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失信可取消院士称号:《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发布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2-09-29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政策法规


科研失信可取消院士称号:《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发布


9 月 14 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等 22 个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科技部会同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并印发修订后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针对近年来科研失信行为新的表现形式,《规则》新增了 7 种科研失信行为,包括买卖实验研究数据、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重复发表等,并对从事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的查处作出规定,细化了违反科技伦理规范的行为,强调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均属于科研失信行为。另外,新《规则》将“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单列为处理措施,并一步细化了调查处理职责分工。


《规则》所称的科研失信行为包括:

(一)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

(二)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伪造、篡改实验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等;

(三)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

(四)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

(五)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

(六)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违反论文、奖励、专利等署名规范的行为;

(七)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

(八)其他科研失信行为。


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理措施包括:


(一)科研诚信诫勉谈话;

(二)一定范围内公开通报;

(三)暂停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限期整改;

(四)终止或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追回结余资金,追回已拨财政资金;

(五)一定期限禁止承担或参与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等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

(六)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相关学术奖励、荣誉等并追回奖金,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称;

(七)一定期限取消申请或申报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称号和职务职称晋升等资格;

(八)取消已获得的院士等高层次专家称号,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以及学术、学位委员会等学术工作机构的委员或成员资格;

(九)一定期限取消作为提名或推荐人、被提名或被推荐人、评审专家等资格;

(十)一定期限减招、暂停招收研究生直至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

(十一)暂缓授予学位;

(十二)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

(十三)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

(十四)其他处理。


联合发布本次《规则》的部门包括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部)



· 学术出版


知名作者更易通过同行评审


《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目前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知名作者更易通过同行评审。研究人员邀请了约 3300 名研究人员评审一份经济学论文,该研究有两位作者,分别是一位知名研究者(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一位相对不知名的研究者(曾为前者的博士生)。


在 3300 位受到邀请的研究人员中,有 821 人同意进行评审。其中,在只标注知名作者的姓名时,有 38.5% 的人接受了评审邀请,而在不提供作者姓名和只提供不知名作者的姓名时,接受邀请的比例分别只有 30.7% 和 28.5%。研究人员还针对最初没有收到作者姓名的审稿人进行了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当只提供知名研究者姓名时,23% 的人建议拒绝,59% 建议接收;当不提供作者姓名时,有 48% 的人建议拒绝,24% 建议接收;当只提供不知名研究者的姓名时,有 65% 的人建议拒绝,只有 10% 建议接收。研究者表示,这说明双匿名是同行评审过程的基本要求。该研究结果在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同行评审和科学出版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er Review and Scientific Publication)上发表了报告,并在 SSRN 服务器上发布了预印本。(Science news)



· 航空航天


蓝色起源遭遇首次火箭发射失败,紧急逃生系统起效


图片来源:Blue Origin


当地时间 9 月 12 日,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创办的商业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新谢泼德(New Shepard)”号运载火箭进行不载人发射。发射后不久,该火箭发生故障并坠毁,这是蓝色起源首次遭遇火箭发射失败


“新谢泼德”号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火箭,由单级火箭推进器和载人舱组成,可以将人员或物资发射到 100 千米的亚轨道高度。9 月 12 日的发射是“新谢泼德”号的第 23 次飞行任务。火箭在发射后一分 4 秒时出现故障,但逃生系统成功启动,使空载的载人舱和火箭顺利分离,并打开降落伞安全落地,载人舱目前已被回收,没有受到严重损伤。(space.com)


NASA 将于 9 月 27 日再次尝试阿尔忒弥斯一号发射任务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阿尔忒弥斯一号(Artemis 1)月球任务最早将于美东时间 9 月 27 日上午 11 时 37 分发射,当日发射窗口将持续 70 分钟。按照此计划,NASA 将于 9 月21 日前进行湿装测试。另外,另一个可能的发射备选日期为 10 月 2 日。


阿尔忒弥斯一号原定于 8 月 29 日上午发射,但因为发动机冷却问题第一次推迟。9 月 3 日,因未能阻止燃料泄漏,阿尔忒弥斯一号发射任务再次取消。(NASA)



· 疫情通报


9 月 13 日我国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96 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762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9 月 13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237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41 例(福建 11 例,广东 11 例,上海 8 例,云南 5 例,北京 2 例,四川 2 例,天津 1 例,重庆 1 例),含 5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 4 例,四川 1 例);本土病例 196 例(四川 127 例,北京 18 例,山东 10 例,西藏 8 例,内蒙古 7 例,广西 7 例,广东 6 例,湖南 4 例,贵州 3 例,江西 2 例,黑龙江 1 例,上海 1 例,重庆 1 例,新疆 1 例),含 58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 54 例,北京 1 例,重庆 1 例,贵州 1 例,新疆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825 例,其中境外输入 63 例,本土 762 例(贵州 246 例,西藏 129 例,四川 83 例,江西 55 例,广西 51 例,黑龙江 44 例,山东 35 例,新疆 25 例,湖北 18 例,河北 16 例,陕西 14 例,甘肃 13 例,内蒙古 11 例,辽宁 10 例,天津 4 例,青海 4 例,广东 3 例,湖南 1 例)。截至 9 月 12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47 557 例,累计死亡病例 5226 例。(国家卫健委)


编写:董聿恒、程雨祺、张琪

编辑:张琪


图片来源:Pixabay▽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