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家长们都在焦虑什么

张珺 六哥心语 2023-06-03

 

我们的老艺术家周星驰同志在他的经典作品《整蛊专家》里有这么一个片段,用无厘头的镜头风格展现了人的各种死法:上吊死、毒死、吓死、事故死,然而最吓人的一个却是“未死”。情节虽然荒诞,不过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死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为他死了,他又活过来了。

 

明天就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天,结业式后,孩子们将正式进入放假阶段,各种期末成绩也将新鲜出炉,围绕着分数、奖项和期末安排的新一轮焦虑即将上演,对于我们这些正式上岗半年有余的“新家长”,也该对一年级上半学期的陪读工作做一个细致的总结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半年感受到的压力几乎等同于学龄前6年的总和,当然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成绩也有失意,几番腥风血雨、跌宕起伏后回归平静,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家长、老师都不容易。

 

2018年,家长们耳边的最热门词汇可能就是“焦虑”了,当然之前几年大家也焦虑,只是没有今年这么外焦里嫩,再加上各位育儿界网红的助推,更是增加的大家对这个词深刻的理解。17届入学的家长们,普遍感觉到自新一年级入学开始,一股令人窒息的竞争气氛扑面而来,相比于34年前入学的孩子们,这届孩子们的拼杀甚至从两年前就开始了,而到了入学后牛娃们更是从幕后纷纷走上舞台,形势甚至堪比中考。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家长们都是因为什么而焦虑?

 

刚开学就懵圈了,各种作业、考试、家校合作忙的不可开交

 

小学不同于幼儿园,作为K12的起点,所有的游戏规则都与学龄前有着天壤之别,不仅是孩子们需要适应,家长更需要做很多功课,很多家长的焦虑恰恰来自于对这种节奏的不适应和对很多事情的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很多爸爸妈妈突然觉得为啥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时挺优秀的,咋一到小学校园里就变样了呢?还有的觉得我都上了学前班了,咋还各科考啥啥不行呢?也有家长在开学前下定决心推行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结果过了一个月发现不灵,家长还没怎么样,孩子先快乐不起来了。

 

开始我感觉只要避开海淀这片“生杀战场”,就能学的从容一些,转身一看东西城包括朝阳其实都是一样,只不过拼杀的等级不同罢了,对于幼小过渡,其实无非是降低预期,加强和学校老师沟通,规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经过23个月的调整,必然能效果显著,虽然不能保证名列前茅,至少也是妥妥的跟上大队伍。对于小低阶段(小学一二年级)的校内知识,经过几次教材改版,难度是有所升高但学校的授课进度并没有很快,每天做好预习复习,布置的作业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并适当做一些拓展,孩子肯定能够有不错的成绩,说实话,校内三门的作业,即使是在一些比较鸡血的学校,和机构的作业难度和数量相比,也是略逊一筹的,而家长们有时产生焦虑的问题也恰恰来自于此,经常听朋友们在群里说:“这么简单都整天错错错。”“回家一坐在写字台前就哭,一拿起玩具就乐,我是不是养了一个神经娃?”“平时上课觉得孩子挺认真的,咋一考试就60多分呢?”其实家长们存在一些误区,对于刚进入小学大门的孩子,不是上课了就代表听课了,不是听课了就代表听懂了,也不是听懂了就代表会考试。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和训练过程,做好上面的几点,我相信到这学期末,孩子一定会有很大进步,当然如果您的目标是三科满分,那所要付出的就是另一回事了,这就和知识的难易程度无关了,限于我闺女也没达到全部满分的标准,在这就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可以分享了,只能说专注度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不仅在小学阶段,甚至一直延续到高中大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娃的同学们啥都好,自己娃哪都渣

 

这一点可能是当前造成家长们焦虑的最重要原因,概括一下就是“比较”,曾子曰: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也许曾子没说过这句话,但道理大家都懂,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各项素质、学习内容都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在同一个环境中学习,也有早慧晚慧之分,也有兴趣使然,大家凭什么就非要拿自己娃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呢?即使是长处比长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咱们真的比不过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家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责任,就是找到自己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和真正擅长的一点或者几点,并能够全力的支持他们。当然真正做到非常难,可是家长们在比较孩子之前,请先看看我们眼中的那些牛娃包括牛娃家长每日每夜所付出的,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做到了几分?

 

说完一段鸡汤,咱们再来说句更现实的,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很多人会回答:不了解。对,您连自己孩子都不了解,又怎么能敢说了解别家孩子呢?往往大家看到的信息都是别家家长精心发布的经过细心雕琢的美好片段,尤其是通过朋友圈,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某娃第一某娃获奖的信息,偶尔掺杂着嬉笑怒骂各种小插曲,如果你的圈里只有一两个同龄孩子还好,如果是上百个的话,估计不是心理素质超群的妈咪,就很难淡定了。当然我平时也经常扮演焦虑制造者的角色,当然孩子有了成绩赶紧得发出来爽一下,我特么费了如此大的心血还不得赶紧求几个赞啊,可是自己发着烧带孩子上课、孩子死活不做题被气得心脏病差点犯了,孩子考得不好时抱着孩子一起哭的镜头我会发到朋友圈吗?基本不会。所以千万别被这些虚假信息迷惑,因为和别人比较而导致的焦虑是最为不值得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会有擅长的事情,如果没有,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不是孩子不行,切记切记。再说,真正的大牛娃,基本不秀这些,除非有朝一日被Top2或藤校录取,估计也仅是恭喜一下自己的娃而已。我们唯一需要比较的是,孩子自己今天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明天会不会比今天更好。

 

别家娃这学期报了5个班,我这才3个,那家娃某几套练习册都快做完了,我这还没买呢,赶快追

 

上一段说完了普通家长的焦虑集中点,下面开始对鸡娃一族的分析,先解释一下“鸡娃”这个词,其实是对于各大城市给孩子报一堆班留一堆作业的虎爸虎爸的统称,起源说不清了,但发扬光大一定在素有宇宙中心之称的海淀区。

 

对于报班以及练习册或者说刷题的兴起和演变,必然与各种竞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奥数项目上,在其他领域如舞蹈、声乐、棋类、体育项目等也是一样的,只要有正式比赛,就会有真刀真枪的拼杀,而各机构的掐尖培训更是助推了这一点。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我小时候田径训练的文章,里面曾经真心的说过: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没有超出常人几倍的训练量和强度,你是不可能出成绩的,很多人会说有些人天赋异禀,不练也能拿奖,这就说笑了,博尔特怎么样?几年的世界田径短跑霸主,你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博尔特每周的训练量,大的惊人,正因为他天赋绝伦,才使他在单位时间内比别的运动员训练量要更大更狠,奥数也是一样,很多家长看到一些天牛成绩总是那么的好,那么的稳定,岂不知人家一天甚至可以做34百道题,而我们恐怕连34十道都做不完,在我闺女连寒假作业第三页还没写完的时候,我们亲爱的小五已经早已把整本寒假练习册做完了,我们凭什么还要和人家一样的成绩呢?噢,对不起,我又比较了。

 

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强弱项、当前状态和特点,做一下详细的分析,制定一个可行的近期及中期目标,并为之制定一套执行方案,这一点对于久在职场的爸爸妈妈应该不难,关键就在于对自己孩子的客观分析和考虑一个现实的目标,降低预期,稳扎稳打,切不可冒进,不然真的会把自己气得送进ICU的。虽然任务艰巨,但是杯赛年年有,成绩月月新,这几个月考得不好的,很有可能下几个月就满血复活了,现在考得好的,完全不能保证下次就能胜出,考场如战场,每一次公布成绩时也是成绩清零的时刻,收拾行装再出发,大家又在一个起点了,别急,别焦虑,只要想往前走,任何时候都不晚,只是到达终点的时间不同而已。

 

对于孩子以后的升学前景感到迷茫

 

最近几年来,帝都的教育政策真是两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很多家长焦虑来自于对于未来预期的极不明朗,这一点对于几乎所有家长都是一样,普娃也好、牛娃也罢,最后都会归结到升学这个问题上。从小升初派位及点招,到初升高中考的残酷竞争,再到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和自主招生那好似飞升上神的特长考核,从小学孩子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就如一团迷雾留在家长们的心中,久久不能消散。对于政策解读和各区各城市现状分析,我觉得大家可以看看“老金聊升学”这个公众号,著名的焦虑制造大师金老师很多文章都有阐述。

 

更多的焦虑来源来自于爸爸妈妈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娃没有在那顶端的5%里,或者没有在自己预期的区间中,这就导致了牛娃妈妈焦虑自己的娃不能掉下来,底下数万的数十万的家长们焦虑着怎么才能冲上去,在这轮回中无疑机构成了最大的赢家,各种如火如荼的培训班人满为患,大家又能怎么样呢?看看我们的邻居们,韩国、日本、新加坡,哪个轻松呢。

 

问题又回归到起点,做好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天,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点点积累得来的,不论我们的目标是985211,还是一个自己心中还不错的大学,都还得一步步走过去。孩子们承受着和自己年龄不符的压力,都一步步过来了,我们作为家长还有什么资格焦虑呢?管住嘴,迈开腿,不仅适用于减肥。

 

半年的学习即将结束,寒假是一个很好的查缺补漏的机会,后面的日子我们共同渡过。



如果您觉得对本文观点有所赞同或有所异议,欢迎转发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