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土地保护审计的“诞生史”

审计署 2022-10-30



眼下的黑土地,风吹麦浪,手握金黄,丰收的色彩染黄了“北大仓”。


黑土地被比作“耕地中的大熊猫”,必须像重视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2015年以来,加强黑土地保护被连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为了保护黑土地,稳住中国“粮袋子”,近年来,审计署在乡村振兴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多项审计中,不断加强对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和资金的审计,2021年组织开展了黑土地保护专项审计,力图全景反映黑土地保护资金管理使用、任务目标完成和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如今,在审计机关参与推动下,促进加快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形成遏制黑土地退化减少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1号”关注


“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东北,要求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目前,全球仅有三块黑土带。我国的东北平原为其中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



黑土地之所以“黑”,主要在于它覆盖着一层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宜耕作。


那么,黑土层有多珍贵?有研究表明,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然而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等原因,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了。


加强黑土地保护,成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事情。中央一号文件从2015年起,每年都提出明确要求,从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到扩大试点规模,再到启动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逐步加大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


2017年,《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出台,目标是到2030年,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2.5亿亩,基本覆盖主要黑土区耕地。之后,《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相继印发,为黑土地保护明确了任务书和路线图。


黑土地有多重要,保护任务就有多重,审计监督工作就需要多努力。


实际上,以往并没有对黑土地保护组织过专门的审计,往往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等审计项目中予以关注。


对黑土地保护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对国家审计机关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

 


审计机关力图从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链条入手,加深研究,特别是把功夫下在审计项目立项阶段,上到深入领会党中央决策意图,中到梳理分析规划、纲要、方案、制度,下到了解资金从哪儿来、要用到哪里去。


正所谓,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财政资金拨付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近年来,审计署通过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审计、黑土地保护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以及有关省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客观反映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保护性耕作、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中的进展、问题、困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推动国家黑土地保护政策资金落实到位。


保护黑土地,审计人不曾缺席。



审计之“尺”


国人每吃3碗米饭,其中1碗来自东北。而东北的典型黑土区,则超过一半分布在黑龙江。


2021年,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统一组织对黑、吉、辽、蒙4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和资金专项审计。黑龙江自然是这次专项审计的重中之重。


“我们就是与黑土地打交道的审计人,对这片土地十分熟悉。”齐永金如是说。


他是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农业审计处处长,也是此次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审计现场负责人。此前他带领团队在脱贫攻坚“战场”拼搏了5年,审计足迹踏遍黑龙江全部贫困地区。


如今,他们的“主攻”方向转为乡村振兴和黑土地保护等专项审计。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典型黑土县就有39个之多。黑土地保护修复涉及内容非常复杂,包括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要素。


同时,黑土地保护资金倡导“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在涉农资金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下,有着资金渠道多、转移支付多、专项任务多的特点。


如何用审计之“尺”,丈量黑土地?体现专业性是审计组的必修课。他们补课充电,向书本、向专家、向一线学习,“要想查得深、查得透,就需要强化研究,锻造真本领。”


审计组最终形成共识:黑土地保护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用”和“养”的问题,审计的重点也在于此。


审计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保护性耕作、侵蚀沟治理、休耕轮作、深松整地等10多个方面,重点关注相关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其中,中央拨付给省里的财政资金,有没有及时分解下达给有关部门,直接关系到黑土地保护项目的执行和效果。


审计组全面分析2019年至2021年的有关资金,发现由于多种原因,该省收到的中央资金,部分没有及时分解下达,同时存在个别项目之间统筹衔接不到位的情况。


为此,审计建议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契合农时及时分解下达资金,足额保障黑土地保护相关工作资金需求。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


丈量黑土地,审计人未曾停下脚步。



“长”在黑土地


“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在东北流传的顺口溜,也是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农业审计人耳熟能详的。


黑土地上孕育出的大米、大豆、玉米等粮食,承载着他们关于家的记忆。看着近在身边的黑土地面临“危机”,他们心急如焚。


“以前总是走在黑土地上去审计,现在要为了黑土地而审计。”审计组成员感受到了变化,也体会到审计背后的责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审计人不去基层、不去农村,不走近农民朋友的生活,只在面上看政策执行到不到位,是很难了解真实情况的,还很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农业审计处四级调研员张若男分享自己的体会。


“审计组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外延伸审计。春秋农忙时,为在基层多了解实情,我们一大早就出发,披星戴月才返回。”张若男说。


审计组按照抽审比例,走访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核查各类项目实际开展情况,揭示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提出对策。

 


侵蚀沟是由于沟蚀所造成的侵蚀地形,是土地退化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会严重威胁黑土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审计发现,部分确定的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任务实施进度较慢,治理效果有待提升。审计建议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推进侵蚀沟治理,加强工程监管和后期管护。


在黑土区,当黑土耕地被批准为建设用地时,应剥离耕作层。在寸土寸金的黑土区,占优补优、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仍需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近年来,为切实做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


然而审计发现,部分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重点事项仍缺少相应指导规范。审计建议,要加大政策、部门、项目、资金等统筹力度,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行动有力量。每次去现场审计,农业审计人会与老乡在炕头唠唠嗑,接过一杯热乎水,也总会被农民的质朴、真诚打动。


“群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认真工作,让国家黑土地保护政策落实落地,他们就会感到很幸福。”张若男说。

 


2021年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出台。这让审计组感到振奋,齐永金说:“这为黑龙江省今后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了法治保障,规范了方法,指明了方向。”


通过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审计,审计人感到“收获”满满——绝大多数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实质进展,进一步压实有关方面保护责任、增强保护意识,促进了保护任务落地、保护措施见效,提高了相关保护资金绩效。农业农村、水利等主管部门建立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部际协调机制,印发了切实做好黑土地保护工程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和黑土耕地保护等文件,充分发挥了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推动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促进黑土地保护更加科学有效。


今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表明我国黑土地保护迈入新纪元。


国家审计也将继续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围绕种质资源、黑土地保护等持续发力,守护这片黑土地,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长”在黑土地,审计人始终“爱得深沉”。



文字:杨学嘉、杨翔宇
出品: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