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代翰林,父子双宰相,这个家族兴盛秘密都来自这些家训

2017-10-24 爱读经




康熙五十七年,张廷玉之弟张廷璐殿试中获得榜眼,张廷玉谢恩,皇帝说:“汝兄弟皆能如此,不愧家风矣。”康熙帝所称的张氏家风,指的是勤奋好学,学优则仕的书香之风。当时人称道其“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自祖至玄十二人先后列侍从,跻鼎贵。玉堂谱里,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而已!”读书而至卿相,可以说是张氏家族最为突出的特征。




张氏一门为官清正,心系百姓,为民纯朴,勤俭持家,为士绅则睦邻和谐,乐善好施。张英、张廷玉父子以身作则,克己清廉的家风,得到当时及后世的称道。我们熟悉的“六尺巷”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因双方都是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后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张英、张廷玉治家格言都见于《聪训斋语》《澄怀园语》中,里面都是训诫子弟、传示后人的至理名言,被奉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传诵不息。曾国藩就曾多次向子女推荐:


“颜黄门之推《颜氏家训》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公《聪训斋语》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极精。尔兄弟各觅一册,常常阅习,则日进矣。”——《曾国藩全集·家书·谕纪泽纪鸿》


“张文端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鸿儿体亦单弱,亦宜常看此书。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但以圣祖之《庭训格言》、张公的《聪训斋语》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曾国藩全集·家书·谕纪泽纪鸿》

 

张英的家训,核心是四句话:“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徳者不倾;择交者不败。”教育子女,而读书位居其首。




他说:读书要趁早。张英以自己的读书经验告诉子弟,少年读书,过目成诵,经久不忘;壮年读书,经月则忘,不持久。特别是六经和秦汉文章,生僻古奥,必须幼年苦读。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花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二十岁之前读的书,往往是终身不忘;二十岁后读的书,往往是一不温习就忘。所以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在幼年时期学习、背诵,千万不要在记忆最好的时光去读无关紧要的书和浅陋的文章。


他说:经典要精读。“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假如读了一本书,一句也不记得,张英称之“画饼充饥”;记得却不能运用,就是“食物不化”。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可轻弃。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古不化。”


读书不在贪多,而在于精读。对于经典文章,一定要熟读背诵,理解它的内涵,才能学以致用。读完就忘,那是画饼充饥;能记忆而不能运用,那是食古不化。


张英对儿子的教育,一者是择名师,一则是亲身教导。张廷玉从七岁起,受业于同乡倪伯醇和江苏宜兴唐起裁等名师。10岁能诵《尚书》、《毛诗》。张英十分高兴,写了两首诗:“驹齿初龆发覆眉,可怜聪慧异群儿。已通典诰与风雅,远胜而翁十岁时。”“退直疏懒畏简编,每呼稚子向灯前。老夫茶熟香温候,爱听豳风无逸篇。”诗题就叫“玉儿十龄,能诵《尚书》、《毛诗》。”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张英请假携全家回到桐城,亲自教授二儿张廷玉、三儿张廷璐诗书。每当夏夜追凉,就让张廷玉、张廷璐对对子,入山也让他们在途中即兴吟些短句。有一次,兄弟跟张英一道游玩双溪别业,张英有诗记道:“喜看玉儿刚十二,也能捉笔咏寒蓉。”又写道:“璐儿先赋诗,夸我池中莲。玉儿才患多,逡巡出两篇。忆儿学语诗,一字亦可怜。况今成七字,琅琅若珠蠙。”


张廷玉生子之后,也重视儿子的教育。族人张从龙中举,即被张廷玉聘请他担任两个孩子的老师。


”张廷玉当值内廷,有时和雍正帝一道吃饭,看到雍正帝一粒米,一块饼屑都不浪费,深感惊佩。他以此教育子弟,珍惜五谷,不要暴殄天物。


他说:“布帛菽粟,千古至味,朝夕不能离。


正是在这种家风的引导下,张氏一门才能举业不断,名宦迭出,一门之内,祖父子孙先后相继入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



父子宰相家训摘录:


■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每见人栖栖皇皇,觉举动无不碍者,此必不读书之人也。


■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大约富贵人役于名利,贫贱人役于饥寒,总无闲情及此,惟付之浩叹耳。


■ 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扰;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


■ 予怪世人于古人诗文集不知爱,而宝其片纸只字,为大惑也。余昔在龙眠,苦于无客为伴,日则步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掩关读苏陆诗,以二鼓为度,烧烛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容貌须眉然。诗云:“架头苏陆有遗书,特地携来共索居。日与两君同卧起,人间何客得胜渠。”(渠:他)良非解嘲语也。


■ 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虽至寒苦之人,但能读书为文,必使人钦敬,不敢忽视。其人德性,亦必温和,行事决不颠倒,不在功名之得失,遇合之迟速也。


■ 人生必厚重沉静,而后为载福之器。敦厚谦谨,慎言守礼,不可与寒士同一般感慨欷嘘,放言高论,怨天尤人,庶不为造物鬼神所呵责也。


■ 法昭禅师偈云:“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各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词意蔼然,足以启人友于之爱。然予尝谓人伦有五,而兄弟相处之日最长。


■ 世人只因不知命,不安命,生出许多劳扰;(君子)修身以俟之(指机遇);


■ 余家训有云:“保家莫如择友。”盖痛心疾首其言之也!汝辈但于至戚中,观其德性谨厚,好读书者,交友两三人足矣!且势利言之,则有酒食之费、应酬之扰,一遇婚丧有无,则有资给贷之事。甚至有争讼外侮,则又有关说救援之事。平昔既与之契密,临事却之,必生怨毒反唇。故余以为宜慎之于始也;昔人有戒:“饭不嚼便咽,路不看便走,话不想便说,事不思便做。”予益之曰:“友不择便交,气不忍不便动,财不审便取,衣不慎便脱。”


■ 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之如参苓。必为天地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


■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之用之宝乎?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轻弃。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求读一篇,必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 深恼人读时文累千累百而不知理会,于身心毫无裨益。夫能理会,则数十篇百篇已足,焉用如此之多 42 36131 42 15289 0 0 3198 0 0:00:11 0:00:04 0:00:07 3198不能理会,则读数千篇与不读一字等。徒使精神聩乱,临文捉笔,依旧茫然,不过胸中旧套应副,安有名理精论、佳词妙句,奔汇于笔端乎?古人云:“读生文不如玩熟文。必以我之精神,包乎此一篇之外,以我之心思,入乎此一篇之中。幼年当专攻举业,以为立身之本。


■ 读书须明窗净几,案头不可多置书;作文以握管之人为大将,以精熟墨卷百篇为练兵,以杂读时艺为散卒。


■ 天子知俭,则天下足,一人知俭,则一家足。且俭非止节啬财用己也。俭于言语,则元气藏而怨尤寡;则于交游,则匪类远,俭于酬酢,则岁月宽而本业修,俭于书札,则后患寡,俭于嬉游,则学业进;人生俭啬之名,可受而不必避,世俗每以为耻,不知此名一噪,则人绝觊觎之想。偶有所用,人即德之;保家莫如择友,多则二人,少则一人,断无目前良友,遂可得十数人之理!平时既简于应酬,有事可以请教。


■ 今人家子弟,鲜衣怒马,恒舞酣歌。一裘之费动至数十金,一席之费动至数金。不思吾乡十余年来谷贱,竭十余石谷,不足供一筵,竭百余石谷,不足供一衣。安知农家作苦,终年沾衣涂足,岂易得此百石?


■ 古人之意,全在小处节俭,大处之不足,由于小处之不谨,月计之不足,由于每日之用过多也。


张廷玉《澄怀园语》节录


■ 凡意念之所及、耳目之所经与典籍之所载,可以裨学问,扩充识见者,辄取片纸书之,纳敝箧之中。而日用纤细之事亦附及焉。


■ 大凡乌合之众,必有一二巨恶之倡率,果能歼厥渠魁,则胁从者,皆可使之革面革心,不必以多杀为防患之计也。


■ 《周易》曰:“吉人之辞寡》。”可见多言之人即为不吉,不吉,则凶矣。趋吉避凶之道,只在失口间。朱子云:“祸从口出。”黄山谷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 保家莫如择友,求名莫如读书;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 凡事当极不好处,宜向好处想;当极好处,宜向不好处想。


■ 吾人进德修业,未有不静而能成者。


■ 安分循理,不愧不怍,梦魂恬适,神气安闲,其为吾心之真乐。彼富贵之人,穷奢极欲,而心常戚戚、日夕忧虞者,吾不知其乐果何在也?


■ 慎起居,节饮食,时时慎疾。


■ 万病之毒,皆生于浓,吾有一味药解之,曰:淡!


■ 待君子小人之际,一当以诚,但知其为小人,则浅与之接耳。


■ 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


■ 一家之中,老幼男女,无一个规矩礼法,虽眼前兴旺,即此便是衰败景象;小小智巧,用惯了,便入于下流而不觉。


■ 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


■ 幸灾乐祸之人,不过自成其薄福之相耳,于人又何损乎?


■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 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忍之须臾,乃全当躯。


■ 受人之恩而不忍负者,其为子必孝,为臣必忠


■ 引睡之法:背读上《论语》数页,或十数页,使心有所寄。予试之果然。


■ 薛文清公曰:“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难。”


■ 为善千日不足,为恶一日有余。


■ “富贵原如传舍,惟谦退谨慎之人得以久居。”


■ 教子之道有五:“尽其性;广其志;养其材;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综合整理自网络


文化知识杂谈 


1、一个人有文化,到底有多么重要?

2、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就是两个字 !

3、"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差别有多大?

4、惯子如杀子,十大惯子特征,你都中了几条!

5、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

6、俞敏洪: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7、告诉你的孩子,人生最大的捷径是读一流的书!

8、不要让我的孩子走上安逸之途——麦克阿瑟为子祈祷文

9、你以为孩子看电视只是对眼睛不好?错了!眼睛是次要的!

10、看哭无数父母的八分钟: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11、内心强大方能命运坚挺:王阳明与唐伯虎,相同时代的不同人生

12、骨子里的高贵,从不因外在的卑微而褪色!

13、请告诉孩子:不要说读书没用,它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14、“四书五经”精华100句,终生受益!

15、桂林一位妈妈怒批《熊出没》等动画片,戳痛您的心了吗?

16、令孩子主动学习的秘密

17、女人读书将挽救一个民族

18、爱读书的女人到底有多美!

19、有一种免疫力叫经典诵读

20、女性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1、孩子,我为什么一定要你努力读书?

22、叔本华:多读经典,不要碰那些庸俗的畅销书

23、猜一猜《论语》一书中贡献了多少个成语?

24、背下《论语》这66句,你将提升一个境界!

25、孩子12岁之前不看电视,将终生受益!

26、语文文学常识大总结,任课老师都说“不收藏太可惜了”

27、15岁之前要让孩子养成的12个好习惯!

28、一组数据告诉你,学会做家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9、长知识了!古人的年龄称谓大全,你都知道吗?

30、近视的你赶快收藏起来!用这些方法锻炼,0.2变1.0!

31、不装电视,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32、这才是真正的“贵族教育”,康熙帝对后代的家训实录!

33、“祖宗十八代”都有谁?帮你一次认清所有亲戚

34、《论语》,对于一个女人有多重要

35、很吵才能读得好:犹太人的大声读书法

36、骨子里的高贵,从不因外在的卑微而褪色!

37、六个字,让一个家族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

38、盛传1600年的家训:一个成功的家庭,必然要有这些细节!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爱读经微信平台

联系我们|18511288408(可加微信)

爱读经读书会|543250139(qq)

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