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首演:诗意气质、中文译配、群像演绎

东西文娱 2023-10-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火车场景作为开头,朋克风的钢架及火车头前,一曲颇具哥特风的火车站群舞、极具创造性的冰上华尔兹,以及在宫廷风之下,一曲优雅的俄罗斯上游舞会玛祖卡……俄式美学风暴扑面袭来。

这是日前在上海大剧院首演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开场。

作为首部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将于上海开启全国巡演。

俄版《安娜·卡列尼娜》由拥有92年历史的莫斯科轻歌剧院打造,这部由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创作于19世纪后半夜沙皇俄国时期的小说,一经改编,上演后即刻重写了俄罗斯音乐剧票房历史。

在俄版制作人的独家授权下,俄方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与中方团队通力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文版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版当中浓厚的俄罗斯美学特质。

于上海进行启幕之际,青年戏剧导演雷悦、制作人张念先、制作人王璐、资深声乐指导李偌祎,以及担任主演的徐丽东、张会芳,洪之光、贾凡等音乐剧演员分享了幕后故事。





项目引进
俄式美学呈现

出品人张念先表示,2019年,受俄方制作人邀请观看俄版《安娜·卡列尼娜》,备受震撼。此后,张念先持续策划原版引进中国的巡演。但在疫情影响下,迟迟未能如愿。

面对俄方制作人“有没有想过制作中文版”的建议,基于对原版的高度认可,张念先欣然接受,并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文旅总经理王璐共同开启制作。这是中文版诞生的起点。

在两个小时时长及有限的空间当中,俄版团队尽可能还原了19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在法国宫廷影响之下的奢华及俄罗斯乡间的广袤与野性。

涵盖古典、流行、民族、摇滚等40余首不同风格的乐曲,以及宫廷舞、现代舞、芭蕾、花滑、俄罗斯民族舞等艺术手段,映衬着人物各自的内心变化、命运起伏,乃至整片土地的动荡变化。

中方团队保留了俄版特质,并且进行了放大。团队邀请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刘文飞担任文学顾问及中文译配。

刘文飞表示,《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俄罗斯“十九世纪生活百科全书”式文学巨著,中文版音乐剧十分忠于原著,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诗意。

在刘文飞看来,俄版的点睛之笔在于列车长一角的首创。这一类似古希腊歌队队长的形象,在剧情上扮演列车长,也同时拥有多重身份。戏剧表现力层面,他是类似死神的存在。中文版保留了这一人物。


而中方导演雷悦则表示,俄罗斯的舞台上,从戏剧、音乐剧到歌剧,只要是舞台艺术,都非常讲究细节和群像。“这个剧的精髓就是群像的细节,我们抓到了。”

当前,中文版演员多达近50位,18位芭蕾舞团成员,8位合唱,角色演员有十余位。雷悦表示,这些演员在舞台上有着各自的故事,共同构建了一副鲜活的画面。“如果每个演员都在舞台上活在那个时代中,观众势必能够感受到这个能量场。”

与群像适配的是由舞美、灯光、布景等打造出的场景,以及多元化服饰。团队共准备了300余套服饰,以匹配不同的场景。





从译配到排练
中文版的风格呈现

俄版音乐剧由被称作俄罗斯四大吟游诗人的尤里·金(Yuliy Kim)作词,在保留托尔斯泰朴实的语言风格基础上,增加了韵律。

在音乐剧当中,从台词到唱词,都是“音乐化的语言”。作为引进剧,译配成为横亘在音乐性传达面前的首要难题。

中方导演雷悦坦言,项目启动之初首要的难题就是如何保留俄版的音乐性。“中文是全世界最难的语言,没有之一,讲究的是吐字归音。在这种时候,其实就很不适合演唱,在变成音符时会折损原本的优美韵律。”

这是一场从俄语到中文翻译,再到与音乐交融的团队战。中文版的文学顾问及中文译配刘文飞力求将俄语的深刻及中文的优美结合。


就如在原版中,当安娜站在铁轨上,最后一句唱词是“嘟哒”(俄语音译),意为“去哪儿”。这与时钟声响吻合,是俄版唱词的巧妙设计。为了保留这一特性,同时与情景相契,刘文飞与团队选择用“向前”一词。在演唱当中,与“嘁喳”类似,象征火车驶过铁轨之声。


雷悦表示,为了能够让观众通过中文来感受俄版音乐性,团队花了近四个月时间。期间,曾与音乐总监赵继昀、声乐指导李偌祎就一句词如何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与音调相结合,连续三天开会讨论。

不仅是译配,整个创排过程中,《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为业内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案例。

在获得制作人独家授权的前提下,俄版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无奈在疫情等不可抗力之下,俄方团队无一人可来到现场,所有的沟通只能依靠线上完成。

在雷悦看来,戏剧的不可替代性就在于“它是热腾腾的,是从毛孔中散发出的能量”,在一个极具仪式感的剧院当中,观众与舞台上的演员同呼吸。这意味着排练也需要面对面。

如何让俄方团队感受到演员的细节成为难题。雷悦曾于俄罗斯国立喜剧学院学习了近四年的舞台戏剧导演,在此次与俄方团队的沟通中,这份积淀发挥了作用。

在经过磨合期后,双方团队的默契日益提升。这部音乐剧得以以首个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中文版落地。




寻找安娜
一群会表演的演员

安娜作为托尔斯泰在创作力最为巅峰时期打磨出的人物,其为爱走向疯狂直至毁灭的形象烙印在全世界众多人的心中,也吸引了众多音乐剧演员参与。

今年2月,中文版宣布卡司选拔的消息一经公布,“寻找安娜”已成业内热议话题。在经过数论线上线下的演员选拔,近50位演员集齐,共同开启长达两个月的封闭训练。


其中,音乐剧演员徐丽东、张会芳成为安娜一角的扮演者。

从《西贡小姐》中命运悲惨的Kim,《猫》中死而复生的Grizabella,《摇滚浮士德》里挣扎在光明黑暗间的格雷琴,《吉屋出租》中因为吸毒结束生命的Mini,到《人鬼情未了》永失所爱的Molly……徐丽东曾参与并塑造过多个特质鲜明的人物。

作为一部大女主洗,整个故事都围绕安娜展开。在徐丽东的理解中,安娜十分渴望获得别人的爱,很热情又很单纯。


从《变身怪医》《长腿叔叔》《沉默的真相》《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音乐剧当中成长起来,并因参与音乐剧综艺《爱乐之都》引发关注的张会芳,则认为安娜对待感情的真实最为打动人。

谈起排练过程,张会芳表示,导演有时会说,当前给到的反应及表演状态都是现代女性才有的,需要找到当时那个时代下,女性在时代困境下的真正应该有的状态。


而剧中男主角渥伦斯基则由洪之光、贾凡出演。作为男中音歌剧演员,洪之光曾在《卡门》《费加罗婚礼》《弄臣》《仲夏夜之梦》《马可•波罗》《钱学森》等 30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过男中低音角色,并通过《声入人心》的舞台为更多人所熟知。

以歌剧演员的身份来进行音乐剧的参演,在洪之光看来,音乐剧需要在搭戏、互动中传递能量。这是一个撕碎自我,打破自我,相信并创造角色的过程。

自《声入人心》受到关注的贾凡,先后参演过《九九艳阳天》青春版,音乐剧《拉赫马尼诺夫》《贝多芬》中文版,并发行过个人单曲及EP。

贾凡表示,自己不仅对中文版原著进行了阅读,同时借鉴了英文版译作。“不同语言会赋予角色新的生命,这是语言的魅力。而作为演员,想要让演员在舞台上有血有肉,也要将自己的一部分奉献给角色。”

而扮演列车长的郭亢则认为,这一角色贯穿全剧,像命运之神的引渡者,同时也是规则和秩序的代言。

在中方声乐指导李偌祎看来,整部剧的音乐风格非常俄系,整体偏歌剧。对演员声部的范畴涉及较广,例如女声声部达到三到四个。同时从角色唱段角度来说,风格多样,唱法多元。这就意味着对演员的发声技术要求较高。

雷悦认为,这部音乐剧是当前国内音乐剧市场上对演员表演要求最高的音乐剧。

“它真正遵循了托尔斯泰强大的思想性,也就意味着我们舞台上的每一个演员必须要非常的会表演,他不能够只是一个架子,他们能唱、能跳、还能演,而且演得非常好。”

撰文:金佳、贾玉婷(上海)
审核:岳鸿(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Hello!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与我们一起探索
点击图片,了解上期内容


   近期艺东西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