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频频出圈背后,中国移动咪咕的冬奥“全能主场”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2-07-31

“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

冬奥一开赛,前奥运冠军王濛的解说首秀就出圈了,连上12个热搜,热度甚至超过了一些运动员。

随后的解说中,她又多次爆梗,“我今天不是只带尺,还带了秒表,你每一刻都逃不开我的法眼。”“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短道速滑”。

不得不说,王濛的解说,已经成为今年冬奥观赛的一道风景线。

此次出圈的不仅是王濛,还有她的解说首秀平台中国移动咪咕。随着冬奥会比赛的陆续展开,咪咕视频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量激增,截至2月8日,累计热搜132个,整体曝光逼近150亿。

不过,作为新媒体国家队,中国移动咪咕的爆火并不是偶然。


 

解说天团成破圈加速器

在2月5日的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武大靖以一个刀尖的优势冲过终点线,王濛率先宣布中国队拿下“开门红”:“我的眼睛就是尺!”“我的眼比电子器还准!”“就是千分之一秒我也看得出谁的刀尖先过去的!”

不到3分钟的比赛,王濛的解说在各个社交平台刷屏,仅在微博就同时占据了12个热搜。接下来几天,王濛又持续贡献了众多话题。就在7日晚,中国短道速滑队再次出战,拿到一金一银的好成绩,王濛又凭借妙语连珠的解说冲上热搜。

笑点密集的解说令网友直呼“上头”,纷纷表示“千万不要错过咪咕的王濛解说!”,咪咕贴心送上王濛“营业时间表” 、“幕后独家花絮”、“拍案组合”故事,第一时间上线王濛打call表情包等内容,再度实力圈粉。


王濛在“解说界”虽属于“素人”,但其作为中国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前队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优势在于对冬奥运动的专业积累。也由此,王濛的解说兼顾趣味性与专业性。冬奥开赛以来,随着网友们不断涌入咪咕视频看王濛解说,短道速滑等冰雪运动知识也通过咪咕的直播间普及开来,冰雪文化也以更接地气、更受欢迎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其实,本届冬奥会咪咕除了由黄健翔、王濛组成的“拍案组合”外,还拥有超过150位解说嘉宾,其中包含备受大家喜爱的韩乔生、蔡猛等解说大咖及李坚柔、周洋、陈露、庞清、佟健等冰雪明星。

 

解说天团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嘉宾——“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超写实数智达人Meet GU,她的出现让北京冬奥会成为首次出现数智人参与的盛会。体娱跨界之外,虚实交互的联动为今年的冬奥解说阵容更添看点。


 

随着冬奥带来的全民“冰雪运动”热潮渐起,观众对于赛事观看也有了更专业性的诉求,赛事解说成为评判一个平台是否专业的重要维度之一。咪咕拥有专业解说、职业运动员、特色方言解说、北体大校园解说等不同纬度的解说阵容,覆盖项目全、专业程度高、解说风格多样,成为网友们互相安利的一大热门点。


而解说阵容的打造,是咪咕从2018年世界杯强势进入体育赛道就开始深耕的领域,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有詹俊、李元魁、颜强等知名解说员压阵。


去年欧洲杯,咪咕的解说阵容也几乎囊括了足球领域所有“门面担当”,黄健翔、詹俊、张路、刘建宏、董路、李欣、颜强等悉数在列;2020东京奥运会,咪咕的解说嘉宾超过百位,由泰斗级人物宋世雄助阵,韩乔生、蔡猛等大腕领衔,黄健翔、詹俊、刘建宏、杨毅、陈晨等名嘴全程参与。


东京奥运会中,被不少网友誉为田径解说第一人的陈晨,就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多次出圈,甚至微博上自发出现了#陈晨解说太牛了#的话题。





内容、运营、技术三位一体

频频破圈的背后,与咪咕在赛事运营中的专业能力积累不无关系。由内容、运营、技术构成的三位一体架构,形成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

1)内容:最大化版权价值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官方转播商,中国移动咪咕拥有全量全场次赛事直播权益,实现了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全覆盖,用户可通过直播及回看,来满足观赛需求。这奠定了咪咕在冬奥会赛事转播上的核心优势。

为了让赛事更好呈现,咪咕的策略是利用其大小屏优势,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终端观看奥运赛事。


在内容呈现层面,如前所说,对赛事进行特色化解说,被咪咕置于关键地位。除此之外,咪咕还在完善的版权内容基础之上,推出了涵盖纪录片、综艺、剧集、访谈、新闻类节目等在内的各类冰雪文化大餐,满足用户个性化观赛需求。

譬如,冬奥会期间,咪咕上线了由王濛、刘雨昕、翟潇闻、刘维等众多明星嘉宾倾情加盟的《运动者联濛》,吸引众多网友在咪咕追更。与王濛幽默感十足的解说不同的是,作为一档跨界星素结合成长式运动类真人秀综艺节目,《运动者联濛》笑点与泪点齐飞、温情与热血并存,令人泪目之余更感受到中国冰雪梦的传承与延续。


此外,咪咕通过《冬奥一家人》、《冰球少年》、《家和万事兴》三部剧集,以“冬奥三部曲”与赛事直播形成了内容生态上的互补,同时通过短时间内的精品内容集中推出,形成了丰富、多元及厚重化的传播声量,达成赛场内外两个空间会场的联动和共振。


2)运营力:懂得用户最想要什么

王濛解说首秀出圈之后,黄健翔趁势邀约王濛第二天来咪咕解说女足亚洲杯冠军争夺战, “想要说足球把她说没电”,“拍案组合”的互动引发了数亿用户的互动与围观,大家在社交媒体纷纷喊话两人“组团出道”,这也反映出中国移动咪咕对热点话题的捕捉与运营能力。


除了社交平台,咪咕也十分注重在端内对于网友热梗的及时回应。比如,#原来冰壶比赛现场商量这么大声#上了热搜后,咪咕视频将现场原声直播视角改成了“喊多大声?戳这里”,更加增强了网友对平台的亲近感。针对不方便听声音的用户,推出AI智能字幕,这也是业界首次在直播场景中实现基于AI语音识别的中文、英文字幕翻译能力,在听障人群中获得一致好评。



此外,咪咕端内还有多屏同看,“双屏直播”等多种新看法新玩法,创新赛事“边看边买”新模式。围绕冬奥特色和运动员周边,直播中加入定制化售卖环节。比如,继冰墩墩、雪容融之后全网爆火的谷爱凌手办“谷凌凌“,就是由咪咕商城独家推出的。在网友集体喊话“谷凌凌”补货时,咪咕迅速开放新版“谷凌凌”的预售通道,并邀请王濛在直播间揭秘新版“谷凌凌”形象,#谷爱凌手办# 话题也随之冲上热搜。



3)技术力:让观众沉浸“在场”

“流畅、科技感”,不少用户在使用咪咕视频观赛后都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来自技术和黑科技的加持,奠定咪咕支撑用户服务能力的基础。

在过去数年的大赛转播中,咪咕已经具备和打磨了5G+4K/8K、HDR Vivid、5G+VR/XR等超高清技术,能让用户实现多屏同看、选择多路解说。比如VR直播视角的运用,让用户可以沉浸式体验赛事现场,在8日谷爱凌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夺冠,咪咕制作的VR观赛视野画面及时还原了这一“惊天一跃”。


冬奥作为前沿技术的应用场域,在此次的冬奥赛事转播中,咪咕还使用了音频云AI字幕、AVS3编解码标准应用、360环拍技术、“AI战术分析”视角等技术,让用户可以拥有更加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

而此次运用在冬奥赛事中的360度环拍技术,则克服了传统技术对于固定场地、提前部署设备的难点,在冬奥体育赛事上突破了传统技术的空间和设备的限制,研发出360子弹时间的虚拟环拍特效。


 

打造北京冬奥“全能主场”

此次,北京冬奥会在家门口召开,结合“一起向未来”冬奥会口号,进一步推高了冰雪运动在全民中的普及性。而咪咕拥抱冰雪,通过内容破圈与数智化升级承接这场盛宴,构建了冬奥会场外的第二 “全能主场”。无论对赛事本身而言,还是对赛后冰雪运动在普通人中的热度发酵,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此次冬奥会的一个目标是“让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次年,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在其联合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目标。

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无疑成为了这一目标实现的巨大契机。

咪咕的冬奥“现场”,不仅通过高清技术转播及各类前沿科技能力,胜似在现场;同时还能通过平台的特色化解说,实时了解到现场难以了解到的知识与幕后,实现赛事AB面的共通共融——A面就是赛事价值,B面就是赛事背后的社交价值。

此外,社交价值还体现在用户情绪氛围的打造中,如咪咕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川观新闻基于中国移动5G冰雪推广大使Meet GU打造了系列创意视频,传递智慧冬奥的理念,邀请全民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为运动健儿加油。与人民日报联合出品《热“雪”沸腾》动画,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展示冰雪健儿的英姿飒爽,#冬奥健儿超燃水墨动画#高居热搜榜。



通过打通赛事理性与观赛情感的双向融合,这能够进一步成型咪咕在用户市场中的辨识度,深化用户对平台粘性,形成平台更长远的竞争力。

可以说,目前在很多用户心中,已经形成了“看冬奥上咪咕”的心智,这也是咪咕在继欧洲杯、东京奥运会后,赛事生态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此外,在赛事之后,冰雪运动作为大众中的新休闲运动热潮有望持续,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运动生态价值与商业机会。咪咕也有望以第二“全能主场”之角色,继续赋能冰雪运动及关联产业,持续发挥价值。

拥抱冰雪,可以说既是咪咕作为平台发展逻辑的自然延伸,也是对新世代人群用户的主动呼应和应势而动,更是对未来冰雪这一新兴产业的强链接。

“全能主场”的内涵,有望将不再局限于内容生态和技术的结合,还有望进一步发挥商业赋能的效果,对产业、人群、文化实现全方位加持。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