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一,一路风雨,一往无前!


发表SCI论文7篇

累积影响因子70.778

以第一作者或学生第一作者身份拥有1项专利和4项软件著作权

在5次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

开发了针对厌氧消化领域的智能大模型

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竞赛奖项11项

负责2项研究生课题、2项本科毕设和4项大创课题

指导7名本科生成功发表第一篇SCI

......

他是中石大十佳大学生获得者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一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直面痛苦,勇毅前行




从农村走出的张一自幼成绩优异,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实验班。然而,前方本应是一片坦途的他却因意外致面部90%、全身10%烧伤,治疗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要自然生长出新的面部皮肤,其过程中的痒是无法忍受的,且为了防止我去碰伤疤,医生把我的手脚都绑了起来。而新生长出的皮肤不似原来,变得又白又红,显得我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初三时期(二排黄衣男生为张一)

张一的病历单


这样的打击对张一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他无法把精力全部放到学习上,成绩逐渐下滑。

也许经历痛苦才能破茧成蝶,在高三时期,张一终于重新振作,努力追赶功课,并考入省内一本淮北师范大学。在本科期间,他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科研,终于将自己的学业乃至人生拉回正轨。





踏入科研,正面困难




在本科老师的推荐下,张一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研,自此,他正式开启了不断探索突破的科研之路。但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参加第五届可再生能源会议(右一为张一)


令张一最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他发布的第一篇SCI一区一作论文。从动笔写作到最终投稿,这段旅程持续了将近一年,期间充满了挑战与磨砺。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张一的论文被拒4次,每次拒绝都伴随着审稿人提出的尖锐问题。 面对总计150多个问题,张一没有气馁,反而以坚定的决心和耐心一一回应,占据了40多页纸。在这一年中,张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有时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他努力通过打球健身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调整自己的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篇论文最终被成功接收,这不仅是对他学术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坚持不懈精神的褒奖,同时也为张一建立起了科研的正循环,激发了他继续科研的热情。





奋发向上,成绩满满




张一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综测排名第一。他经常参加国际性会议,并能以流利的中英文做口头报告;不仅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还研发了多项专利。张一热衷于在学术的“宝藏屋”中探寻前行的道路,他深深地享受科研过程本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

张一在运行相关人工智能算法代码


在学术研究领域,张一并未囿于传统范式,而是不断探索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张一突破常规,巧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研究效率。他致力于智能化项目的研发,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使得人工智能预测、优化和指导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参加第六届生物炭会议





良师益友,诲人不倦




作为研究生学长,张一在科研的道路上不仅专注自身的发展,还积极承担起指导和帮助同时期的本科生们开展科研的责任。

为生物能源课题组研究生、本科生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进行人工智能相关技能培训


他深知科研之路的艰辛与不易,因此总是耐心、细心地,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建议和帮助。在指导过程中,他不仅会细致地修改和润色他们的文章,还会详细地解释每一个修改的原因,分享论文写作的技巧。在指导中,他强调科研不能墨守成规,要在探索中用心寻找新的、灵活的突破口,勇于挖掘未知领域。研究生期间,他成功带领7名本科生发表了他们人生第一篇SCI论文。他相信,正确的引导和支持能够让学弟学妹们找准自己的科研方向,成为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才。

张一说:“去坚持,持之以恒地努力,总会有好的成果。正确的人会站在你前面的道路上引导着你,成为你前进的推动力。”





人生路漫漫

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和机遇

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终会守得花开见月明

张一

愿你一路风雨砥砺

一路坚定前行

一如既往精彩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文字:刘若曦 马雪莹 刘晓琳

康昱尧 王源锋

采访:黄梓宁 洪启胜

编辑:罗子怡

责任编辑:胡桂宇

审核:李丽平 刘志庆



Flag!支!棱!起!来!

美!翻!天!他将名山大川作为讲堂,用热爱记录山海!

百日约定!中石大等你!

新学期,一起“热辣滚烫”,“飞驰人生”!

2月26日17:00,查分!!!

 为青春向上的中石大学子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一,一路风雨,一往无前!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