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遇在未来・访谈录|理工校友在ETH Zurich

SSE Career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SE 2022-10-21












  又是一年毕业季,亲爱的同学们是否已满怀期待,准备好向未来出发了呢?又或许对于即将踏入的崭新阶段揣着些许忐忑与好奇?


  理工学院首期“相遇在未来・访谈录”为大家邀请到了就读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四位校友,他们将结合自身经验与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及毕业后的经历与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吧。


韩宗益

2019届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你觉得大学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改变是我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记得高中时都是老师讲什么我记什么,可是读大学期间,因为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的思辨能力让我感触很多。每一次在通识课上的讨论都会让我大开眼界。久而久之,我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遇事也懂得了从多方面思考。


本科期间你是怎么安排课余活动的呢?你当时是怎样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呢?



本科期间除了学习外,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打乒乓球,和室友一起去校外吃饭看电影,偶尔也会看看游戏直播。一直学习会很累的,身体和精神上都会受不了,所以我一般学累了就会歇歇,歇够了继续学。不过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很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歇不够。这个时候要靠自己心中的信念和目标来让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上,想一想自己如果一直玩下去的话,到作业deadline的时候自己一定会手忙脚乱,最后交上去的作业质量也不是自己期望的。


另外,我记得2015年我刚入学的时候,校长说过一句话叫“缓事急做,急事缓做”,现在想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能尽早把一些deadline不是那么急的作业做完,那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如果deadline确实很赶,那也不要急,因为越急就越容易犯错,这种时候我一般选择牺牲自己的部分课余时间来完成课程作业。


本科毕业后为什么选择继续升学呢?



我毕业后选择升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科学比较感兴趣。本科学到的知识很宽泛,我对其中的一些方向较为感兴趣,于是想着趁年轻,自己能学的深一些就尽力去学。所以我毕业后没有立刻找工作,而是继续往更深的一些地方读下去了。另一方面是我想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所以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如何尽快适应国外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



其实我们学校本科毕业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适应国外/境外的学习环境的。首先,因为本科我们专业课课程都是全英教学,所以在国外读书时,我听课时不会觉得语言落差很大(更多需要适应的是不同教授的英文口音,不过这个也很好适应)。另外,因为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是从国外/境外过来/回来的,所以他们也有着跟国际接轨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所以我在国外时,就学习形式上来说,还是适应地很自然的。


具体到学习上来说,我本人是用着和本科差不多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好好听,课后认真把课上没听懂的研究懂。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学弟学妹们,你们正处于最好的年纪,虽然现在疫情之下有时候会比较艰难,但是还是希望你们能好好享受自己的本科时光。这对于未来的你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独一无二而又宝贵的回忆。


希望你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到的知识如果不用总会有忘的一天,但是自己一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未来就算进入了新的领域,也可以很快地适应。另外,希望你们能不以GPA论成败,人生的道路还很长,除了GPA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去努力(比如培养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终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过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自己努力了但是没有达到最后想达到的后果,那这样也不用过于自我苛责。如果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下次有所提升,这便是很大的进步。



张津

2021届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你觉得大学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视野的拓宽以及性格的改善。因为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教授们也都阅历丰富。与同学和教授交流,可以极大地开阔视野,对世界的广度有新的了解。而我有幸和几位性格非常好的同学成为朋友,他们的性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本科期间你是怎么安排课余活动的呢?你当时是怎样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呢?



因为我没有参加什么社团,所以我的课余活动就是和朋友一起爬山,或者去看电影,下馆子,以及唱歌。如果每周时间有十份的话,我会至少投入一份到生活中。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是休息的确是不可缺少的。休息可以抹去我的疲惫,也可以让我思维更加清晰,做事更加高效。


本科毕业后为什么选择继续升学呢?



学术上,深感自己本学科的知识量还是不太够,并且没有在一个特定领域specialize。生活上,也希望可以趁年轻到外面看看,体会异域的风土人情。


如何尽快适应国外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



因为本科的时候也是英文授课,所以其实就单纯上课来说,适应期是很短甚至不太需要的。但是学术英语和日常英语还是不太一样,可能需要去适应的是如何和外国同学社交。这个需要多找外国人聊天、参与他们的活动。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减少焦虑,享受大学生活。既要求知也要学会做人。可以卷,但不用卷过头。相信自己走过的路最终可以连点成线。




张丁钰

2019届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在港中深四年学习过程中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大一结束之后我选择了转学院。当时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最开始选择的学院并不适合自己,自己对之后的方向也没有很大的兴趣。于是,在经过慎重思考,以及和家人、老师们的沟通后,我选择了转学院。大二期间因为转学院的原因,学习压力大了很多,但因为是自己做的决定,对当时的专业抱有期待,所以还是很有动力的。现在想起来,感谢当时有魄力的自己,也感谢家人和老师们当时对我决定的支持。


本科期间你是怎么安排课余活动的呢?你当时是怎样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呢?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参加的社团活动比较多,大三之后重心就主要放在课程和升学申请上了。我有经历过大二的时候一学期19学分外加合唱团等多个社团活动的阶段,当时并没有精力不够用的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课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课程的压力;也有经历过大三大四一学期12学分单纯学习的阶段,因为当时处在规划未来的阶段,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尝试新的道路。


我对此的感受是,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平衡主要是要明确阶段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并不算太难,毕竟大学可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充满着无限可能,有目标想着去做,相信自己,就可以做到。


如何尽快适应国外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



因为港中深在教学上与国外大学接轨,在适应国外的授课以及考核方法上,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得很好。不同学校、不同项目对硕士学习的重心和安排也不同,基于项目的不同,学习环境可能也有些许不一样。比如我的研究生项目会比较注重学习和科研,所以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而有的项目可能更偏向于实践,主要还是根据项目以及自己的目标调整。


另外,多向学长学姐们请教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很容易会自成一个圈子。如何跳脱出中国留学生的圈子,多与外国同学相处,可能会是一个问题,但也是留学生活值得尝试的事情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珍惜大学时光!港中深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在本科这四年你有时间去发掘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也有时间去体验各种社团活动,和不同的人相处。但同时,更多的选择也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大一大二的同学们不必慌张,你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去试错,大三大四的同学们就要抓紧啦。




涂毅磊

2020届 统计学专业(原理工学院)

你觉得大学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自立。大学给了太多资源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这是按部就班的高中无可比拟的。自己选专业、做project、找实习、做科研,这些都是自己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行为后果的事情。渐渐地发现自己除了经济之外,其他各项事情都可以脱离家庭独立决策了(当然有同学境界更高,经济都独立了)。从依附家庭到自立是大学最重要的必修课


本科期间你是怎么安排课余活动的呢?你当时是怎样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呢?



因为我不打游戏,所以自我感觉课余时间就还挺多的。课余活动基本是打桌游,看剧看电影,还有出校到处玩(可能现在不太方便出校了)。平衡时间的话,白天学累了我喜欢约同学出校下馆子,当晚就不再组织学习了。我也比较喜欢一些提前几天计划好的活动,比如说周末有约在深圳市内玩,这样我会有动力周中就疯狂学习。因为提前知道自己已经把周末的时间匀给非学业活动了,就不会有拖延症想着把任务拖到周末做。祝各位同学都study hard, play hard.


能否给我们谈谈研究生的课堂和港中深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不同的是,研究生都经过本科的洗礼,教授默认你掌握了更多的基础知识,所以project会更困难任务更繁重,但是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如何尽快适应国外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阶段?



确定了要去哪所学校继续深造后,就积极加入各种新生群(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同学爱用的微信,外国同学用的WhatsApp, Discord等等社交软件的群)。上一届的群也可以积极融入,认识学长学姐带带自己。在开学前先从网上多了解学校以及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信息。到校之后我觉得水到渠成吧,我个人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相信同学们也是。没有什么是一个月内适应不了的。唯一不适应的可能是自己的中国胃。


学习方面的话看自己方向,比如EECS大类,确定未来就业就赶紧刷题投简历(单刷或者跟同学拉群互相监督刷),确定未来读博就赶紧找实验室进组


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



早点确认自己的方向。对于大一的同学来说,尽快想好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大三大四的同学,科研和实习不必两手都要抓,要(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就专注刷实习,要读博就专注进组做实验。但是专业的project对两者都是重要的,project有solid work对于自己找工作或者进组都是敲门砖也是丰富自己简历的基础




本期学校



ETH Zurich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英语: ETH或ETH Zurich)由瑞士联邦政府创建于1854年,与姊妹校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一起组成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是瑞士联邦经济事务、教育与研究部的一部分,坐落于瑞士苏黎世。ETH作为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IDEA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等一系列联盟成员,专注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与建筑学的教育与研究,被誉为”欧陆第一名校“。


ETH Zurich位列2022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8位,其中位列2022年QS世界工程技术院校排名世界第6位。



编辑/ SSE Career

排版/ SSE Career

以上内容来自SSE Career

如需转载请联系careersse@cuhk.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