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骨三哈|第四讲·刘曦林·画之迁想妙得

2017-07-21 骨三哈 中国文艺评论


骨三哈


7月19日,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刘曦林先生为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的学员作了《画之迁想妙得》的讲座。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刘曦林先生从东晋画家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中拈出“迁想妙得”一词,围绕讲座的主题,结合自身对主题的理解,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娓娓道来。


【画之迁想妙得】授课现场



▼  ▼


在上午的讲座中,刘曦林先生由“天人合一”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太极与中国画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中国画诗书画不仅仅是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叶浅予语)的基础上,刘曦林先生辩证地提出了诗书画印是加减乘除的关系,解释了何为“文之极”。从“心画”谈究竟我们的绘画是从于心,还是从于利。呼唤当前的艺术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期待创作如婴儿第一声啼哭,是人们自然的呼吸。就如石涛所言: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在“才情与基因”的部分,讲解了先天遗传与后天发展也是辩证关系,可以“才随年进,学随年深”。


组图截自刘曦林教授课件,特此致谢


而针对“写生与写意“,刘曦林先生强调了西方写生和中国写生的区别。中国所谓的写生属于写生意、写生气的精神性的内在审美活动,且不受画种和表现手法的限制。而在“得象与忘象”单元里,刘曦林先生提出中国画与“卦象”思维之间具有独特关系,所谓象外之意、得意忘形。通过《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一类经典作品,用“通感”的方式建立了表现途径。而在“内美与迁想”单元,从屈原《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内美谈起,刘曦林先生指出 “内美静中参”在当前审美语境中的意义。而张茂才先生提出的“琴听弦外音、诗嚼词外意、字观全幅神、画赏糊涂笔”或是当前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选择。在“传统与现代”这个单元中,刘曦林先生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则,希望当前的艺术家不要用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放弃打造画派等等功利的行为。


《蛙声十里出山泉》截自刘曦林教授课件


在下午的讲座中,刘曦林先生播放了大量的图片,例举了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千佛洞、莫高窟和永乐宫的经典代表作,董希文、齐白石、潘天寿、林风眠等大师,以及刘曦林先生自己的作品。从上午的知识铺垫,直切“画之迁想妙得”的主题。


《老莲系列》(之四)2011年 刘曦林


刘曦林先生以广博的学术知识,深入浅出的论述,将讲座呈现得精彩绝伦。在随后的研讨中,学员们踊跃提问,刘曦林先生一一答复,将画坛掌故娓娓道来。最终,研讨会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


授课现场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核发:王庭戡

供稿:汤海涛 张甘霖

编辑:史静怡 温馨





猜你喜欢:

骨三哈|盛夏冰城晴方好,风雨无阻艺起来

骨三哈|开班啦!专题研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与现代性呈现”

骨三哈 | 第一讲·翟俊杰导演·中国审美精神与主旋律电影

骨三哈 | 第二讲·张节末教授·禅宗与审美

骨三哈 | 第三讲·王廷信·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方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刘曦林:百年中国美术的艺术规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