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讲!首都师大教授在央视讲述周原遗址考古发现!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3-03-31


编者按

2月26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考古公开课——膴膴周原》中,我校副校长,历史学院教授雷兴山作为主讲嘉宾,现场讲述周原遗址长达几十年考古过程中的精彩发现,揭秘其背后的秘密。



西岐城究竟在哪?

作为周王室起源之地的西岐,究竟在什么地方?经过考古研究,考古人员确定《封神演义》中多次提到的西岐城,就是如今横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的周原遗址。3100多年前,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为躲避戎狄侵扰,率领族人来到岐山之下的周原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文明。


周原遗址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在所有遗址中,出土商周青铜器最多的遗址就是周原遗址,在周原遗址所出土的青铜器中,一半多的青铜器都铸有铭文,总计13000字,可以抵得上一部《尚书》或者是一部《逸周书》。


周原遗址素青铜器主要出土于窖藏和墓葬之中

在周原遗址可以明确是窖藏的有20多座,最著名的一个窖藏就是庄白一号窖藏。1976年在周原这个地方,一个村子叫庄白村,农民冬天在取土的时候,“当”一声响,挖出来一件青铜器,当时文物部门过来清理,发现这是一个窖藏,这个窖藏并不大,但是里面的青铜器都很多,总共有103件。


发现大型的夯土建筑基址

目前,周原遗址已发掘大型夯土建筑基址170余座。

在周原遗址发掘的云塘建筑基址门外的一块石头,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原来,这是周礼中的一种惩罚宗族子弟的办法,谁犯错了就罚他坐在门口,任来往的人指指点点。“坐”有“犯罪”之意,最早可能就起源于此。


中国最早的社石

在凤雏3号建筑基址的祭坛前,有一块社石。文献记载,社石代表大地,古人以石为社,来祭祀大地。残碑如书,这座矗立于此3000多年的石碑,成为中华不断裂文明的又一例证。


残存遗物再现周代繁华盛景

周原遗址发现的手工业遗存60余处。其中,云塘制骨坊发现了大量关节相连的废弃骨料,这说明早在西周时期,这里便存在专门的屠宰场,统一供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反映了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周原遗址发现的一组神秘符号,经研究,考古人员认为这些符号是当时手工业者的族徽,他们世代都以制作同一类产品为职业,反映了当时手工业较高的专业化程度。


一座高度文明的大城市

从先周时期到西周晚期,周原从“小部落”发展到“大城邦”,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先进的水利系统,合理的社区规划,文明的治理体系,都体现了周人高超的城市建造能力,使周原成为一个开放繁华的大城市。


周原是“周礼之乡”

“礼乐文明之都”

是中华文明“魂”与“根”所在地

穿越历史,寻迹周原

这次讲述将西周文明的辉煌成就

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它所展现的文明基因

必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往期回顾

今天,我们开学啦!

新学期,我们这样见面!

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公开招聘公告



编辑:窦玥

图文来源:央视科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