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妙语集锦

2016-08-19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网 南蒿 整理

图/胡征(怀化学院)

 

2016年8月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怀化市举行,从进入网络文学现场、解读网络文学文本、访谈网络文学作者、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等多角度对网络文学展开了深入研讨。高校代表、文艺工作者、有关媒体近一百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聚焦“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在大会的主题发言和两个分会场讨论环节,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周志雄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单小曦教授等几代学人精彩发言,妙语频出。小编现予集纳,以飨网友。

 


网络文学未来形态思考

——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





网络文学的地域性问题,是我今天想讲的重点。“地域性”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概念的延伸,而且是在再地方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学以地域性为主导,但具有去地域性,并且在地域性与去地域性的矛盾中发展。网络文学以在线性为主导,但包含了地域性,并且在地域性与在线性的矛盾中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已经为网络文学的重新地域化开辟了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地域文学”登上了历史舞台。它以定位性为主导,体现地域性与去地域性的统一,并在定位性与反定位性的矛盾中发展。

 


进入网络现场,

立足网络作家作品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周志雄



 
  

我对当下网络文学的关注点更多地是从作家、作品的角度切入。当下有哪些重要的网络文学作家?有哪些优质的网络文学作品?我们如何去评价这些作家、作品?


我认为,网络文学至少具备三个特征。一是要在网络上首发,要是网络原创。二是强调互动,在线更新。三是获得在线收益。


然而,我发现,做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评论研究,非常困难。我曾提出过网络文学入史的问题,文学入史需要文学批评为基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同台竞技,往往遭遇尴尬。例如,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修改了评奖条例,允许网络文学参评,但是,评委们发现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放在一起评价时,几乎没法评价。网络文学有自身的特点。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根本性问题:到底如何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俄国哈利泽夫在《文学学导论》中将文学分为三种类型:高雅文学、大众文学和消遣文学。他认为大众文学是没有多少艺术修养但读者认可的文学。我个人觉得这个定义比较接近网络文学中的商业趋向文学。哈利泽夫认为,消遣文学介于大众文学和高雅文学之间,这种文学谈不上有多少艺术独创性,但是却能探讨自己国家和时代的问题,能回应当代、有时甚至能回应子孙后代的精神需求和智力需求。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网络IP改编成影视剧后能在青少年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其实,网络文学也是分层的,不是铁板一块。对于不同的形态,我们需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对其进行评判。我认为,评价网络文学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维度: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审美维度、文化维度、技术维度、接受维度、市场维度。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个脚踏实地的做法就是要从阅读网络文学作品、了解网络作家出发,进入网络文学现场,考察网络文学网站。我现在正在做的一个工作是,对一些重要的网络文学作家进行访谈,一开始定位为写了10年以上或一线的、在网民中很有影响力的作家。第二个工作是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2016年,中国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正在进行中,大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委员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文学委员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主办,由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与中国文艺评论网(www.zgwypl.com)、中国文学网、爱读文学网、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共同承办,选出了132部比较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参评。参与传播的很多媒体与网友都表示对这些参评作品很感兴趣。


中国文艺评论网资讯:


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等你来!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问题及反思

 ——杭州师范大学

单小曦教授





我觉得,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就从现实出发,它有价值判断和一定的理论预设。当前关于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说法。第一,“普遍文学评价说”。这种观点认为,根本没有必要为网络文学新建一套评价体系,现有的文学评价体系完全有能力对网络文学做出评价。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它把现有文学评价体系建构成了超历史、超语境、超场域的绝对、永恒、普遍的真理,构成了衡量一切文学形态优劣的尺度。第二,“通俗文学评价说”。有些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当代的“通俗文学”,因而通俗文学评价体系就是网络文学评体系。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拉低了网络文学的价值和功能。第三,“综合多维评价说”。在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眼里,网络文学就是文学+网络+商业性等等,还有其他很多维度,诸如内容、舆情、运营等维度。依我看,仅仅指出这些维度,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都不大,确认这些维度和这些主题使用的具体评价尺度才是关键。


我们当然应该从现实出发,但是,不能简单地对现有的网络文学作总结。因为网络文学是一个新事物。为何要这么多专家学者介入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不能完全立足于现有的网络文学状况,而是要有一个价值预设。价值预设是任何学术研究都必须有的。我们要有一个未来的视角,同时,这个未来视角不是架空的,它是历史性、语境化的。历史性、语境化原则要求我们把文学批评及其标准看成一定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存在。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创造者、作品、欣赏者、世界这四要素。我的看法是网络文学更为突出媒介要素。我和一些研究者称之为“第五要素”。


媒介存在论批评视角下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至少由以下几个重要尺度交织而成多尺度系统整体组成。第一,计算机网络功能发挥尺度。第二,跨媒介、跨艺类尺度。第三,技术性-艺术性-商业性的融合尺度。第四,“虚拟世界”的开拓尺度。第五,主体网络间性与合作生产尺度。第六,“数字此在”对存在意义领悟尺度。第七,“数字现代主义”美学尺度。



为什么?

怎么啦?凭什么?

——中南大学

欧阳友权教授





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研讨会能影响到更多人,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希望能吸收更多新生力量,特别是年轻学者、博士生、硕士生,希望已有的学院派力量也能对网络文学评价领域给予更多关注。今天,我主要谈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文学并且构建评价体系?


这完全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文学(包括网络文学)发展需要。前不久公布的第38次互联网统计情况表明中国的文学网民已达3.08亿。庞大的阅读群体,以及浩如烟海的作品,我们能不研究吗?网络巨头阅文集团下设九个网站, 每天有400万人为它写作,2015年底其收存的网络长篇小说达1000万部。现在有人将中国的网络文学、好莱坞电影大片、日本动漫、韩剧并称为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奇观。没有哪个朝代、哪个语种、哪种文学类型能达到今天中国网络文学这样的规模和巨大影响力。但它同时也存在“大跃进”式发展、大而不强、多而不忧、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状况。美国有家媒体说“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新力量”,我觉得这种说法符合实际。网络文学已成为现象级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再到学界、包括文学界、谁能不关注它?绕不过去。所以我们要研究它、评价它。我将它总结为四个“关涉”:一是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化建设;二是关涉国家话语权和新媒体阵地的掌控;三是关涉大众文化消费、国民阅读和青少年的成长;四是关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和国家形象传播。


网络文学的问题也极为突出,我总结为三个不匹配:第一,数量和质量的不匹配第二,数量与人文审美的不匹配。过度商业化是潜在危机。文学是精神产品,不能唯金钱马首是瞻,只为金钱创作的东西不可能在文学星空留下一个星座。第三,技术强势和艺术优势不匹配。主要表现在纸质文本的数字化。本来网络文学应该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和超文本创作作品,可是,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都是把可以在纸媒上出版的直接搬到网上去,这样,实际上丧失了网络技术应有的优势和特点。


第二,当前网络文学最受关注的几个问题或者说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要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网络类型化写作的意义和局限。打开网站,基本上是玄幻、魔幻、盗墓、悬疑…… 二是网络IP热对中国娱乐文化市场的影响。2016年全国有近192部影视作品来自网络IP。将网络文学中的精彩故事通过版权转让,形成其他的文艺形态,整体影响了大众娱乐市场。三是网站的商业模式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几起几伏。早期的李寻欢、痞子蔡这一批网络写手基本上是无功利的。那时在网上写作也不赚钱,他们纯粹是为了表达。后来以榕树下为代表的文学网站走下坡路,大约是在2003年,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网站玩不下去了。再后来由起点中文网率先找到付费阅读模式,现在又出现了版权转让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一经诞生就大大刺激了网络文学市场,发展至今蔚为大观,给网络文学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四是大网站寡头现象给中小网站带来压力和困境。阅文集团现在一家独大,过去还有两家竞争,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2015年两家合并了,成为阅文集团,打造成网络文学龙头。这是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化。五是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太多。例如,网络写手评价、网络作品评价和网站评价三者就是不一样的。有人发问,网络文学变化不居,能建立一个固定体系吗?我想说的是,传统文学有一个固定体系吗?没有,连批评标准都是有争议的。任何一个真理的追求永远在路上,你只能得到真理的颗粒,不可能到达真理的终点,因此,我们只能把对“无限”的追求变成“无限地追求”,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而不是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僵死的体系,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六是网络写手的职业困顿以及对他们的扶持和引导。本次研讨会也事先邀请到几位网络作家,但都因日更万字的任务而走不开。七是网络盗版对网络文学的伤害和网络盗版治理。八是净网行动和剑网行动对网络文学的影响评估。


第三, 我们凭什么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这几点。一要关注文学场的变化, 了解网络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要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网络文学研究一定要上网、一定要读作品,不仅要回到网络现场,还要回到文学作品,只有熟悉作品才有发言权。我的第一篇关于网络文学的文章是《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情——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2000年写的,15000字。我走访了一百家网站,对这些作品的类型、点击量、作者等都做了分析,就是从现场出发,做了3个月的网络调查才敢写文章。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湖南省文联主办,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协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怀化学院承办。


 

番外:

网络文学研究刚刚开始


研讨会印制的论文集,汇总了27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北京大学邵燕君副教授的《全球视野下中国网络文学的“网络性”和“中国性”》,据悉是对其新书《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未有专章介绍国外网络文学情况的回应。《中国文艺评论》等编辑迅速约稿:选题真棒,我们杂志可否第一时间刊载?邵老师网言网语:非常感谢《中国文艺评论》!不过这是肖太后之前组的稿,早上贡了!小编:被太后捷足先登啦?好文就是抢手啊抢手!那您得空拨冗给咱们杂志另赐一篇?


大会论文《桐华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晋江文学城”女性文学网站探析》《微信时代的新诗写作境遇》《从“利他”到“利己”——论武侠仙侠到玄幻修真小说的价值流变》等纷纷引起关注。小编又是一通好约。


热烈研讨还从现场延续到微信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微信群中,因事未能到会的委员们纷纷问询会议干货。周志雄老师担任了网上发言人:“总体形势大好,近百人参会,会议发言质量很高,欧阳会长预测十年后,网络文学研究会议将会是900人的规模。”何美:“这个预测只会保守稳健,不会超前。”周志雄:“所言有理。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研究通俗文学、文化的队伍就有几千人。1988年夏天,美国伦道夫—麦康学院的教授托马斯·英奇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为什么要研究通俗文化,是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研究一个社会的通俗文化和人们度过业余时间的方式更能明确地揭示这个社会的全貌和本质。他引用一本1980年发表的一本著作中的一组数据说,在被调查的260所美国四年制高等院校中,开设着近2000门通俗文化方面的课程,估计全国所有的院校实际开设了大约20000门通俗文化课程。参照这个态势,网络文学研究才刚刚开始。”


延伸阅读:


艺评百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及委员构成

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等你来!


感谢关注“中国文艺评论”,第一时间阅读文艺评论大佬们的生猛观点,一起分享文艺评论的前沿动态、权威文章、活动信息,致力于打造文艺评论的网上集散地!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文章来源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微信号“中国文艺评论"(wyplzg),可联系邮箱wyplzg@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