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利用会议高效社交

基思·法拉奇 会议圈 2023-06-30

编者按:为什么行业会议很重要,因为会议有社交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利用会议进行社交。商学院也没有这样的课程。巧的是,社交大师、咨询大师基思·法拉奇在他的畅销书《别独自用餐》里面对于如何利用会议高效社交做了详细的实操指南,本文是部分摘录,建议会展人抽空看完原文。本文版权归本书出版社所有。


参会见人之前,做好会前信息搜集准备很重要


你遇见谁,怎么遇见他,以及见面后给对方留下的印象,都不应随便应付了之。正如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所说:“即使你不是个天才,做好准备工作也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天才。”


我在见我想认识的人之前,我会先搞清楚他是谁,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他们最关心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无论是职业目标还是非职业目标)。我会准备一张纸,在上面记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他本质上是怎样一个人,原则是什么,有什么让他感到自豪的成就。


当然,如果你想和他们建立深层次的关系,你还得关注他们公司最近有什么新鲜事,他们上季度的成绩怎样,公司推出新产品了吗。相信我,最令人们上心的事就是他们的工作了,如果你准备得当,和他们聊一些内行的话题,他们肯定立刻对你产生好感。正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说:“人最深层的本性就是受人欣赏。”


我从来不觉得去搜集这些信息有什么好羞愧的,如果我想认识谁,我总是先尽力去了解他的情况。而且,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这种举动视作一种恭维,换作是你,你也会这么想。假如对方和你有相同的爱好,或者你提前了解了对方喜欢什么,这不比和一个陌生人紧张兮兮地熬过半小时好吗?


如今,做这种准备工作非常简单,但这么做的人少之又少,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入手。


  1. 谷歌(Google)

如果你要去见某个人,不谷歌研究一下是不合适的。谷歌上面虽然有很多不相关的信息,但快速浏览一下,你会得到一些细节性的信息,如这个人在网上的活跃度如何、他分享了哪些信息。


2. 领英(LinkedIn)

通过领英,看看你们有哪些共同的朋友,他们加入了哪些小组,有哪些工作经历,尤其要注意他们的个人简介。个人简介通常会告诉你他们在工作上最令他们自豪的成就、他们的目标。另外,再看看他们参加过哪些线上活动。


通过领英,你不仅搜集到自己的人脉,还能够搜集到整个行业的人脉,即你通过任何一个你能想到的关键词搜索出来的人,而光这些人就有200万之多。


3. 推特(Twitter)

看看他们是否有推特账号,如有,他们又是怎样使用的?另外,看看他们就职的公司是否有企业推特账号,如有,是否进行过线上问答活动。


4. 对方公司公关部门的文献

一般说来,公关部门有的东西,企业网站上也能看到,而企业网站上的内容是你首要了解的内容。但是,给他们去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会和对方公司的某某见一面,因此你需要一些背景信息,这么做也是无妨的。


5. 年报

年报会告诉你对方公司的发展方向、遇到了什么挑战、会有什么样的机遇。


注意,我并没有把Facebook放进来,Facebook可能包含着大量的个人信息,但是,我仍旧不建议拿上面的信息做准备工作。因为在Facebook上,我们只能看到用户精心雕琢的内容,而看不到用户最喜爱、最紧要的事情。


把握参会期间的时间


一个成功的会议是尽量安排更多的会议时间,而我则想争取更多的时机,以便我和那些我想认识的人拉近关系。


尽量靠近枢纽地区


食物是促进人们交流的利器。人们乐意,甚至渴望开开心心地用餐。然而,会议中的宴会也有各种麻烦,如人们在狼吞虎咽之时就不太适合交谈,另外,你只能和邻座的人说说话,太远的根本够不着。


我喜欢在靠近吧台的地方待着,因为每个人都会过来喝点什么,这样就有机会了。另外,我会观察我想认识的人经常去哪些地方,然后我会安排好自己的日程,确保能和他们“偶遇”。这听起来“算计”味十足,但这也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让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方罢了。


把握时机处处秀存在


人际关系网的流通就跟那些在好莱坞想要成为明星的人一样:没有存在感比失败更糟糕。也就是说,你要时不时地去跟其他人接触,早餐时间,午餐时间,随便什么时候。这也意味着即使一周内你有一个会面失败了,还有其他六个约会正排队等着你。


在建立人际关系网时,要记住:最重要一点,绝对不要玩消失。


将你的社交活动、会议甚至是日程表都安排满。要想前途坦荡,你必须努力工作,时常在你刚刚建立起来的人际网中确立存在感,并且要积极活跃。


我曾经有幸陪同当时还是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克林顿,乘坐C-130运输机多次往返于西南地区参加一个又一个的政治活动。希拉里夫人早上五点钟起床,早餐过后便回拨电话给东岸(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其位于美国东岸)。她每天有四五个演讲,以及参加一些鸡尾酒聚会,在这些聚会上她还要跟很多人交流,此外,还需要登门拜访一些朋友。就那一天,她肯定与2000人握过手。到了晚上,我们大部分随从终于“爬回”了“空军一号”,希拉里夫人又跟同事聚在一起,开玩笑,聊一聊这一天发生的一切。轻松休闲大概一个小时后,希拉里夫人又接着安排第二天的计划。不论你的政治倾向是什么,这种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都值得你敬佩。令我惊讶的是,整个旅程中她竟然能记住那么多人的名字。在我们出行的那一队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


会议中有两种人:一种像保龄球中的圆球,另一种人则像其中的木瓶。


如果你是圆球,你就会游走在会场中,与其他人打成一片。刚入场,你的自信和诚恳就会给大家留下一个积极的印象,进而可以完成日程表的每条名目。若你是木瓶,那只能安稳地待在那里,等着别人去找你。


别再把自己下一次商业会议当作休假了,把它视作一次精密策划的竞争机会,一个可以完成任务的竞争机会。


不要满足于做一名“与会者”,而要成为会议的“突击先锋”!


军事战略家都知道,决定交战地点、时间与方式的一方通常在战役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多数战役在双方尚未开火之前便胜负已定。而很多会议能够成功举办,也是这个道理。会场如战场,你应该在与会之前确定作战目标,将偶然出席的一次会议视为战斗任务来完成。


参加会议的主要意义只有一个。当然,这个意义不在于休息时有咖啡、饼干之类的消遣,甚至也不在于它提供了一次昂贵的商业启发课程,而在于会议提供了一个结识志趣相投之人的机会,这些人会帮助你完成战斗任务,实现作战目标。有时在与会之前,我甚至还会在脑海中就“投资—回报”进行一番分析。一边是我从已建立的人际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回报,一边是我在会议上投入的金钱与时间。前者的回报足以抵或大于后者的投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就出席会议,反之则不出席,就这么简单。也许这样看待会议太过实际,但的确非常有效。


就拓宽你的社交圈和偶尔促成一桩生意而言,会场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去处。以销售为例,在旧式的销售模式之中,销售人员要花上80%的时间安排会议,介绍产品,极力促成交易。而另20%的时间则用来发展与顾客的关系。如今我们的销售重点却主要集中于发展人际关系。聪明的销售员——确切地说,应该是各行各业的聪明员工和企业主管们——会花上80%的时间建立社交圈,和那些与他们有业务往来的人发展牢固的人际关系。就俘获顾客的心灵与思想而言,再无懈可击的幻灯片演示也敌不上与顾客发展出的真情与信任。


合理利用会议的人在业内聚会中占有巨大优势。当其他人还安静地坐在那做笔记,心满意足地喝一口免费饮料时,这些人已经展开一对一的交流,或开始组织晚宴了。说得通俗一点,这些人将每场会议都变为邂逅可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的机会。


如果你看到一些人的行为和其他与会者大相径庭,那就对了。他们已打破传统,将“穿戴得体”“热脸相迎每位宾客”“坚定地与人对视”等迂腐的建议一一摒弃。这些条条框框只会妨碍他们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以下是我每次参与会议遵循的法则


援助会议组织者(最好成为组织者)


会议就是后勤统筹的噩梦。成功举办会议涉及各种不同的因素,而纰漏也可能如影随形,这时就是你伸出援手的机会,也是参与到会议筹办过程的机会。


等你成为会议组织的“内部成员”,你就会知道与会者名单和会议热点。同时你还会发现原本那些专门为会议“大佬们”准备的晚餐和鸡尾酒聚会上都有你的身影出现。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内部成员呢?其实并不困难。首先,查阅会议准备材料、网站,找出谁是主要负责人,把联系方式存入电话本。此时,这些人一般都在熬夜加班,神经高度紧绷。我就会提前几个月给他们打电话:“真心期待这次会议,为办成今年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会议,我愿意贡献我这里的资源:时间、创意或人脉都可以,您看怎么样?”


我保证,统筹人员一定又惊又喜。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早年在德勤做CMO时,也曾负责过一个紧张过度的统筹团队。


通过此次机会,我了解到成功举办会议的内部流程,和演讲人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也灵敏地意识到提前了解以下问题的重要性:哪些人参加会议;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发表讲话,而另一些人只能洗耳恭听;对于社交而言,最好的论坛应该什么样。


从筹办会议开始,我们就主张在当今的会议热潮中注入一些新东西。我们建立了一套追踪系统,记录我们设定目标的情况。当时,每位德勤员工都有任务,任务要求跟两位与会成员会面,而这两位成员是德勤公司在已知晓的与会名单中选出来的目标。这两位客人里面有一位是首要目标,即他是我们迫切想要争取的客户;另一位则是通过他,德勤可以获取利益回报的人,比如媒体界的朋友。最基本的目标,很简单,仍然是去认识新朋友。


因为我们事前已经知道谁会参加会议,员工们会得到一份资料,上面列有他们将要认识的人的相关信息,包括这位与会人员的身份、经历、成就、爱好、其公司面临的潜在挑战,以及德勤可以协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这些信息足以让他们在见到自己要结交的人时,建立起真正有效的联系。


我们还准备了一份“办法清单”,告诉他们怎样接近自己的目标人物,见到后又怎样主动攀谈。每天活动结束后,伙伴们会报告他们今天见到的人、见面地点以及进展情况。如果谁遇到困难没有见到目标人物,我们会对第二天的会面计划做出安排,确保员工和目标人物第二天可以在同一张餐桌用餐,或者我会亲自介绍他们认识,再或者我们也可以请哈默介绍。


我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个“会议突击队”:提前知道了自己将要见面的人、见面的方式(我们研究过)和地点。结果让人惊讶,会议成果颇丰。德勤的业务空前增长。我们随后在为法拉奇绿讯营销咨询顾问公司举办的会议上完善了这项“艺术”,我们向公司提出建议,促使会议发挥最佳效果的同时,大型会议的举办方还请我们帮忙设计会议,让他们和与会人员都能享受世界一流的成果。


与其听,不如说


丘吉尔是公认的演讲天才,他总是能够机智地回应对方。在宴会上,他能够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人们很少知道,丘吉尔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充满智慧的段子,都是他之前悉心准备好了的,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件事。丘吉尔深知了解自己听众的力量,也知道怎么去触动他们。


首先,你要知道,演讲是表现自我、表现自己事业和想法最简单、高效的办法,不仅可以让人们听到,更可以让他们记住。你不需要像励志演讲家与畅销书作家托尼·罗宾斯(Tony Robbins)那样,为自己找一个所有人都愿意听你说话的地方。


会议发言人这一特殊的身份让你更容易认识其他人。与会者通常希望你能主动向他们问好,与他们交流。反过来,他们也会尊重你的演讲,而不是随意一听。一站到台上(不论何种舞台),你就有了公信力,成了听众眼里的名人。


会议以问问题开始时,尽量第一个举手。一个清晰、有条理、见解深刻的问题很有可能会把全体与会人员的目光集中到你身上。记住,一定要介绍自己,先告诉大家你所在的公司,你是做什么的,然后提出一个引发热议的问题。当然,最好提一个与自己领域相关的问题,这样当别人特意来找你,想就你的“有趣问题”一探究竟时,你就可以侃侃而谈了。


游击战术:组织一场会中会


真正的突击员不会拘泥于注册时收到的会议议程。谁规定了你不能在某会议期间安排自己的晚宴,或者就某个对自己重要的议题进行一场非正式的讨论呢?


很多会议期间,我至少会这样做一次。活动开始前,除了已安排好的活动外,我会在附近物色一个不错的餐馆,并提前发出邀请,主办一场私人晚宴。你可以在这一天特别安排一餐,或者提前发出正式邀请。我曾取得巨大成功的方法就是给这家酒店发传真(很多会议都有接待酒店,而很多VIP客户都会下榻这里),告知客人,在会议开始的前一晚入住酒店时,他们会接到邀请来参加当晚的晚宴。我们来想想这个场景,没有秘书去屏蔽信息(这种感觉多么爽)。这些人很有可能在刚到达酒店时暂无安排。即使他们有安排,没有参加晚宴,你在会议期间与他们最终相见时,他们已经成功记住你了。我敢保证,他们肯定会因你为他们着想而心存感激。如果其他人的主题演讲非常有趣,我会在晚餐前或晚餐后喝一杯来处理我的事情。


通常,建立自己的论坛是确保你正找寻的人与你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的最佳方法。最理想的状态是你能邀请到一群演讲者参加你的晚宴,有了他们的加入,你的晚宴或许会星光熠熠。记住,即使活动上的一个无名小卒在他发言结束后也可能变成小明星。


会议期间你对于私人聚会的举办越积极,你越能帮助其他人搭桥牵线,从而使自己成为焦点。在你举行的晚宴或者活动上,不要只顾着介绍你自己,还要把你遇到的人介绍给其他人。如果你的新伙伴不能迅速进入状态,你可以主动道出事实给他:“塞尔希奥在可口可乐公司兴盛时期曾主管其品牌的全球推广。大卫,你不是正准备将你公司的品牌推陈出新吗?塞尔希奥是再合适不过的‘军师’了。”


以重要人物为核心


如果你认识会议中最受欢迎的人,而这个人正好也熟识每个人,那么他在跟会议中的某些重要人士交谈时,你一定要跟着他。会议主办方、发言人、知名品牌CEO以及与会的专业人士都是很有价值的“重要人物”。


查看重要人物参加的会议清单;确保你能参加这些会议;提前到达业界大亨发表演讲的会场;站在靠近主会场入口或者签名处的地方;随时准备好自我介绍,或者站在他们身后,等待与他们见面的时机。


一定要记得在发言人上台说话之前跟他们聊天。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在吃早餐时抛开在演讲后散发出的名人气质,默默坐在那里不顾形象地吃早餐。在他们重新披上名人的华丽外套之前找到他们,这样你可以有更好的机会跟他们接触。或者如果你不认识他们长什么样子的话,可以请会议主办方(而且主办方已经成为你的朋友)帮你找到他们。


成为“消息通”


如果你有机会与新朋友见面,请把自己打造成“消息通”,这是任何一个社交高手都会具备的重要素质。那么怎么做呢?首先就是要记住会议宣传册的内容;想清楚你周围的朋友都乐于知晓什么消息,并且做好准备。需要了解的信息大概包含商业消息、当地最佳饭店、私人聚会等。将关键信息扩散出去,或者告诉其他人获悉信息的渠道。当然,这一素质不仅仅在社交活动中才需要,如果你是“消息通”,那么你肯定是其他人乐于结交的对象。


成为通讯员


近年来,每个会议都会安排随时随地且免费的实时报道:通过推特或其他社交媒体跟踪会议动态。会议开始前要确认会议中的重要人物都“推特”了哪些参加会议的人,然后列一份清单,以便你可以轻松跟踪他们的信息。查看“主题标签”(Hashtag),并在会议期间主动成为谈话的积极分子。参加聚会或者会议时记得给你遇到的朋友照相,这样做既是为了发表“推特”也是帮助你记住这些朋友。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待会议结束后,可以将他们整理成一个故事或者系列照片放到你的博客上,并发邮件给你当天遇到的那些人,或者直接放到Facebook上。


温馨提示:不要一直等到会议两周以后才做这件事。可以在回家的飞机上迅速整理出来,趁对方对会议上的事情仍记忆犹新时发给他们。


掌握“深度攀谈”


“攀谈”是会议突击队“军火库”里的“主要武器”。说到它的本质,就是你“碰巧偶遇”了正苦苦寻找的人,他会花上一两分钟跟你聊聊天。你的目标应该是向“偶遇之人”发出邀请,期待下次的联系。


跟其他社交方法相比,“偶遇”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完美的偶遇让对方觉得高效的同时又很有意义。我把这一想法称为“深度攀谈”。


“深度攀谈”讲求迅速取得联系,与对方建立稳固的联系,确保可以进行下一次会议。你刚刚花了一大笔钱参加这个会议(除非你是发言人,这个通常可是免费的!),在有限的时间里,你想要尽最大努力多认识一些人。这并不是要你去跟他们成为亲密好友,而是要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联系,确保可以进行后续跟进即可。


双方一旦建立联系,就需要建立一定程度的亲密感。在这两分钟内,你需要直视对方的眼睛和看到对方的内心,倾听他人说话,话题范围不要局限于生意圈,也可以在对话中向对方展示一些自己的弱点(没错,就是弱点,这是会传染的)。一切都会帮助你建立一个自然、真诚的关系。


确定你的目标


每次参加会议,我都会在纸上列个清单,记下我最想见到的几个人,然后将纸折叠起来装进夹克的口袋里。在我见到他们之后,会再跟纸上的清单核对一下。除了记下他们的名字,我还会大致记下我们的聊天内容,并做好记录,想想稍后如何联系对方。一旦你遇到某人并且与对方交谈,你就会发现整场会议中,你一直在不停地聊天。


然而,你不能完全依赖于借鸡尾酒会或者会议间歇的时机去找寻他们。我通常还会请会议主办方告诉我目标人物会出现的区域,并且看看他们都坐在哪里。在整场会议中,大部分人都会一直坐在同样的位置。


我在准备某次会议时,注意到这场会议安排了迪勒上台发言。于是我弄清楚了演讲人什么时候在哪里预备登台,并且争取到了迪勒上下台必经之地的通行许可。我就站在必须让道借过才能通过的地方。


有时候这种偶遇的交流不见得比你预想的深入。但是,我仍然在有限时间内,通过亮出一个对方熟悉且信任的名字,降低身份,表达对对方事业的钦佩之情,以及主动提出我对对方事业的想法等方式,成功获得了对方的信任。那次“邂逅”为我获得了进入迪勒公司的工作机会,而那一段经历至今仍对我的生意有重大影响。


休息就是没有时间去休息


会议中,休息时段才是工作真正开始的时候。


要确定你站对了地方。你曾经是否注意过在家聚会时,为什么客人们都聚在厨房或者其他地方?一个温暖且又居中的地理位置通常都是每一个聚会的中心。在商业聚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想好人们最喜欢聚在哪里,或者至少会经过哪里,你的位置就在哪里。很可能是靠近餐桌、吧台或者接待处的地方。


在这段时间内要全神贯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曾揭秘了美国著名外交家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是如何掌控屋内主权的技巧:“进入房间,走向右边,四处环视一下房间。然后看看屋里有谁,要让其他人看到你。”


积极跟进


我还是要说:做好后续跟进,跟进后再跟进。然后,做完之后,再跟进一遍。


这位美国第42届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学校时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他会在每天晚上把当天遇到的人的重要信息记录下来。


我不喜欢拖拖拉拉,也不喜欢事情善始却未善终。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还留着几个月前甚至更早前参加活动时得到的名片?丢了名片等于丢了机会。在演讲期间,我会坐在后排,给之前在休息时段碰到的人写后续邮件。会议上跟你聊过天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收到一封邮件,内容是提醒他们确认再次会谈事宜。我还喜欢给发言人写信,即使我没有机会见到他们。


拒绝做以下几种人


不善言辞之人

握起手来软弱无力,参加活动便站在墙角,毫不出风头——这些特点都标志着这种人认为自己就是来看演讲者发言的。


如影随形之人

这种人非常依赖他人,他们认为第一个遇到的人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出于恐惧,他们会在整场会议中都“紧紧跟随”好朋友的步伐。


追踪名人之人

这种人会竭尽全力认识活动中的重要人物。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想见的人真的很重要,这些人一定心存戒备,或者身边时刻有保镖护航。


虚情假意之人

那些目光流露出虚情假意之人,最容易立刻遭到批评了。要像前总统克林顿那样,即使只会在别人身上花三十秒,也要让这段时间充满温暖和真诚。没有什么比这更能立即赢得好评了。


发散或收集名片之人

这类型人发名片就像是在名片背后写了治愈癌症的方法似的,如此狂热。坦白讲,人们对名片的期许太高了。如果你的某次“偶遇”成功帮你得到再次会面的承诺,那么这张纸毫无用处。这种人会因为收到的名片数量而沾沾自喜。但事实上,他跟那些把电话记在电话簿上的人一样,做的都是无用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