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学术月刊》2020年分类总目录)

学术月刊 学术月刊 2021-09-15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2021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注:第一列为作者,第二列为文章标题,

   第三列为所载期数及页数,在前为期数,在后为页数。



特别推荐

学术月刊编辑部

光明日报理论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9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1·5


特稿

张道根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的

政治经济学分析

3·5

李友梅

耿 敬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生产范式
——以晏阳初和费孝通的实践为例

6·5

杨光斌

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

9·5


多重视角下的实用主义(笔谈)

刘放桐

对实用主义转向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1·11

[美] 安乐哲

儒学和杜威实用主义:

关于“成人”的对话

1·16

童世骏

不对称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何以可能——从哈贝马斯交往论看杜威教育观引出的一个问题

1·21

陈亚军

实用主义的现象学意蕴

1·25


经济思想、道路自信与历史演化(笔谈)

马涛

施华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发展道路的历史文化根基

3·43

钟祥财

中西传统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

——基于经济学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分析 

3·47

宋丙涛

张 庭

两希合流与殷周之变:
东西方分流的历史基因探源

3·50

周建波

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

3·54


制度成熟定型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陈周旺

全方位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体系与制度选择

2·68

汪仕凯

有机统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内核

2·76

陈 尧

陈甜甜

制度何以产生治理效能:70 年来
 中国国家治理的经验

2·86


人工智能与文艺观念变革

刘方喜

生产工艺学批判: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

8·5

单小曦

超人类文化视野中的智媒生产
——人工智能文艺的媒介论阐释

8·15

王 峰

挑战“创造性”:

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算法

8·27


脱贫攻坚的理论机制与中国经验

黄祖辉

新阶段中国“易地搬迁”扶贫战略:
新定位与五大关键

9·48

高 帆

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视域下的

中国减贫“奇迹”

9·54

苏 剑

语言扶贫的理论逻辑、经验支持与实现路径

9·67



哲 学

刘森林

何为尼采“虚无主义”的隐微义

1·30

倪梁康

胡塞尔与帕托契卡的生活世界
——作为纯粹哲学家的现象学家

2·5

王世鹏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

2·20

杨国荣

人类认识:

广义的理解与具体的形态

3·15

姚大志

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分析与重构

3·26

张笑夷

刘怀玉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3·34

张立文

体用一源论
——中国哲学元理

4·5

刘日明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4·23

叶 峰

概念分析法:一个物理主义的评估

5·5

王晓阳

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
——表述物理主义的一个新方案

5·15

陈敬坤

物理主义泛心论:
组合问题及现象绑合策略

5·30

张一兵

整体都市主义:重构被金钱化的微观心理氛围

——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研究

6·17

陈治国

现象学视域下友爱

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兼论亚里士多德友爱哲学的现象学效应

6·29

杨大春

当代性与“做以成人”

7·5

葛四友

公共辩护的摇摆性——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转向的内在困境

7·14

杨 松

道德动机的来源——当代休谟主义与康德主义的争论

7·24

韩林合

论康德哲学中的过度决定问题

8·37

应 奇

再论第三种自由概念

8·46

张会永

动物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论

8·56

张双利

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9·15

林忠军

论朱子对《周易》卜筮性的
重新确立及其解释学意义

9·28

计海庆

人类增强伦理中的伦理

自然主义批判

9·39

郁振华

论理论智慧

10·5

丁为祥

从“虚气相即”到“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天人合一”主题的展开、落实及其指向

10·18

王晓朝

论古希腊罗马善恶观的生成与理论建构

11·5

梁 涛

《论语》“克己复礼为仁”章新诠
——一种荀学的进路

11·13

方 博

政治、启蒙与理性
——康德的公共性原则

11·21

先 刚

试析谢林艺术哲学的体系

及其双重架构

12·5

雷思温

面向实情本身
——谢林的经验论与虚无主义问题

12·14

何松旭

“性情”别解
——从金岳霖和穆尔的观点看

12·23


经济学

张曙光

张 弛

使用权的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视域转换

和理论创新

1·40

朱富强

经济危机如何提防和善后:
奥地利学派政策的两大审视

1·52

谷 成

孙国宁

现代国家治理下的

国际税收竞争再思考

1·62

周天勇

深化土地体制改革与理顺经济运行

2·30

朱平芳

谢婼青

刘盼盼

最大用电负荷与经济变量

的关联研究

2·44

李杰伟

韩立彬

控制人口能缓解城市通勤问题吗
——基于人群异质性通勤模式的比较分析

2·58

杨虎涛

高质量经济活动:
机制、特定性与政策选择

4·35

魏 建

要素大规模再配置与公有产权的润滑作用

4·45

连洪泉

江嘉琳

方言技能是社会认同的一种信号机制吗——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4·55

张幼文

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的机制变化与结构转型

5·39

彭明生

范从来

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及其深化改革的方向

5·51

毛 伟

制度变革的经济绩效——兼论优化配置与创新驱动的作用

5·62

聂辉华

从政企合谋到政企合作——一个初步的动态政企关系分析框架

6·44

黄少卿

王 漪

赵 锂

行政审批改革、法治和

企业创新绩效

6·57

万广华

朱美华

“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7·33

王丹利

陆 铭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
——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政府和社会

7·48

周大鹏

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的熊彼特型增长转型

7·57

袁志刚

郑志伟

葛劲峰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9·5

赵燕菁

现代增长与信用货币
——一个“双螺旋”增长假说

8·83

黄少安

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两全机制
——生育权交易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10·32

张 杰

金 岳

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战略:重大价值、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

10·41

胡永刚

陈旭东

中国经济增长新时期

与政策重心转变

10·53

何大安

互联网时代厂商投资经营

的网络协同化

11·32

周小亮

包容性绿色发展:理论阐释与制度支撑体系

11·41

彭浩然

岳经纶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理论争论、实践进展与未来前景

11·55

周业安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

12·30

刘晓欣

刘骏民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马克思逻辑的历史延伸

12·42


政治学

任 锋

中国政治传统研究与历史政治学的可能性

1·73

唐亚林

钱 坤

“找回居民”:专家介入与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内生动力再造

1·84

杨雪冬

闫 健

“治理”替代“代表”?——对中国人大制度功能不均衡的一种解释

3·59

牛长璐

刘建军

让社会运转起来: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公共生活建构

3·68

曹正汉

聂 晶

张晓鸣

中国公共事务的集权与分权:
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4·69

殷之光

“美利坚和平”——作为帝国主义话语的新自由主义及其全球化神话构成的历史考察

4·84

吴晓林

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
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

5·72

张飞岸

 特朗普时代的镜像:

亨廷顿与美国政治

5·87

郁建兴

刘殷东

纵向政府间关系中的督察制度:
以中央环保督察为研究对象

7·69

熊 竞

政区三要素框架下的中国当代市制:演进逻辑与优化路径

7·81

张明军

赵友华

制度成熟与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逻辑

8·99

周庆智

乡村贫困及其治理:
农民权利缺失的经验分析

8·113

刘金海

国家成长的要素、机制与格局
——基于政治生态学角度的国家成长理论

9·74

周光俊

民族国家共同体演进中的族群权利:边界及其治理

9·84

范勇鹏

美国制度的起源与本质:
从公司到国家

10·62

林奇富

殷 昊

反思互联网政治参与:
代表性的视角

10·77

陈国权

经济基础、政府形态及其功能性分权理论

11·66

何家丞

民主理论研究的转向与启示

11·87

庞中英

全球治理研究的未来:
比较和反思

12·57

何翔舟

公共治理边际模型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验证

12·68


法学

雷 磊

立法的特性
——从阶层构造论到原则权衡理论

1·97

汪 雄

寻找失落的“精神”
——从《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的适用范围反思刑法的立法价值

1·109

陈景良

王小康

宋代司法中的事实认知与法律推理

2·95

侯 猛

新中国政法话语的流变

2·119

苏 力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

3·79

孔 元

帝国—封建和主权国家的知识转型:以欧洲法学史为中心的考察

3·96

程雪阳

重建财产权: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方向

4·98

高 飞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条款适用的困境及其对策

4·109

吴义龙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现实困境与理论误区

——以“同地同权”切入

4·118

刘作翔

构建法治主导下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多元规范

和多元秩序的共存共治

5·102

陈柏峰

面向水利供给的农地制度模式选择

5·113

朱明哲

生态原则与民法的当代转型

6·84

陈越峰

风险行政的行为法构造
——以重大风险设施选址

为参照事项

6·98

黄宗智

中国的新综合性视野和远瞻性愿景:“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

7·93

章永乐

“门罗主义”话语的跨洋旅行

——亚洲主义、省域空间与“旧邦新造”进程

7·105

郑少华

王 慧

环境法的定位及其法典化

8·129

魏磊杰

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反思与祛魅

8·142

孙万怀

刑法解释位阶的新表述

9·95

王荣余

重访法律制度主义:

新旧之别与异同之辨   

9·110

尤陈俊

法治建设的国家能力基础:从国族认同建构能力切入

10·89

赖骏楠

清代四川州县的契税治理:
以南部县契税诉讼为侧重点  

10·100

周尚君

中国立法体制的组织生成

与制度逻辑

11·95

汪 洋

民法典无因管理的内外体系

与规范呈现

11·108

常 安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

12·79

王 博

欧洲近代早期战争权学说中的商业理由——从维多利亚到格劳秀斯

12·97


社会学

董磊明

邹 松

中国村社自主性与外部资源

的内部化

6·71

张涛甫

姜 华

风险认知偏差与风险语境中的媒体

9·150

文 军

刘雨婷

从被动工具型到积极自主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模式的转变及其反思 

11·75

刘 琪

缺失的“民族”与整体的“社会”
——从魁阁时期的

两个研究文本谈起

11·150


文学

郜元宝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
——鲁迅与法兰西文化谈片

1·121

陈力君

论“鲁迅影像”中的绍兴空间营构

1·142

刘 康

从“后学”到认同政治:
当代美国人文思潮走向

2·129

陈伯海

探寻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之路

2·142

石雅梅

许云和

魏晋南北朝别集序的
文学批评意识与文集编辑理念

3·107

宋 雪

中国近代“维新”概念的建构

3·121

欧阳友权 邓 祯

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

形塑与进路

3·132

金 理

《十七岁的轻骑兵》与 90 年代青年的情感结构

4·129

徐 勇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编纂体系建设:
历史回顾与现实重构

4·142

王瑜锦

谭 帆

论中国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

5·126

陆 路

六朝江州诗考论

5·138

高建平

美学在世纪之交的复兴

6·111

刘旭光

自由游戏 - 自由愉悦
——审美自律论

的一种方案及其命运

6·122

李晓愚

何处观看:论中国古代绘画传承中的“收视点”重构

6·135

李 怡

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7·126

陈建华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论鲁迅的《肥皂》

7·135

吴翔宇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
拓展的依据、路径与反思

7·146

杨春时

作为礼物的艺术

——礼物社会学视域下的艺术

9·123

肖 鹰

《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9·131

凤 媛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 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9·140

王宏图

家国叙事与个体精神叙事的叠合与断裂——从《财主底儿女们》为出发点看中国小说的叙述特质

10·116

李 蓉

罗兰·巴特与“第三代诗”

的语言实践

10·130

朱文斌

刘世琴

新移民文学研究现状

及学术空间考察

10·141

陆 扬

论理论批评

11·121

肖伟胜

“文学终结”之后

的文学理论何处去?

11·129

姚文放

社会整体性的表征:卡勒“理论”的生产性

11·142

文学武

京派诗论与中国现代新诗合法性理论建构

12·112

竺建新

人物形象的塑造——论汪曾祺文学创作中的鲁迅因子

12·123

罗剑波

范 越

民国时期《九歌图》的流传与新创

12·133


历史学

郜积意

经学与历学的贯通
——春秋朔闰表与经文历日考证

1·151

郑振满

明清时期的林业经济与山区社会
——福建永泰契约文书研究

2·148

娄 敏

曹树基

金融、地权与财税:近代四川粮税抬垫的运作机制与环境

2·159

范 可

人类学视野里的生存性智慧与生态文明

3·141

黄纯艳

宋元海洋知识中的“海”与“洋”

3·155

周月峰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3·167

吴丽娱

唐高宗朝“僧道致拜君亲”的论争与龙朔修格

4·154

陈 捷

谣言政治与文化运作

——以上海光复前后的《时事新报》和商务印书馆为例

4·169

李 磊

“韩”号的建构与解构——汉魏朝鲜半岛上的权力竞争与族群聚散

5·153

桑 兵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5·163

陈 平

冯贤亮

从经济史到文化史:
传统江南研究的若干问题述评

6·148

屈文生

万 立

全权、常驻公使与钦差

——津约谈判前后的中英职衔对等与邦交平等翻译问题

6·162

李智君

北魏佛教对洛阳都城景观的时空控制——以景观高度演替和时间节律变化为例

7·155

董 昕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银行业领券发行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7·171

李勤通

法律儒家化及其解释力

8·157

黄 飞

从清廷政争看光绪五、六年中日琉球交涉

8·170

吕 博

《七录序》与阮孝绪的知识、

思想世界

9·159

孙竞昊

郑和下西洋军事行动的研究述评

——兼析海外“原始殖民主义论”的若干论调

9·173

於梅舫

识宋学与辨新局: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学旨趣解析

10·149

黄 旦

报纸和报馆:考察中国报刊历史的视野——以戈公振和梁启超为例

10·165

袁 剑

从一般思想史到边疆思想史
——一种人文—地理的关系学论纲

11·160

朱 红

王振忠

“末代秀才”詹鸣铎与《振先杂稿》的学术价值

11·168

田 澍

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12·145

张仲民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12·158


综述

李 扬

语言·文学·历史

——“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综述

2·173


访谈

刘 康

颜 芳

中国的世界,世界的中国
——刘康教授访谈

3·5

苏 力

于 明

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创造
——苏力教授访谈

3·179

聂辉华

林佳妮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聂辉华教授访谈

6·179

王宏图

战玉冰

学术与创作间的缠绕

——王宏图教授访谈

10·179

陈国权

卢志朋

功能性分权理论探索三十年

——陈国权教授访谈

9·5

先 刚

倪逸偲

从“大全一体”通观西方哲学史
——先刚教授访谈

12·174




【往期目录】

《学术月刊》| 2020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月刊》| 2020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学术月刊》| 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为适应微信排版,已删除注释,请见谅。

关注我们

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请点击上方蓝色的“学术月刊”,或扫描左侧二维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