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二战“疫”记:率先“清零”的背后

上海静安 2022-07-07


在全区率先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率先实现全域防范区,

率先达成全域“无疫小区”目标……


石门二路街道各基层党组织在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居民区、楼宇党员骨干以及市区下沉干部等近2000名党员志愿者火速集结,团结奋战,用责任和担当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有的瘦了十几斤,有的一夜之间长出白发,有的忍着泪水把核酸检测阳性的母亲转走……那段时间,每个人、每个居民区都各有各的困境,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面对困境,他们无不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用超乎常人的斗志和付出,经受住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考验。


阳性最多的小区

他们在最难的时候火线接力


进入盛夏,苏河南岸的蝴蝶湾绿地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苏州河贯通后,这里成为附近居民家门口的健身场和露天的氧吧公园。紧邻蝴蝶湾的恒丰居民区有1486户3300多位居民,是石门二路街道最大的一个老式小区,大部分为老式里弄住宅,煤卫合用情况较为普遍。


恒丰居民区也因此成为了此轮疫情防疫难度最大的小区之一。阳性病例将近300个,最严重的一条弄堂几乎全阳了。恒丰居民区还是老年人口比例超过50%的超老龄化社区,其中有不少高龄、孤老、残障人士以及患有重特疾病的居民,生活保障压力也非常大。此外还有40%为外来人口,这些都给防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例病例出现在3月16日。恒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隽万万没想到,一周后,居委会8个人就阳了4个,一半人住进方舱,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另一半人则作为密接去了隔离点。看着朝夕相处共同奋战的伙伴一一离开的时候,徐隽既担心又深感无力,

“我们都走了,那之后怎么办?”


火线接力恒丰居民区的街道工作组“小二班”


危急时刻,

街道派出一支工作组火线接力。


他们自称“小二班”,虽然不少人都是带病上阵,但都抱着坚定的决心,务必要打赢这场硬战,一进驻居民区就迅速开始“白加黑”的“007”工作模式。半夜转阳、积极转运、抬摔倒的老人下楼送医、为阳性血透病人找定点医院……“小二班”每天都面对着各式各样的高难度突发事件,带队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苏玉锋大声地对队员们说:

“大家一定要绷紧神经,这里就是战场,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一刻都不能懈怠!”


不断有阳性爆发,

形势愈发严峻,

阳性转运工作愈加急迫。


不久后,这批工作组也阳了一半,于是街道又派出第二批骨干进入……3月底,街道当机立断,决定把小区分割成13块进行网格化分块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初步阻止了疫情外溢的风险。


在隔离点,徐隽和同事仍然一刻不停地接居民电话,

“居民着急,我们也急,工作还是不能停下来。”

直到4月中旬,徐隽结束隔离回到恒丰,立刻回到办公室和“小二班”一起战斗。上午安排核酸检测、下午发物资、配药,一整天手机都不停地响,晚上还要继续处理居民诉求。


恒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隽


居民体量大,

各种需求也就多了起来。


不仅物资发放次数在全街道最多,每次发物资、代配药也至少要大半天,一天会收到400多份就医记录册,最多的一次装了整整12麻袋的药。


有一次,徐隽在医院配药时,医生对她说:

“书记,我真的没想到你那么忙,来了后就不断地在接电话,能不能稍微停一下,先和我这边核对一下居民情况再配药。”

那一刻,徐隽深感两难,只能和医生说抱歉,解释自己因为怕漏接居民电话,导致错过紧急情况。


最难的那段时间,徐隽和同事们每天大概只能睡三个小时,在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下,她瘦了十几斤,还有同事瘦了二十斤。回首过去,徐隽感慨万千。

“在这次疫情中,大家都不容易,特殊人群和老年人是最无助的,他们习惯了有事就找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就算有居民不理解或质疑,哪怕我们再委屈,也只有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得到他们更好的理解。”


居民对“年轻的老书记”说

“你千万不能倒下”


“到现在大家的状态都还没缓过来,还是习惯性半夜突然醒来,老觉得手机在响,其实手机没响。”

在郑家巷居委会办公室,郑家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琪向记者讲述过去两个月经历带给她的影响时说道。


郑家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琪


这两个月,

居民区里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蔡琪觉得自己像是看尽了人生百态,

“当书记十年来没遇过这么多事情”。


今年已是她在任的第十年,但面对这场突然而来的疫情,这位久经沙场、被称为“年轻的老书记”的人,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情况,不仅头上第一次长出了白发,还觉得自己变得有些神经衰弱,

“就害怕出阳,但又觉得肩上有一份责任,不能退缩。”


郑家巷居民区是个混合型小区,既有煤卫合用的老式住宅小区、也有商务楼宇、酒店公寓及在建工地,居民880户1340人。虽然前前后后阳性不算多,有40多例,但有段时间每天都有病例。蔡琪那时没有一天睡得着,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做居民思想工作,安抚情绪。

“你转走的每个人都是需要去做大量工作的,从方舱回社区后也还要继续做心理疏导。你自己有情绪,但也要忍着,继续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居委会的电话每天都被打爆。

“居民区、酒店、工地,所有人所有事都来找我。”每次电话铃声一响起,蔡琪就感到心脏“咚咚咚”地加快跳动。有些电话是求助和咨询,还有些是专门打来发泄情绪,把居委会当成“出气筒”,甚至有人直接冲到居委会来吵架。“我们每天都面对这种事情,有时觉得真的挺无力的,因为很多事情也不是我能直接解决的,我会尽我所能,去想尽各种办法帮他们协调。”


有一对瘫痪在床的老夫妻,分别为93岁和94岁高龄,儿女不在身边,家里只有一位保姆,不幸的是保姆阳了,几天后老人也出现了症状。这种情况去不了方舱,蔡琪和同事们拼命打120,好不容易把120叫来了,但看了现场情况后表示暂时无法接收,“当时没有定点医院能接收,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蔡琪开始每天给他们家送药、送吃的、送物资,每天打电话问候他们的情况,一天不落地连续送到他们情况好转为止。


当说起令她感动的地方时,蔡琪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为居民区付出的点点滴滴,居民都看在眼里。有些居民觉得她压力太大,纷纷发私信来关心、安慰她:“你千万不能倒下!一定要保重好身体”,还提出需不需要帮她找心理医生,蔡琪都笑着说不需要。


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说你不能放弃,你要是崩溃了,那么多居民怎么办?事情虽然多,也要一件一件解决,对居民各个解释好、安抚好,尽量保证公开透明。”


如果要问这场战役是如何打下来的,蔡琪觉得光靠自己一个人是完全不可能挺下来的,更重要的是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同时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作用。疫情初期,根据街道工作部署,郑家巷及时成立了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牵头协调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研究细化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共同做好居民群众的沟通解释,构成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坚实基础。


经过这次疫情大考,蔡琪更加坚定地认为,

“我们有坚强的组织、有携手同行的邻里伙伴,更有在抗疫中形成的同心守护、共克时艰的精神,邻里小巷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上任刚满一年的年轻书记说

“转运,从我家做起”


上周日的高温天里,记者见到新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易仪时,她刚忙完周末上午的核酸大筛,从社区回到居委会,匆忙脱下防护服,还来不及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就开始统计当日核酸筛查数据,熟练地布置下一个任务。办公桌一侧,陪伴了她两个月的被褥铺盖还没收拾走。


新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易仪


认识她的人都说,和两个月前比,这位1988年出生、上任居民区书记刚满一年的年轻书记脱胎换骨,好像变了一个人。殊不知,整整两个月,她的嗓子都是哑的,6月1日后还没来得及好好喘口气,就又投入到了新的常态化工作中。她坦言,一直到五月底,还一度担心自己的声音会不会一直这样哑,

“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反正就是凭着一股劲,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没想到自己真的扛下来了。”


上任刚满一年,

常规工作还没完全摸透,

就遇到这么大的考验。


封控的第一个月,张易仪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晚都带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强烈的不安躺下,两眼一闭,不知道明天睁开眼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看自己的居民区有没有“上榜”。


4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张易仪刚睡醒就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阳了。

“那一瞬间如同晴天霹雳,我该怎么办?”

冷静下来后,毅然决定按照流程,该怎么转运就怎么转运,哪怕自己的母亲也得一视同仁。和母亲同住的父亲以及6岁的儿子成为了密接,张易仪强忍着泪水,看着他们踏上了转运车。


“虽然和同事们嘴上说着自己没事,其实心里非常非常担心家人,感到对他们很亏欠,没有保护好他们。”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当时做的决定是正确的,以身作则地向居民们表示了“该转运的必须得转,从我家做起”的坚定决心。也是从那以后,转运的工作就顺利了起来。


转运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老年人,由于年龄偏高或者身体疾病原因不适合到方舱,这种时候,居委会就想办法帮忙找定点医院,“不停地催、不停地盯着有没有床位空出来。”


在无数个辗转难眠、

身心俱疲的深夜,

居委会的电话仍会响起。


一天凌晨三点多,居民打电话说身体不适,实在忍不了了要去医院。张易仪立马爬起来,和街道医疗保障组对接、联系社区医院,对接好后就开单子给予放行。

“半夜三点你能接到我的电话,还联系好医院,送我及时看上病,真的很感谢。”

居民回来后发来感谢,令张易仪感到几分欣慰。


来自居民的认可,

是支撑着张易仪

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


对她来说,居民区书记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是有着莫大的意义——能真正地帮助到别人,所以她是带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对人的真诚走上这条路的。经此一役,张易仪心里感觉到,自己最初的那份热情还在,心理也一点一点变得更加强大。

“做不到十全十美,但起码自己问心无愧。这是一段很难得的宝贵经历,辛苦不会白白付出,这条路我也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只要居民有需求

我们都竭力满足”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街道及时成立了恒丰工作组、物资保供工作组、环境消杀工作组、医疗保障工作组等专项班组,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带队,直面问题、直插一线攻坚拔点。


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毅


分管社区平安建设工作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毅,始终坚持党员冲在前头的奋斗精神,带领社区平安办奋战在社区抗疫第一线。父亲在疫情期间不幸病故,他仍坚守岗位。辖区内居住密度大的老小区内,人员接触多,感染风险高,张毅采取把小区分割为13个相对独立区域的方式,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扩散的风险。无数个夜色中,他仍在巡视把关检测程序,督促做好各项工作,持续处理大量居民矛盾,为社区平安贡献了力量。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滕毅


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同时也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滕毅,从接到任务起就连轴转扎根在单位。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靠前指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统筹整个街道面上的防疫工作,安排整个辖区的核酸大筛查、覆盖全域的抗原检测、对接医院完成一次一次的转运任务……凭着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念,他带领团队,想群众所想,为群众解忧,以坚定的信心,高效的方式,日夜奋斗为抗疫的最后胜利保驾护航。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宇韬


4月,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宇韬肩上多了一份重任——街道物资保供工作组组长,要负责全街道2万多居民的物资分包、末端配送,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得上、送上门。刚开始,货源紧缺,人力也不足,街道干部一起上,不分昼夜地卸货、打包、分装、运送,

“每次一分就是十几吨,全靠我们这几个人,分完后几乎每个人的腰都疼到站不起来。


与此同时,特殊群体的物资保障也不可或缺,如为老弱病残群体送餐、为回族居民定制非猪肉产品、为卧床老人紧急采购成人纸尿裤、一次性床垫等急缺物资等,随着封控时间延长,居民需求不一,保供组个性化定制6大类物资包。“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都竭力满足。”两个月以来,这个二十人不到的保供专班,累计为街道居民提供了23.6万份物资。


凝心聚力群防群控

用心用情守护家园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彬慧


另一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彬慧则带领着环境消杀工作组,迅速启动环境消杀行动。在已有的物业保洁消杀队伍、第三方专业消杀队伍以及街道应急机动消杀队伍的基础上,各居民区组建了40支共120人的志愿者消杀队伍,构筑了“人人都是消杀战士”的群防群控工作格局,推动“无疫小区”连点成片、连片成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领导多次到街道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肯定了街道专兼结合、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工作模式。


人大石门二路街道工委副主任章伟


24小时手机接听不离手、政策解读不离口、协调就医保障等问题……自3月29日起,街道成立医疗保障组,对外公布了24小时医疗保障热线,由人大石门二路街道工委副主任章伟带队,常驻街道卫生中心联合办公,确保居民就医配药问题快速响应、突发事件快速处置。两个月来,24小时医疗保障热线累计接听热线6000余人次,解决居民就医难题900余次。

“我们的同志尽职尽责,他们把居民的每个诉求都详细记录在册,扛住压力,白加黑模式为居民解决就医难题。”章伟说。


历经两个月的艰苦战斗,石门二路街道在全区率先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率先实现全域防范区,率先达成全域“无疫小区”目标。街道在打好辖区老旧小区突发疫情的歼灭战过程中,还积累了老旧小区疫情防控的可复制可推广宝贵经验。


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颉鸣表示,这次石二抗疫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果断处置,得益于全体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我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决依靠群众,共克时艰,经受了战斗考验,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出了“石二”力量。“接下来,我们将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守牢辖区防控底线;通过广泛深入发动,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群防群控,持续加强常态化消杀工作,整合应急保障各类资源等,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用心用情、全力以赴守护好共同家园。”


记者:黄小清
图片:石门二路街道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恢复堂食首日,这家白领餐厅用最熟悉的味道,和大家见面!

6月29日静安区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大走访 大排查丨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

为了更美更安全的夜景,Ta们在南北高架沿线梳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