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银川,水墨在声东击西

2017-06-17 dbk 凤凰艺术


  声东击西 

2017年6月17日,“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策划展于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台湾策展人、艺评家王嘉骥策划,呈现了来自中国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27位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装置、绘画、视频等形式,将展出总数超过120组件的代表作,呈现不局限以水墨纸绢作为素材的创作,探讨水墨在当代的艺术状态与方向。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不仅仅是对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一词的使用,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一切历史文化产物都被迫且必须与日益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相关联,通过碰撞、交融,变化出或产生出匹配时代发展的新形态。在古代,“声东击西”的主体——即使用者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直击要害;而在今日的银川,策展人王嘉骥不仅将“声东击西”使用为一种描述东亚在已然深受西方因子影响后如何对其传统进行转变的词汇,同时,还在反思水墨艺术于当代再造的可能性外,探讨多重的诠释及创作上的可能。而事实上,作为这场展览的发生地,银川当代美术馆地处东方中国的西部,却常常互连着世界艺术,在这一层面上,同样也是另一种“声东击西”。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呈现了来自中国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27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并不局限于“水墨的水墨”,即不桎梏于传统的水墨表现形式与技法,而是通过装置、绘画、视频等形式进行创作。在艺术家选择上,同样也不局限于具有水墨画家身份的创作者,而是选择了一些具备“水墨意识”的艺术家。在策展人看来,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具备着某种共同的核心气质与精神状态,无论他们是否在对于水墨或是水、墨的使用上遵循着一种传统既有的方式,都可以被看作是对于“水墨”创作边界与方向的有力拓展。对于尤擅油画的艺术家尚扬来说,这种“水墨意识”在文化上最为主要的表征体现,便是东方根性与现代性的互相打磨后所得到的结果。他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认为,水墨的文化独特性体现于文化性格、文化气质和文化表达中,而东方文化在经历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后,经由各个领域的艺术家进行生产创造,产生了多种可能走向未来的方式,便是本次展览最为重要之处。


▲ 尚扬作品


作为对于水墨在当代的一种关照与探索,“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不仅是在艺术语言上突破了传统水墨展自言自语的禁锢与涡流,同样也将大中华区——部分东亚国家及地区(台湾、韩国、日本)囊括在本次展览的地域版图中——王嘉骥将本次参展的中国大陆艺术家大致分为“质变而形变的山水”、“中国大陆现当代水墨艺术的新潮”与“复兴或再生?──写意与抽象在中国当代的汇流”三部分;而对照于中国大陆艺术史悠久的发展,台湾文艺发展迟滞许多,1895年以后,日本帝国殖民台湾,绘画只分日本画科和西洋画科,而水墨艺术得以重新在此扎根与蓬勃,实际是国民党当局自1949年播迁入台,引进“国画”才有的发展;而日本在更早的明治维新时代,已有“日本画”(Nihonga)的提出,进一步在二十世纪初期以“东洋画”(Toyoga)这个名称在殖民地推展,朝鲜和台湾都受此影响。二战终结以后,“日本画”墨守形式与题材窠臼,面临式微危机;韩国自十世纪的高丽时代就已奠定儒学治国的根基,水墨艺术也自有传统。二战后,韩国艺术传统当中,体现文人画精神内蕴较为优越的单色水墨,成为复兴和据以发展现代性的主流。1960年代以后,将“写意”转化为抽象型态的表现,进一步在韩国水墨界展开。


▲ 新闻发布会,左起: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策展人王嘉骥,艺术家王天德

▲ 开幕现场,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发言

▲ 开幕现场,策展人王嘉骥发言

▲ 开幕现场,艺术家尚扬发言

▲ 艺术家及美术馆工作组合影


▲ 开幕式现场


在遍布网络媒体的全球化时代,作为马克思口中人类掌握世界四种方式之一的艺术,今日早已充满了各式的材料和可能性。而材料与媒介又不仅仅是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媒介同样也是信息与文化主体。在从印刷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再而迈入网络时代的进程中,水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创作载体进出于习常的认知系统,在媒介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思想、精神与美学的特征,并不断地产生新的新机与困境。当人们在当下提起水墨时,同样会发觉对于这一对象的概念愈加模糊,这不单源于网络时代遍布的信息生产,同样也体现于东西方、传统当代间的打磨与共谋——但在事实上,人在观察他人时更加巩固确立对于自我的认知,外在世界的乱花终究在迷人眼后有落下的一刻,如何保持并延展我之为我的本质特性与文化传统,才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人们的观念意识、文化信息在东西文化频繁地交流、撞击之下进一步裂变和重新整合,使得文化精神之源几近枯竭,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尤不失为一种文化关怀,艺术家们各用我法,不仅凸显当代社会因文化断裂而致的欠缺与匮乏,更不约而同且殊途同归地传达了他们的终极关照。


——王嘉骥

 

▲ 展览现场


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于是,人既是文化主体,又是文化对象,既生存于世界上,也生活在文化中。而事实上,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除却艺术、文学或历史意象,人类器具用品、行为方式,甚至思想观念,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符号或文本。在大中华地区,“水墨”与“水墨精神”共同构成了诸多国家对于“水墨”的经验与认识,以及在文化上的自我认同或不认同之感。在艺术家徐累看来,水墨其实是某种过去局部的全球化,以一种共生的传统在东亚存在,这与稻作文明的地缘特质相辅相成。他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表示,东亚所产生的稻作文明对文化的向心力一直具有情结,但如今艺术的立场与过去的背景完全不同,如何产生对其新的阐释,及对于这些新阐释的再次阐释或呈现,都是本次展览最为有意思之处——这些作品与艺术家们具备着某种共通的气质,但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性,展览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宏观的方式与角度,去对水墨进行文化及美学上的观看。

 

▲ 徐累作品

▲ 展览现场


“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历史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专业训练的多重世代艺术家,一同激荡水墨创作的议题及可能。通过跨语境的对照,希望艺术家能在互为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互为主体的可能”,这是策展人所希冀的状态,在同时,艺术家如何思考水墨艺术及其文化传统,藉由异质性的物质、观念与形式手段,提出问题并拓宽当代水墨创作的视界,这不但使艺术家可以创造另一种可能,也是一种对话方式。而在展览现场,这若干处在似与不似间的“样本”,也在不断试探着到底哪一种水墨上的尝试会成为“忒修斯之船”的那一块甲板、那一根铆钉。


▲ 展览现场


当然,事实上,策展人王嘉骥同样承认的是,就整体而言,“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所提出的并非结论,而是一个等待接续对话的提议。本次展览所呈现的艺术作品或可产生对话,或其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状态并行于展厅中。水墨艺术在东亚文化圈中可以以一种半跨文化的状态为艺术家所用,但其与西方的对话却远没有如此简单,艺术在世界语境中无国界的有效性仍然有待商榷;在同时,对于水墨未来的“声”已然发出,劲儿往哪里使的问题,同样需要艺术家与理论家持续思考。

关于策展人

 

▲ 策展人王嘉骥


王嘉骥,策展人、艺评家,1961年出生于基隆市,现居台湾。辅仁大学英国与文学系学士(1984),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1986),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亚洲研究所硕士(1991)。


自1998年以来,累积的当代艺术策展总数超过三十以上,曾任2008年首届台湾美术双年展策展人、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策展人(2005)、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策展人(2004)、台北双年展策展人(2002)、台北当代艺术馆驻馆策展人(2001)、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执行长(11/2001-06/2002)。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声东击西—东亚水墨艺术的当代再造

策展人:王嘉骥

展览时间:2017年6月18日——2017年8月20日

展览地点:银川当代美术馆1、2、5、6号展厅

参展艺术家名单:(按艺术家英文姓氏首字母排序)
安美子、张相宜、黄致阳、郑光熙、江大海、金浩得、上原木吕、李茂成、李义弘、梁铨、林延、三濑夏之介、潘信华、邱黯雄、任戬、尚扬、藤原志保、宋陵、屠宏涛、王天德、王雅慧、吴季璁、徐冰、徐累、严善錞、杨世芝、余友涵



(凤凰艺术 银川报道 撰文/dbk 责编/dbk)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阿尔贝·帕尔马个展“远在天边,尽在眼前”


▲ 茹小凡“人类思考,上帝发笑”


▲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艺术展”


▲ 《诗Poem》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