之9。


(科隆大规模性侵案事发地科隆火车站)


(德国妇女抗议遭穆斯林难民性侵)


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默克尔也承认:


 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时光倒流到很多、很多年前。因为难民政策的结局和我的初衷背道而驰,事与愿违。

随后7月份,在一档电视节目上,默克尔被一名巴勒斯坦女孩提问。女孩对难民政策表示质疑,称她们家等了4年还没有等到永久居住身份,全家人可能会被驱逐出境。女孩操着一口十分流利的德语,动情地说:看着别人享受生活,而你自己却不能分享这种欢乐,这真让人难过。跟大家一样,我也有梦,我想上大学。



默克尔犹豫了片刻之后,说:


 有时候,政治是艰难的,你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现在坐在我面前,可与此同时,黎巴嫩难民营里住着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现在让我们告诉大家‘你们都能来(德国)’、你们都能从非洲过来......我们做不到啊。


默克尔的“冷酷回复”让小女孩瞬间梦碎,眼泪直流。


这段“回复”在德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指责她两面做派,有人却拍手叫好。



也许,默克尔不教条,手段灵活的处事方式,也许让许多人感到不快,但是却很好的维护了德国及其民众的利益,何尝不是她的一种长处。


德国人民往往享受着这么一种稳健、传统的风格。默克尔的廉洁、简朴与谦和、负责的态度,也许就是让德国民众信服的原因。因为这些素质恰恰是这个时代大多数政治人物所不具备的。而她本人的为人风格,也成为了长期获得人们信任的基础。



如今,德国经济的强劲势头,难民潮问题的逐渐缓解。迎来第四连任总理的默克尔,可说是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不过,今后的四年能否会像这般顺利,那都是未定之事了。



凤凰卫视欧洲台综合报道

信息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习编辑:撕纸小番茄

责任编辑:李乐

 

精彩推荐

小鲜肉片酬过亿连遭批:中国影视行业组织怒颁片酬限令!

欧莱雅女继承人凄凉离世 宁可信任陌生人也不信任亲女儿

弑子重犯到纽约大学博士生:45岁米歇尔的20年救赎之路

英国王室宫廷权斗之下,查尔斯王子到底在坚持什么?

小龙虾泛滥竟让日本人束手无策?吃货的责任感在催我去拯救世界!

伦敦再现恐袭!早高峰期间地铁站内发生爆炸,至少29人受伤

过个生日也被骂的狗血淋头,你以为王室公主那么好当?

16年,有种伤痛时间无法抹去,但爱和正义却在代代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