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一周 |上海电视节微短剧项目征集、《宇宙探索编辑部》孔大山、TOY HEART论坛谈潮玩机会、AIGC影视股、《龙与地下城》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本周TOP 1

第28届上海电视节微短剧项目征集


随着新时代视听产品受众需求和观看习惯变化,网络视听平台和行业创作者的合力推动,微短剧呈现出题材多元化、制作精品化的特点,在商业化上展现出更多产业价值转化潜力。


为鼓励微短剧从业者积极创作开发不同形态创新题材的微短剧作品,扶持青年创作者,挖掘新作探索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第二十八届上海电视节将推出“微短剧项目征集活动”,推动微短剧“微而精、短而美”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旨在利用平台优势,发挥平台效应,整合社会资源,遴选最具创新潜力的微短剧项目,集聚产业链优质资源助力微短剧价值扩圈,推动微短剧人才扶持和微短剧创作进阶。即日起公开征集微短剧项目,并从报名项目中选择10个入选项目,在电视节期间组织微短剧系列活动,包括论坛、项目路演、工作坊等。报名将于5月15日截止。


报名标准及报名链接,请点击下方图片。

或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官网通道”和“官网微信通道”

了解征集章程下载报名表。‍‍‍‍‍



本周TOP 2

宇宙探索编辑部引发“现象级观影”

导演孔大山访谈

为什么关注?|作为一部小成本且题材视角有点小众的电影,截止目前6100万的票房,虽然给足了行业要去关注《宇宙编辑部》的理由,但实际上宇宙探索编辑部所引发“现象级观影”才是值得关注的。


它带来的文化投射、个人共情,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情感表达需求。


孔大山的分享了创作的一些细节,而从这些细节,不仅呈现了一个创作者未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如果想要触发当下群体情感共鸣,是可以有一种朴素的路径的。


正文片段| EW 东西文娱:为什么选择让唐志军骑一头驴?它本身是否也是荒诞的一部分?


孔大山:我当时就觉得他得骑个东西。骑马肯定不行,太帅了。骑牛又很笨拙,没有那种反差感。


骑白马是真正的《西游记》里面会做的事情,我们既然是当代《西游记》,这个电影本来就有它自己的气质,所以肯定要骑属于电影气质的一个东西,骑驴就特别合适。


EW 东西文娱:科幻在这部影片的处理中成为体验性质的东西,成为展现人性的载体,在我们看来科幻和私人情感的关联度是比较高的,这是你自己偏好的表现形式吗?


孔大山:我觉得所有的科幻最后表达的还是人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如果你只是展示一些技术,那就叫科教片。科幻其实就是把你放置在一个人类未曾到达的时间或空间,在那里反观我们的存在。


有的科幻片是把人类放置到几十年后的一个时空,在那样的技术条件环境下我们人类如何与自己相处?比如《流浪地球》就是把人放在几十年后一个灾难问题下。有的比如说人类和AI怎么相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宇宙探索编辑部》就是空间的概念,把人类放置到宇宙尽头,你如何看待人类,如何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 3

本土潮玩,有后劲

中央美术学院郭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薄海、

中央美术学院冯薇、iToyz李国庆、SoapStudioEdward

为什么关注?|近日,“潮玩的新生力量与长期价值”——2023北京国际收藏玩具与艺术创意展览会(TOY HEART)同期论坛在北京举行。


作为2023年国内首个大型收藏玩具盛会的特别环节,来自学术领域与潮玩产业领域的具备影响力的学者、品牌主理人等,从美学、文化与商业角度,探讨潮玩领域有什么新生力量正在萌芽,又有哪些长期价值被持续看好。


其中圆桌讨论环节由东西文娱合伙人夏清逸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方向 周边文创设计薄海、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冯薇、iToyz主理人/《玩偶私囊》作者李国庆、Soap Studio主理人Edward等五位嘉宾就“潮玩的新生力量与长期价值”进行观点分享与趋势探讨。


本次探讨中多次提及了本土风格的建立与塑造、相关人才与商业化的接轨、本土传统文化应用、潮玩设计的差异化等问题。推荐阅读。


正文片段| EW 东西文娱:“潮玩”的兴起,对本土艺术创作和审美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比较具体的体现?


冯薇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

潮玩可以带动青年爱好者们去了解生活和审美的关系,唤醒成年人的童心和对自由时光的记忆,也让学设计的同学们感受到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从外形和用途的迭代,更是收藏者心灵上的治愈。年轻人能够把自己的认知、想象和精神需求投射到玩具身上,找到情感共鸣。每个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消费,来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


其实我们在相关的设计课程中,同学们的设计也会从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中提取出一些元素,拟定一些主题,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山海经,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等一些课题展开。在课程中我们会非常重视学生对文化调研分析这部分,从而探讨审美在未来设计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不断去努力的方向。


这一次潮流玩具展,这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精彩设计,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启发。


薄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方向 周边文创设计

在这方面我有三个感想。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学术研究当中,我比较注意的是商业和设计的结合。因为潮玩这个内容是很特殊的一个门类,它和商业的结合是最前沿,而且最紧密的。你设计出这个东西来行不行?有的同学会觉得自己这个东西特别好,那回头我会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特别好,在咱们小范围15个同学内,你把你好的作品放在这儿,另外14位买不买?举手投票。它实际上还是承担一个商业内容,对潮玩来说它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第二个,我们中国文化不是单指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在潮玩设计当中,可以有非常好的结合和运用。


第三个是我来了潮玩展之后的感想。我来了之后感觉遍地是我师,全部都是老师级别的,要挨家挨户去访问和学习,向各位主理人学习。



郭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首先我说一下对“潮流”这两个字,我另外的一个认识。所谓潮流,实际上就是相对趋同的一种审美,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从我个人的受教育经历来说,我是上世纪80年代上的中央美院,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受的艺术教育都是要逆潮流的。凡是这种流行文化,实际上在美院的教育里面都是要反对的,都是要不跟大家走到一个方向去,要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要有自己独特的创作。


所以其实在我这个年纪美院的一批老师,是对这种潮流玩具、风尚、时尚认同度不是那么高的。但是随着这几年整个潮流市场、潮玩市场的发展,包括时尚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个思想其实也在发生转变。至少从我这儿,我已经完全投到这边来了。


我就觉得,像这两种思维方式、潮流的方式,跟过去传统美术教育的方式,实际上就像人的这两条胳膊一样。两个肩膀有生之年永远碰不到一起,但是胳膊和手都是可以碰在一起的。实际上他们是两个方向,这两个东西都是为我们的脑子来服务的。


所以潮流也罢,传统的美术思想教育也罢,实际上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互相扶持的。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 4

AIGC+影视股: 行至阶段性分化路口

影视工业概念有望加速,长期或调整产业链条

为什么关注?|随着A股年报、一季报逐步拉开帷幕,传媒板块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分化路口。


行情的集中爆发普遍集中于3月中旬起市场对于AIGC的关注扩散至传媒应用场景。随着国产大模型接连发布,市场关注点逐步从技术层面延展至应用层布局、场景落地。而好莱坞AI初创公司Runway发布文字生成视频模型Gen-2等信息,进一步催化市场的“映射”逻辑,推动传媒板块阶段上行。


传媒板块截至目前的涨幅,让不少机构将这轮行情演绎与2015年以互联网+为内在驱动的传媒行情相类比。


但区别于上一轮行情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且传媒板块有较多增量资金流入,已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并购外延切入新赛道带来业绩增厚,这轮技术变革更多体现在传媒存量上市公司探索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收入增量短期难以在业绩上有所兑现,降本增效的程度和节奏还有待观察。


目前,伴随着国产大模型纷纷发布,长视频平台主动发声AIGC应用,包括华策、光线等在内的头部影视公司纷纷下场,AIGC在前期创意、视觉设计、营销宣发等环节均已开始展现出潜力。更多头部影视公司近期作品中的AI运用,则让外界看到AIGC深入影视工业核心地带的可能性。而这也正是本轮影视娱乐企业的AIGC应用的核心价值点。


从UGC到PGC,再到AIGC,内容行业已经开启一场产业链格局关系的重塑,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影视上市公司来说,新技术之于影视工业的可能性也将某种程度上决定影视股后续估值的想象空间。


正文片段| 对比上一轮传媒牛市,两者确有相似之处,内部驱动都来自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驱动,前一轮行情来自移动互联网的周期驱动,同时也承载着宏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期待,多元应用场景落地均成为行情蔓延的重要转折点。


不过,回顾上一轮的传媒牛市的形成,当时政策诸多利好,包括资产证券化限制小、内容监管宽松;产业政策鼓励等,同时技术创新带来底层媒介的迭代,伴随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流量红利爆发,快速增长的用户为娱乐内容的变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进而市场对A股传媒公司跑出龙头企业的预期较高,整体PE估值抬高。


虽然目前政策和外部环境难以复制,但在疫后复苏的节点,影视娱乐行业的产业环境已经显露出改善的迹象。一方面,爱优腾芒纷纷释出盈利积极信号,从而提升了影视产业链回暖的预期,另一方面,随着线下回归,电影院迎来观影人流的回流,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复苏的信心。


这些边际因素的改善,让AIGC在当下整体提升了传媒板块的估值预期,有了阶段性的市场表现。



.....综上可以看到,从文本生成、音频生成、图像生成、再到近期备受关注的视频生成及多种形态之间的跨模态生成等,AIGC在传媒板块的应用正由营销、宣发等环节不断渗透至影视工业的核心地带。


而推动内容工业化的发展也正是国内影视娱乐企业的AIGC应用核心价值点。


在影视工业的体系中,基于目前AIGC的技术进展,动画被认为可以率先落地。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的制作主要使用数字和技术工具,因此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进步被认为对动画电影制作的帮助会更快、更显著。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本周TOP 5

游戏改电影案例

派拉蒙《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


为什么关注?|两年来,游戏改编电影的热度有增无减,“游改必烂”的魔咒却挥散不去。而近日公映的《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打破了这个魔咒——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1%,成为烂番茄史上新鲜度最高的游改电影。


这部由派拉蒙出品、改编自孩之宝桌游《龙与地下城》的奇幻动作片,是派拉蒙近年重新投入游改事业的最新代表作。从市场反馈来看,电影胜在成功掌握了游戏玩家和普通观众需求之间的平衡。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的表现也反映出派拉蒙在游戏IP改编上已具备一定的经验。经过玩具IP和大量类型片的锻炼,派拉蒙从“动作”和“合家欢”两个核心出发,形成了自己的游戏IP布局与开发路线,且持续揽络相应的影视人才。


除了派拉蒙等影视公司对游戏IP有愈发强的需求,游戏公司同样在寻求丰富与影视产业的合作。微软、育碧、世嘉等游戏大厂都在持续与好莱坞接触,延伸热门游戏IP的商业价值。


像索尼这样拥有自家制片厂的公司,更是直接成立了“PlayStation影业”,宣布要接连改编二十多个游戏IP。


而对多数游戏公司来说,与影视公司合作是更易落地的选项。暴雪、任天堂、卡普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这些既有影视部门、又有影视制作经验的游戏大厂,在开发面向全球市场的大片时,依然需要传统影视公司的资源。


正文片段| 《龙与地下城》作为一款桌游,没有真正的主线剧情与角色,却提供了极其完整、详细的世界观。这使得电影版的故事可以在这个世界观下自由发挥。


而两位导演作为熟知桌游设定的资深玩家,能从创作需求出发,从桌游设定中选出适合的元素。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有着循序渐进的剧作结构,开头先以主角回忆的方式交代了故事背景,让没玩过游戏的观众能对世界观有一定的了解。接着吟游诗人、野蛮人、术士、德鲁伊等小队成员逐个登场,确立了打倒反派、营救女儿的剧情主线。接下来的剧情则是通过一连串的任务来推进,既给玩家一种游戏闯关的感觉,也很符合商业大片的主流叙事。


影片的主角是几个不同职业、身份的小人物,机缘巧合之下组成了草根盗贼团。这种人物设定既让观众有亲近感,又能体现游戏中不同职业搭配、技能合作的玩法。比如将传送门送入马车一段,同时有术士施法、德鲁伊变形以及众人忙中出错,这场戏氛围紧张、笑点均匀,能轻易调动观众的情绪,又凸显了游戏特征。


两位导演还根据几名主角的性格、职业特点,在他们身上安放了不同的戏剧效果,为影片带来了多样的娱乐性。


(全文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