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实施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评论六家脱颖而出

2018-01-23 四川评协 中国文艺评论


《现代艺术》2017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六位文艺评论家脱颖而出



刘火

本名刘大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供职于宜宾市委宣传部。因文学评论曾获“四川省文学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银奖”、“四川省文艺评论奖”等。近年来在《中华读书报》《文汇报》《文学报》《中华遗产》《上海文化》等报刊发表有关古典文学和文化的论文、随笔十余篇。

推荐理由:

1.2017年7月,出版文化批评集《风月原本两无功——刘火说诗、画、经、史》(万卷出版社)。

2.2017年7月,出版地方文化随笔《叙州旧迹》(现代出版社)。

3.2017年8月,文论《梵高与广重的“梅花图”》发表在《文汇报/笔会》。

4.2017年10月,文论《四川女性诗歌的力量》发表在《星星/理论刊期》。


研究感言

从当代到古典


近两年,由于兴趣,也由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我在坚持写当代文学批评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批评与鉴赏。2016年是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 37 40023 37 14988 0 0 2622 0 0:00:15 0:00:05 0:00:10 3057年,这一年里,我共发表汤显祖剧作重新解读及版本考辩等四篇文章(其中北京三篇,上海一篇)。今年发表了重新解读《花间集》《山海经》《天工开物》《金瓶梅》等文章六篇(其中北京四篇,上海一篇,湖南一篇)。与古典的重逢与相遇,大约可以看成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古文学的的致敬。自然,也有与当代文学相比较的意思。对当代四川文学的关注,是我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在继续保持着对近年崛起的康巴文学的关注,特别是对四川新人新作的关注。我对于四川诗歌的关注,是近年才开始的。2017年算得上收成好的一年。文化批评集《风月原本两无功——刘火说诗、画、经、史》经万卷出版社出版后,参加了河北廓坊全国书展和上海国际书展,据出版社称,线上线下卖得都好。地方文化随笔《叙州旧迹》出版,在我所在城市也引起很高的关注。



苏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四川文艺年鉴》主编,四川省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100多篇。现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2项,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五个一工程奖”一项。著有《三星堆的审美阐释》《以道相通的美学》《宋元明清巴蜀艺术史》《中国·四川抗战时期的美学家研究》《纯粹人格》等专著。


推荐理由:

1.2017年4月,专著《以道相通的美学》获四川省第1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

2.2017年5月,文章《自然心性中的多重世界——康巴作家群研究》刊发于腾讯文化版“大家访谈”栏目。

3.2017年4月,专著《中国·四川抗战时期的美学研究》,获四川省第1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

4.2017年8月,论文《唐诗中的丝绸之路与天府之国》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


研究感言

自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过去之后,美学这个学科曾经陷入萧条。而我从这个年代开始从事美学研究与文艺批评,一头扎进去,一直没有离开。我是首批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曾创办《美学新潮》,李哲厚先生为其作序;曾参与创办全国青年美学会,亲历了美学三十多年来的潮起潮落。我的研究最初从对中西美学原理的系统认识开始,醉心于美学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从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那里寻找美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从朱光潜、李泽厚等中国美学家那里寻找智慧的源泉。在这一过程中我出版了《纯粹人格——黑格尔》《文学与心理学》(合作)等著作,在《文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了《论形式》《文艺批评是一种审美判断》等论文。研究过程中我体会到,在西学东渐、文化大转型的过程中,中西美学碰撞往往产生丰富的美学成果。中国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古代美学思想,而且在20世纪形成了美学新传统。中国地域辽阔,不仅有共通的美学精神,也有地域性的美学创造,美学始终是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美学成果。自九十年代开始,我把研究中心转向以美学视角研究巴蜀地域文学艺术,关注四川文学,出版了《三星堆文化的审美阐释》《以道相通的美学》《宋元明清巴蜀艺术史》等著作;承担《道教壁画宗教审美类型研究》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宗教学研究》等重要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论文。我主编了《四川文艺年鉴》,主持《早期天师道美学思想与审美活动研究》《巴蜀文化通史·艺术卷》《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调查·文学卷》《道家精神与成都休闲文化》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多项学术成果获奖。长期的研究使我体会到: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美学在近年迎来新的发展期,“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口号,我们要建设的国家不仅是富裕的,还必须是“美丽的”。美学研究任重道远,作为美学研究者唯有拿出扎实的研究成果说话。



陈佑松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部影视艺术与产业协同研发中心”主任,四川省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文艺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专著2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厅级项目3项,四川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1项。


推荐理由:

1.2017年6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与国家认同研究》获准立项。

2.2017年1—10月,先后发表评论文章《新中国电影中的建国叙事》《重审“电影语言现代化”:中国现代主义艺术与审美批判的兴衰》《中产影像:新世纪中国影视中的中产阶层形象》等。

3.2017年10月,出版电影评论专著《新世纪中国电影思潮:文化视角、阶层形象与国家认同》。


研究感言

文艺评论应该有时代的敏感。作为电影评论来说,当下的两个问题值得着重思考:


第一,中国电影如何参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中国电影伴随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抗争、独立和复兴。民族国家焦虑是中国电影史的主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的重要论断,不仅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也意味着世界格局的重大变革阶段。电影评论和其他文艺评论当敏感到这一“大时代”的意义。


第二,人类科技进入了飞跃式发展的临界点。人工智能、5G网络和VR等技术的发展将带来电影和其他文艺形式,乃至文艺本身的质性变化。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刻关注到技术革命条件下文艺的哲学命题,因为在即将面临的“后人类”时代,文艺对于人的意义将会前所未有的重要。文艺研究和评论必须要创造新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并将其放到更高的价值体系中思考它的重要地位。


这两个方面都给我们提示:不论是文艺史论还是文艺哲学,在当今都有了重塑“宏大叙事”的可能,这种宏大叙事当然不是对以往的重复,而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对全球问题的包容性思考。



唐林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达县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师、遂宁市图书馆馆员、《川中文学》编辑、遂宁市创作办公室主任、遂宁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等。发表出版各类作品400余万字。

推荐理由:

1.2017年8月,独著的《四川美术史》(中册)由巴蜀书社出版,《四川美术史》是四川省社科院重大科研项目,它的出版填补了区域(四川、重庆)美术史研究的空白。

2.2017年9月,由四川省艺术院、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承办的《四川美术史》研讨会在四川省艺术院举办。


研究感言

写作《四川美术史》,实在是一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事情。直到我接受这个项目并进入写作后,我才知道为什么过去几乎没有人从事这项研究。早在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巫山等地就有人类在这一带繁衍生息直到清代之前,四川有美术的历史太过漫长、繁杂又庞大了。时空漫漫,浩如烟海,千头万绪,要想完成这项工作,实在是太过艰难的一项工作。更让人吃力的是,在美术研究领域,学院派的传统是根据造型艺术的视觉审美性质,而不是作品中的材质来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美术史是划分为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五个门类,《四川美术史》也是按照这五个门类进行划分的,而这五个门类的任何一个门类,如果写得稍微详细一些,那都将是厚厚的几本书也难以容纳的。


令人非常欣慰的是,在《四川美术术》(上册)2015年出版之后,《四川美术史》(中册)也终于出版了,并且得到了美术界、历史学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四川美术事业四川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些贡献。当然,更希望读者喜欢,这些读者不仅包括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等,更包括普通的美术爱好者。实际上,四川美术史本质上就是一部集四川绘画史、四川书法史、四川建筑史、四川雕塑史、四川工艺美术史为一体的史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将此项目列为院重大科研项目,并交给我来完成,这是我的一生的幸运。




黎风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广播影视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爱的文学》《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审美心理与诗学话题》《广播影视与文化传播》《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等。


推荐理由:

1.2017年1月,出版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影像诗学”的专著《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2017年1月,赴台湾淡江大学出席第15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影像诗学与文学性关系考辨”主题演讲,并收入会议论文集出版。

3.2017年2月,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论电影指涉:一次电影现象研究》,将传统负面评价的“电影指涉”引入到电影理论研究的正常轨道。

4.2017年3月,在《当代文坛》2017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文学的电影化生存与失落》,提出文学性的复兴关系到文学与电影的双重未来发展的新观点。


研究感言

很早以前,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就预言世界将被“图像化”,会出现一种“世界图像”的社会景象。现在,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当代的人类和我们的生活完全被图像包围了,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和影像创作与民间草稿创作的边界日益消弭而模糊不清。我一直在思考,传统的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在今天这个大众流行趣味猖狂的时代是否还有最高的精神价值和终极意义,传统的经典文艺理论、电影理论在当下是否有效并具有横扫一切的指导引领作用,这些问题构成了我最近几年的研究重心。2016年到2017年,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影像诗学的学科框架理论,将原来没有联系的电影、电视和新媒体影像形成一个贯穿性的整体研究,用诗学的理论标准来梳理影像创作的艺术表现规律,从而解决严肃文艺与通俗文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规范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二元对立问题,确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新艺术”评价标准和批评立场。二是以“文学性”的核心诗学观念梳理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力图突破以往研究中关于文学的电影改编、文学的电影语言化、文学对电影叙事技巧的影响等等话题,将“文学性”作为一切艺术创作的精神母源和终极诗学价值观念,呼唤文学创作、电影创作和一切艺术创作的理性回归。




魏红珊

文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所研究员,四川郭沫若学会副会长,《郭沫若学刊》副主编,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20世纪文化泰斗:郭沫若》《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三次荣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推荐理由:

1.2017年2月,专著《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获四川省政府第17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17年,课题《新时期文学中“农民工认同叙事”的跨文本研究》获2017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研究感言

在“传承”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两创”关乎继承与创新。“创造性转化”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转化与生成。“创新性发展”则是从传统文化中发现生生不息的文化元素,进行改造与重构,创造性生成新的现代文化与认同。继承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相即相入。继承是基础,转化是方式,创新是发展。即在继承中转化,在转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层层推进,次第花开。如果说继承是根,创新便是果。


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如何践行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以为,一是拓展内涵,二是刷新形式,三是丰富意蕴。


文艺工作者当怀谦下之心,尊重文化传统,抱持文化自信,忠于艺术理想,成就时代经典。文艺创作当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诠释悠久的中国故事,塑造典型的中国形象,唱响美好的中国旋律,呈现气象万千的中国意象,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的丰厚底蕴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丰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完满呈现中华文化精神图像,我们任重而道远!

百家名单


《现代艺术》

2017年度百家“推优工程”


主管单位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现代艺术》杂志社


支持单位

四川省戏剧家协会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

四川省舞蹈家协会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

四川省杂技家协会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编后语

又值新春将到时。《现代艺术》作为四川省文联主管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文艺月刊,自新版出刊起,每年皆在第12期隆重推出主题策划的《现代艺术》“年度百家”特刊,且在推出这一品牌特刊的同时,配套召开发布会、举办主题展、组织研讨会等一系列特色线下文艺活动,受到文艺界、新闻界、文化界的广泛好评,并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


从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到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再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和文艺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复兴的根本。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离不开优秀的文艺人才队伍。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作为四川省文联文艺宣传舆论主阵地之一的《现代艺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实施打造文艺川军行动计划。


《现代艺术》2017年度百家在继承和延续一贯品牌特色的基础上,实施首届“推优工程”,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优秀文艺人才。内容涵盖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电视、评论等12个艺术门类,集中呈现,集体亮相。


“推优工程”得到省文联党组领导以及各文艺家协会相关负责人的关心指导和热心支持。“推优工程”严格按照“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艺人才”的双推标准,依据文艺家近一年来取得的最新文艺成果,本着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好中选好,优中选优,既不厚名家,亦不薄新秀,逐次、逐一进行评选而来。


我们期待,在2018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和优秀文艺人才涌现并在《现代艺术》得到展现,这也是《现代艺术》全体杂志人的美好心愿!


——《现代艺术》杂志社





中国文艺评论网总编辑:周由强

稿源: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核发:艾莲 何美

编辑:AMY



《现代艺术》杂志拟对文末十位留言用户寄赠杂志,请您留言微评四川年度百家“推优工程”或“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为便于快递寄出奖品,请您在微信后台告知快递地址、联系人与手机号码。(个人信息仅用于此次活动寄赠,不做外传)。




看这里更多内容 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作品及专家推选意见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立,第二届“啄木鸟杯”年度推优发布



想获取更多?点击“阅读原文”,移步中国文艺评论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