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梦和美乡村·驻村日记㊺ | “共享吊床”好纳凉

安徽日报
2024-09-07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晴到多云

驻村地点

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

说到吊床,估计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是度假时的惬意感受:两棵树,一张网,仰望天空,身旁吹来清凉的风……于是,有了社交平台上各种各样精致又文艺的打卡照片。很多人向往的这份惬意,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唐庄的百余户居民早已实现了。
虽然已过立秋,三伏天的太阳依旧火辣辣的。当记者走进大黄镇筛子李村唐庄,却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了:村口的小树林里,密密麻麻地挂着花花绿绿的吊床,村民们或躺或坐其间,打着蒲扇唠家常,不时用湿毛巾擦把脸,吃片西瓜,喝口凉茶……在夏日里享受一份难得的闲适。
8月8日,在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唐庄,村民在吊床上纳凉。(徐旻昊 摄)
“过去夏天纳凉,我们大都是在树荫下摆上长凳、凉床纳凉。现在有了巧手朱大娘,我们也新潮了一把。”一位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朱大娘名叫朱玉芝,今年60多岁。编织吊床,来源于她三年前在家从事废弃布条、绳网分拣工作时的突发灵感。“之前在新疆做生意时,看到很多年轻人带着吊床去度假。回来后,我和村民们一起参与周边绳网加工企业的材料分拣,看到有不少剩余的边角料,丢了很可惜,就琢磨着能不能编织成吊床。”朱玉芝说。
变废为宝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要么是布条不够结实,要么是网眼大小不均……”经过多次试验,朱玉芝才找到了合适的材料以及正确的编织方法。让她最有成就感的是:虽然第一张吊床“颜值”不太高,但初次亮相就吸引了很多村民的眼球。大家纷纷上门求技术。朱玉芝热心传授,同时不断改进编织技术,方便村民们学习。
随后,一张张颜色款式各异的吊床在唐庄陆续现身。不少村民还玩出了新花样,给吊床加上横杆、帆布,增加舒适度,甚至搭起支架,用绳网DIY网红吊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吊床没有特定的主人。“任何村民都可以使用,就像城里的共享单车一样。”村民于小丽告诉记者,一张户外吊床的使用寿命大约是一年,只要有人发现吊床无法使用,就会主动换上新的。
听说了唐庄的“共享吊床”后,周边的几个村庄也赶来取经。“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农闲时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现在‘共享吊床’已经成了我们这里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于小丽看来,自从吊床出现,村民们最大的感受是相互间的关系更热乎了。
朱玉芝和村里人劲头也更大了:“变废为宝是好传统,我们继续探索这些废弃材料的利用,比如编成晒衣绳、菜地的栅栏等,努力让好传统带来更多的新价值。”
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姜志远
编辑:马珺

推荐阅读


科创安徽,何以“热力四射”?
安徽16市明确:本周六上班!
40℃高温继续“霸屏”!安徽变更高温橙色预警
今天10时至16时!安徽省考试院最新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徽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