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留学生:方复全校长和他们交流了什么?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5-05


“我是哈萨克斯坦人,我上个学期来了北京,已经学汉语一年左右了。”

“我来自意大利,来北京已经有一年半了。”

“我来自巴拿马,我已经学了快一年了。”

“我来自埃及,我已经读汉语四年。”

这是校长方复全与留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一幕。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学生们在首都师大学习、生活与个人成长收获,3月29日,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来到北一区国际文化学院,与留学生代表座谈交流,22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代表和国际文化学院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由国际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姜国权主持。


“我早就想来看望大家了。作为校长,我很高兴能跟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的同学们一起来交流。”方复全校长这样开始了与同学们的交流活动。他表达了与同学们见面的愉悦心情,在场的留学生们也一一和校长进行了自我介绍,“尊敬的方校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叫胡灵月,我上个学期来北京读大学,我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我已经学了十二年的汉语了。”来自匈牙利的胡灵月同学用中文向方校长作自我介绍。她一说完,方校长微笑着说:“你汉语说得很好!”22名留学生每个人自我介绍后,方校长都会亲切地回应他们几句,让同学们很快放松下来。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方校长也多次表达希望和大家以更为亲近的方式沟通,拉近彼此心的距离。



“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在周末到校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初春的季节,在北京的红墙之下,看玉兰花开。也通过走访来了解中国首都历史文化的厚重。”在同学们介绍完后,方校长以初春开篇,让同学们在空余时间可以到校外走走看看,在这春意盎然的北京中,更好地感悟中华文化

“我1993年到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ät Mainz)留学,后续在德国、法国等多所研究所访学,我想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很多。”座谈会中,方校长也讲述了自己的留学、访学经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学,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这是我们人生成长过程当中的财富。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来自书本,更多的是来自生活,我们要学会去欣赏人生成长的过程,去欣赏大自然,体会我们亲朋好友和父母给予我们的支持,我想这样我们方能感受人生,珍惜时间,也珍惜每时每刻与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相处的机会,这就让我们成长成熟。”也许是由于相似的留学经历,给同为留学生的同学们带来了更多共鸣,讲到这里时,在座的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此时此刻,方校长仿佛更像是一位学长与朋友,没有了心理上的距离,只是坐在这里交流留学经验,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为同学们的留学生活指引着方向

同时,方校长还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推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51个国家和地区的296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近200个合作项目,年均接收留学生2000人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等。近年来,学校有两位外籍专家和一位留学生校友荣获了中国政府最高奖——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座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想正是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经历、不同文明,包括不同生活的经验下,互相交流、互相碰撞,应该是说最容易产生灵感,因为灵感来自于好奇。我想这个是非常宝贵的机会。”作为数学家的方校长,从自身经历出发,以数学学科类比,希望同学们可以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首都师大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寻找更多思想的碰撞,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更加广阔的人。方校长表示学校愿意为同学们求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随后,国际文化学院教学科研副院长李秉震介绍了国际文化学院的教学情况,提出将开放留学生中华语言文化创新实践基地,让同学们更好的体验中国文化;开设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实践活动。


“回忆起2015年我第一次来到首师大,到2017年我完成硕士学业,再到2018年我继续回来读博,首都师大串起了我青春时光里的大部分轨迹,这里已经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来自埃及的留学生罗娜在留学生交流环节说道,学校里除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外,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从小就有主持梦的她,也在首都师大成功圆梦,汉语优秀的她在学校联欢会和第一届、第二届国际文化节上都担任主持人。


“从两千多公里远的地方来,我带了3个至关重要的东西:护照、手机和梦想。”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卓满婷用着温柔却坚定的语气向大家分享道。“踏入首都师大校门的那天,我就知道这将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段经历。6个月后的今天,我才发现它更是我人生旅途中难能可贵的一部分。”她用如诗般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在首都师大学习、参加各类活动的感想,表达出自己来到首都师大追梦的理想,真诚动人、扣人心弦。


“我来自匈牙利,从小就喜欢汉语,热爱中国,连续12年在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习中文,两次获得‘中国大使奖学金’。2017年6月,我就读的学校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独立孔子课堂,这让我的心与想像中的中国靠得更近,我默默下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学好中文。去年年初,我和在座的宋智孝同学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教授写信,表达来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信件发出后很快收到习主席的回信。信中,他鼓励我们更多了解中国,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这番话激发了我对中国的无限向往,更点燃了我留学中国的强烈渴望。去年7月,我获得了中国教育部‘语合中心’提供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经过汉语水平考试,我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追梦终于变成了圆梦。”来自匈牙利的胡灵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在首都师大学习生活了7个月的感受,她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有温度的中匈友好使者,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通过汉语这把"钥匙",插上语言的"翅膀",去开启认识中国的大门,为中匈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贡献力量。


此外,来自埃及的刘蕊希还在现场表演了贯口《报菜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范瑜能在现场演唱了歌曲《世界那么大还是遇见你》。22名留学生分别发言或分享感悟,同学们从来华前的学习生活经历和选择学习中文、选择首都师范大学的原因谈起,分享了在校学习生活的收获,以及人生的梦想和规划,整个交流环节丰富多彩,同学们的发言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交流环节后,校长方复全总结讲话,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他详细地了解了同学们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留学生们对首都师大的情谊。他希望能经常与留学生们交流,也希望同学们能更多与中国同学的交流,多参加学校各类艺术文化活动,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全方位地学习,让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希望留学生们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贡献青春力量。


远渡重洋、背井离乡,留学生们带着梦想与赤诚,来到首都师大求学。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同学们,却因为同一个名字“首都师大人”,而感受着同样的如“家”般的温暖。首都师大也因文化的多元增添了更多色彩、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同学们在中国、在北京、在首都师范大学遇见更多美好,书写更多精彩的青春故事!



往期回顾

卧虎藏龙!会书法的校园守护者不简单

解锁新技能!一起来看看CNUer的隐藏人设!

点赞!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发掘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摄影:贾雪

编辑:赵璟卓、夏晨曦

责任编辑:窦玥

审核:郭圆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