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江学者”回应“千人”专家举报,事实真相有待观望

2018-01-19 魏潇 科研圈

武汉大学校园一角


撰文  魏潇


武汉大学“千人计划”专家举报同校“长江学者”论文造假,武汉大学官方随即做出回应,事实真相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媒体发布的指控


1 月 18 日,一篇在微信平台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学术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武汉大学一位化名为 H 的“千人计划”专家举报同校“长江学者”李红良的 2 篇论文涉嫌造假


李红良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ABSL-III 主任,兼任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中李红良的个人简介页面 


李红良被举报的 2 篇论文均发表在影响影子将近 30 的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上,为同期研究,实验设计和实施流程也很类似。2 篇论文分别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进程中发挥调控作用的2 个重要基因,进行了在啮齿类动物(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中的研究。实验通过静脉注射 AAV8 病毒工具、调控目的基因表达,从而验证特定基因对动物疾病进程存在影响。这两篇论文分别于 2016 年 9 月 9 日和 10 月 2 日投稿,于 2017 年 1 月和 4 月被 Nature Medicine 接收。


根据该微信公众号的报道,举报人认为这两篇论文存在的主要疑点有以下 2 处:


1、两篇论文的实验方法部分称,食蟹猴接受注射后的正式实验周期分别为 30 周与 32 ;然而根据举报人掌握的李红良课题组实验记录,这批猴子从开始正式实验(2016 年 5 月 6 日)到论文投稿之间仅隔了 18 周和 22 ,显然短于论文中的正式实验时间。


两篇论文中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2、举报人认为论文中描述的对食蟹猴进行肝门静脉注射的操作实际上也并未完成——举报人提供的李红良课题组实验记录显示,实验人员在 2016 年 5 月对食蟹猴进行了周围静脉注射。而重要的肝门静脉注射仅在 2016 年 8 月上旬在 4 只猴子身上进行了实施——这与 2 篇论文中共有 26 只食蟹猴接受了肝门静脉注射的描述不符。肝门静脉注射需要对动物进行全身麻醉和开腹腔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而周围静脉注射是一项熟练者只需要数分钟便能完成的给药方式,二者不论在操作难度还是给药效果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武汉大学的回应


在这份匿名举报的消息借由新媒体公之于众的十几个小时后,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对此次举报事件作出了回应,李红良本人也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独家专访。


李红良表示,该实验中首次对食蟹猴首次实施注射的时间并不是举报人所述的 5 月 6 日。实验室负责此项操作的实验员方静也证实了操作时间实际为 3 月 17 日至 26 日。


《中国科学报》的报道称,为了加强基因的稳定表达,实验人员于5 月 6 日对 50 只食蟹猴通过外周静脉第二次注射 AAV8。李红良表示,举报人正是从 5 月 6 日参与实验的一名实验员处获知了第二次注射的时间,因而假定这一时间是实验开始的时间


对于举报人的指控,李红良实验室在由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出的声明以及《中国科学报》的专访中给出了正面回答:


“从 3 月 17 日至 26 日实验正式开始至 8 月 10 日,实验进行 20 周,李红良课题组在 9 月 9 日和 10 月 2 日投出两篇文章时,使用了这一时间段的实验数据,并在稿件中明确表述为‘20 weeks’,即第一次投稿文中明确说明使用的是 AAV8 第一次肝门静脉注射 20 周的实验数据。文章投出后,实验并没有立即停止,研究人员继续对实验猴予以高脂饮食,以期研究更远期的治疗效果。


据李红良课题组陈述,课题组于 10 月 18 日至 20 日实验进行到 30 周时进行 CFLAR(S1) 治疗效果评价;10 月 29 日实验进行到 32 周时进行 TMBIM1 治疗效果评价。期间,审稿人返回的意见建议更新更远期治疗效果的数据,李红良课题组应要求将论文中相应实验猴治疗数据更新后提交,即文章最终发表数据。在李红良看来,举报人不清楚论文投稿和回修过程数据更新情况。”


由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李红良团队提供的完整研究时间线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也发表声明,称校方早在半年前即收到过匿名举报并启动了内部调查; 1 月 18 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被举报论文的通讯作者李红良的第一署名单位)组织的、包含 3 位院士在内的 5 名专家,也进行了一轮调查,认为伪造数据的行为不存在。并且,武汉大学将再次组织专家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承诺公布评估结果。



尚未明了的真相


至此,举报方和被举报方均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向公众表明了自己掌握的证据。然而事件的真相并未因此而彻底浮出水面。


接受过正规科研训练的人都应该清楚,实验原始数据是学者和课题组所拥有的最为宝贵和重要的“财产”和“武器”,能够在纠纷发生时一锤定音,发挥极大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的张锋正是凭借一本原始实验记录,证明了自己先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Jennifer Doudna 及其同事、在真核生物系统中成功建立了 CRISPR 基因编辑系统,从而获得了专利纠纷的胜利。但目前国内科研界对原始数据的管理仍称不上严密,加之此次举报事件中,不论是举报方还是被举报方都没有将最原始的实验记录公之于众,事件真相自然难以判断


目前参与此事调查的官方机构仅有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而根据武大官方页面提供的名单,该委员会 1 位主任、4 位副主任、18 位委员均为武大内部专家,并无一位是与武汉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完全无关的、来自第三方机构的学者。而李红良身兼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附属医院研究中心主任、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数职,再由武大内部进行此事的调查似乎已经不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此外,根据《中国科学报》的报道,武大新闻发言人李霄鹍接受采访时证实,举报人 H 系武汉大学“千人计划”学者霍文哲。根据前文所述,涉及此事的举报人均不愿透露自身个人信息。武汉大学此举是否得到举报者本人同意,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学者而言,如果对已发表的研究论文存有异议,学界普遍认可的流程是联系发表该论文的学术期刊,向编辑部指出问题并提供佐证,便于期刊做出判断,防止有问题的论文在学术圈进一步传播。STAP 细胞、NgAgo 等近年来著名的论文撤稿事件中,发表问题论文的期刊编辑部均对举报做出了积极响应,并在事件全程发挥了主导作用。然而纵观此次事件,举报方未曾提及与发表了“问题”论文的 Nature Medicine 取得过任何联系,Nature Medicine 也尚未就此事表态,期刊编辑部是否对此次事件知情,成为了目前的未解之谜。


此外,我们调查得知,李红良在多伦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成果在 2008 年发表于 J Clin Invest 期刊,次年因数据错用和原始数据丢失被撤稿




武汉大学的这一举报事件将如何发展,我们会持续关注。只不过,在信息传播速度呈指数级增长的今天,学界和公众都需要平静、客观的看待争议。



涉事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429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4334


参考资料:

http://mp.weixin.qq.com/s/gjZpjONPTtWwpsVHnhLmdw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400527.shtm


阅读更多


▽ 故事

· 1篇未经审稿的论文撼动学界和产业?看看刚过去的“CRISPR危机”吧

· 爆炸性发现竟是实验设备bug,大型科学组织败给了1根问题电缆

· 限制想象力的不是贫穷,是科学技术:化学教授的“奇葩”分子收藏品

▽ 论文推荐

· 哥哥多的男性可能更具备同性恋“潜质”?!性取向或受母亲免疫系统影响 | PNAS 论文推荐

· 要想发现火星生命,还需向地下找寻 | Nature Geoscience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8 年 1 月 4 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8 年 1 月 5 日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点击图片,开始提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