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向京21年来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她的灵魂与肉身

2017-12-15 Aleph 凤凰艺术
 没有人替我看到 

2017年12月15日,龙美术馆首位女性艺术家大型个展“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开幕,“2017雕塑年”在向京创作生涯跨度逾20载的精彩作品中收官。本次展览,将出艺术家向京的五个主线创作系列:“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这个世界会好吗?”(2008-2011)、“S”(2012-2016)以及一组名为 “我看到了幸福”(2002-2010)的架上尺寸作品。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2017年12月16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迎来了首位女性艺术家大型个展“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开幕,龙美术馆“2017雕塑年”在向京创作生涯跨度逾20载的精彩作品中收官。


 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向京的五个主线创作系列:“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这个世界会好吗?”(2008-2011)、“S”(2012-2016)以及一组名为 “我看到了幸福”(2002-2010)的架上尺寸作品,在2016年首次亮相北京之后,更多的作品在龙美术馆(西岸馆)首次露面,这也是向京自1995年中央美院毕业之后规模最大的个展。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


3600平方米的空间,21年艺术历程,100余件作品,不依靠高科技,打开你的身体,进入艺术,进入你能感到的不安,和安宁。

 

展览开幕之际,向京21年的创作全集同步首发,带来与展览不同的阅读路径。全集包括作品集、文献集、作品集别册,其中文献集收录了数篇首次发表的评论及对谈文章,作者包括范景中、戴锦华、乔纳森·费恩伯格、米歇尔·康·阿克曼等。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新闻发布会: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左)与艺术家向京(右)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展出了向京八十五组一百多件作品,是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回顾展。龙美术馆首次使用了一层、二层阶梯式展厅,为的就是和向京一起,构建她二十多年以来的精神花园,展示她对自我对女性对人类对世界的观察。


艺术家向京说在这样一个马上就要跨进50岁的年纪里,希望在这样一个时间里,既能成为自己创作的一个节点,也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个节点:


“这个展览给了我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真的能够对自己曾经过去的工作和时间做一个回顾,一个梳理。在这个展览中,我零零散散、前前后后总共大概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做了一本全集画册。在这次的文献区里,大家能够看到这本书,这一切仿佛就是一个冥冥之中命运给我的一个生命馈赠。我也希望这样的一个礼物能够如我所愿地回馈给每一个观众。”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开幕式现场,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致辞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开幕式现场,美国著名艺术史家乔纳森·费恩伯格(Jonathan Fineberg)致辞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向京致辞


展览的标题叫做“没有人替我看到”,它一方面是跟艺术家向京长期以来的艺术观有关,她觉得所有的创作,都是和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历程、经验体验和在这种经验当中的认知,在这样一种土壤中存在,它不会被替代。如何令在这样一个如此恢宏的美术馆中,成为一个可以被感知和感受的观看历程,一直是艺术家向京在布展阶段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在这样一个展览当中,所能呈现的主题,是否能够真正达成和观者的主体,真正转换到每一个到达者的肉身之上?我想只能是透过真实的每个人的到来,去检验。”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艺术家向京导览


正如艺术家向京所说:“我的作品都是从我身上分泌出来的,作品可能反而比我本人更真实。”她的每一个作品,她对待它们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而言,她所每一次长时间地面对着眼前的它,倾注于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情感,那浇灌出来的,正是自己灵魂的肉身所分出去的一部分。而这种从自己身体所分离出去的过程,如同艺术家所说“分泌”。


▲ 向京《异境——白银时代》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布展影像记录播放


在展览现场,艺术家向京指着那尊巨大的大象雕塑作品《异境——白银时代》时说,她刚开始在展厅中布这件作品时,灯光还没有这么好。当她在这空寂的空间中,看到那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老象侧影时,她突然有一种老泪众横的感觉。而在另一间放映室里,里面播放着这次整个布展过程中所录下的影像资料。向京说,这次展览是她人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个展,当她再次看到这些给作品开箱、搬运、布置的画面时,泪水似乎又要从眼睛里涌出来。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灵魂去完成的作品,那在这件作品上,就留下了她的灵魂。观看这样的作品,就等于是在观看着艺术家的灵魂,向京这次的个展,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感受她的一切,正如她所说:


“我希望在这样一个展览里,能制造一种现场,一个肉身能够到达的一个现场,希望也是一个同我心里一样,是一个漫长而足够值得花时间去慢慢地走走停停、去留恋的一个内化过程。”


▲ 向京创作 《敞开者》中,2006

▲ 向京创作《你呢?》中,2005

▲ 向京创作《异境——白银时代》中,2011


毫无疑问,为了这次向京的个展,龙美术馆几乎使用了它所有的展览空间,首次将一层、二层以及阶梯式主展厅结合举办一个展览,并前所未有地修改展厅入口,为的就是和艺术家一起,构建她准备了21年的精神花园。


展览中,向京以空间作为重要命题,阶段性创作的文献脉络不再是观者进入作品的唯一路径。“五个不同系列的作品,将它们之间的结构完全打破。”如何要将这五组系列完全打破呢?作为这样一个大体量的展览空间而言,如何去驾驭它,始终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会面临抉择的问题。向京认为,虽然依照时间线索,一共有五组系列作品。但是,她认为这些已然成为了她人生历史的作品,那么,每一件作品,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独自的,个体性的完整性。每一件作品都适合单独进行观看:


“当我把我的作品放置于整个龙美术馆这个巨大的空间中时,我对自己的作品都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陌生感。空间是雕塑的原命题,它和我们的内在感知产生联系。当观众面临这些作品时,一种美感的撞击。艺术应该变成一种可感物,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观点。”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


于是,艺术家向京期待在这样一个打破时间线索的观展中,在全新的空间里与观者相遇,观看的主体交付给每一位观者,观者的身体将会成为丈量艺术与空间的真切尺度。


向京认为,“观看”不仅是对外部的观看,同时也是对自我的审视。艺术家期待艺术回归到属于不同观者的身体感知,回归到展览现场的魅力。这正是向京反复强调的艺术“可感知性”——那在文本阐释之外的自足意义,这也是现场对于艺术自证的重要价值。艺术之镜,此刻映照出的,是观者的内在:对于每个人生命中的隐痛与欢愉,没有人可以替我们看到。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


那么,作为这一次在龙美术馆如此大体量的个展,包含五个主线创作系列,可以说也是艺术家对自我创作历程的回顾。那么,她是如何看待自己这21年来的创作之路呢?


向京说,从1995年大学毕业到2016年。2017这一年暂时停下了创作,这次所展出的作品,总共差不多21年。它包含着艺术家自创作以来的全部成长的经历,以及思维线索。把它们进行五个版块的划分,也是基于艺术家对自我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自我作品认识的这样一个阶段性要求。“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这三个系列,是艺术家由自我个体经历所形成的自我主体性建构。它们探讨了关于成长的话题、女性、身份议题等。而后两个系列“这个世界会好吗?”(2008-2011)、“S”(2012-2016)则进入了一种渴求自我超越的创作状态,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的自我,而是在拆除自我建构,开始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地方,甚至引出了“多元的主体”、“权力机制下的关系”、抑郁症、记忆的反观和重组等命题。艺术家从叙事走向了蕴含对当下人性危机的隐喻,在具象雕塑的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 “镜像”系列部分作品

▲ “保持沉默”系列部分作品

▲ “全裸”系列部分作品

▲ 《异境——不损兽》,195×210×62cm,玻璃钢着色,2011,局部(“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

▲ “S”系列部分作品


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多的雕塑艺术家倾向于非写实或非具象的表达,而向京的作品通常还是以一种具象(写实)为主。她曾说过:“艺术并不是呈现抽象思考的最佳工具,因为它本身是一个视觉化的结果。”那么,向京是如何用具象化的创作方式来表现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和感悟呢?她所认为的具象的力量在哪里?


向京认为,对真正的具象创作而言,如现实主义、还原现实、模拟现实,都是她不感兴趣的。她在创作的过程种,通常是问题先行,然后再将它们进行一种视觉转换,以前几个系列为例,它们通常与日常生活有关,而不和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产生关系。在表现内容上,她喜欢用叙事的方式,如同小说,描绘本身可以传递抽象。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


向京曾说过:“现实是一面镜子,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看到的都只是自己。”“凤凰艺术”采访艺术家向京时,提到这次展览的主题“没有人替我看到。”可以理解为,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本人。而每一个观众,似乎都只能从作品种看到他们自己,那么如何来理解这样的一个主题呢?


向京向“凤凰艺术”回答说,这一个方面而言,当创作者将作品创作出来,进入了展厅之后,实际上创作者是无法控制的。因为观众在观看行为的过程种,他的想象、游动,他自我文本解读的方式和层次,乃至于自我投射,都是一种私人化、个体化的行为。即便给出解释文字,放到观者面前,能不能消化,也是不能控制的,但是,尽管如此,她认为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带给观众,他们自己所能从中得到或获得的价值和启示。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


在这五个系列种,早期的作品多是由女性的角度而出发的,而后有所转变。作为女性艺术家而言,在探讨到关于女性问题时,艺术家向京认为,如果要将一个人的性别完全地从思维种抹去,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挣脱出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这是简单而不容置疑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与他的生理、成长、文化、语言和环境等有关系。


在谈到其中一组叫做“我看到了幸福”的作品时,向京表示,虽然她给这个系列取名为“我看到了幸福”,但它并不是一个转折性的系列,而且也不能说是一个单独的系列。它来源于自2011年以来一直断断续续所创作的小尺寸雕塑作品。它们的跨度时间长,这些小作品,放置在一起,犹如一种中国式长卷,一个作品一个故事,它们是艺术家在这几年当中所出现的小层次、小线索、小碎片和小火花。


▲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展览现场:“我看到了幸福”系列


而在向京最新的系列作品“S”中,我们看到,艺术家开始探讨着关于具有社会性以及个体性关系的宏大而又艰深的命题。向京特地谈到了那组三条蛇的作品,它们分别被叫做《行舍》、《行嗔》和《行形》。这是一组关于欲望主体的非常有趣的作品,向京将它们三者都放置在同一个展厅之中,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对应、一种互文,探讨欲望如何生成行动。对于“S”系列而言,是向京在现阶段中最为满意的一个系列,在面对人性复杂性时,她似乎又找到了一种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她喜欢用隐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不论是杂技、动物,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她都喜欢用一种隐喻的方式去展现那些深藏在人类世界中的秘密。对于现在的她而言,她开始逐渐倾向于站在伦理法则之外去探讨人性,展现其中的复杂性和层次性。而向京,面对这生命多样的世界里,深深着迷。


▲ 《行嗔》

▲ 《行舍》

▲ 《行形》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向京20余年的创作历程是观看中国当代艺术变迁的一个独特维度。她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问题先行是向京的工作方法,但她在业已被边缘化的写实雕塑语言里,在个人化塑造、雕塑着色、玻璃钢材料的使用这些语言建构上,都做出非常独特而影响深远的当代性实验。


那么,对于向京来说,雕塑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或许是一个追问本体论的命题。向京对此的回答很简单,雕塑就是媒介。在暂停了工作一年之后,未来将会有如何打算?向京表示,雕塑作为一种媒介,仅仅只是一种表达的工具。


▲ 向京创作《礼物》中,2002

▲ 向京创作《有限的上升》(“S”系列), 2016


在这临近50岁之际,正如向京所言,她希望这样一个阶段,无论从生命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创作的历程而言,都希望会是一个新的节点:“我不执着于媒介,我执着于表达,在未来,不排除有换媒介的可能。”


是否还要继续使用雕塑这种媒介呢?向京表示她还要再思考一下,再她还没有完全想清楚之前,她也不打算在继续创作:“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就这么停一下也挺好的,因为可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在未来,不论向京最后会选择用什么样的媒介来重新回到创作的领域,我们都是非常期待,而到了那个时候,无论她所使用的哪种媒介,那对她来说,将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意义存在。


▲ 中国当代艺术家向京


展览信息



没有人替我看到


艺术家:向京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6日-2018年2月25日

开幕时间:2017年12月15日

展览场馆: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__(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Aleph 采访/Aleph 责编/Aleph)__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被仪式化的真实——苏新平作品展

▲ 丹·格雷厄姆 — 精选辑

▲ 曾根裕-黑曜石

▲ 胎记-琴嘎个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