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庆徐英权:领导带头,群众加油——如何让读经融入体制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2020年3月5日,道中书院“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第1讲

尊敬的主持人老师、各位师友、各位同仁大家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道中书院顺时而为,因时相机权变,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时期开通线上培训,由我首秀。我估摸着冯院长查了我的年庚,知我是属虎的,所以由我开头,希望这次线上培训开个虎头,虎虎生风,气势不凡。我叫徐英权,在安徽省潜山市教育局工作,等会儿分享的嘉宾是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教育局李永成主任,我和李主任都是现职教育局工作人员,俗话说,领导带头群众加油,我开个头,起一个引线作用。有句谚语叫:老鼠拖笤帚,大头在后头,后面的分享会精彩纷呈,值得大家期待。就从讲座顺序的安排,我们可以感知到,道中书院的人在用心做着每一件事。

每个群体都拥有其独特的关联网,在空间和时间上互相联系和影响,不同的文化根基确定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身份,共同的志业和愿景,让我们试图构建共同的行为空间,共享的知识系统及相似相同的自我形象,塑造了属于这个空间的共同身份,遵守共同的规则和价值。我们共同的身份是教育,我们共同的任务是读经。读经,使散在全国各地的你、我、他,能够穿越时空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现代技术派人士认为,网络的力量是无限的。是的,网络可以搭建桥梁与纽带,让天涯近在寸尺之间;传统派人士却相信,教育需要场景的力量。现场的氛围与能量,网络无法营造。我认为这些都是外象,真正的共鸣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心的同频共振。线上线下都是法门,是让我们彼此守望、相互映照的通孔而已。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线上线下互为补充,双管齐下,共同发力,道中书院顺势而为,不断拓展。心若在,梦就在,办法总比困难多。此时此刻,我们虽散处各地,但身心在道中。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话题是“如何让读经融入体制”。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市的做法。我所在的潜山市地处安徽西南部,北依大别山,南面长江,山清水秀,是休闲养生、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民间传统 :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和全国各地的家长一样,只要对孩子有益的事,我们的家长都积极支持。群众的基础很重要,所以我们市教育局(当时还是县)在2015年暑假首次举办“诵读经典夏令营”时,原定160人,结果开营那一天来了240人。

从2015年暑假开始,我们就在全市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简称六抓六促进)
一是抓培训,促进了读经师资队伍文化素养提升。两个路径:(1)请进来。每年暑假请北京宇峰国学院老师过来在本市或到外地集中培训2—5天。(2)利用教育培训项目国培计划资源选派老师到外地培训。
二是抓试点,促进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即知即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首先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各选两所学校,另加一所民办初中作为先行先试的实验学校,重点指导,建构模板,全市其他学校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一校一案。
三是抓比赛,促进了经典诵读活动广泛持续的开展。
四是抓课堂,促进经典诵读主阵地建设。
五是抓文化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读经教育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升。
六是抓合作,促进了学校与民间读经机构的互融共通,共同营造读经的社会氛围。我市的民间读经机构比较多,这是很好的社会资源,把这些资源利用好,就可以助推学校读经风气的形成。学校有关经典诵读活动,能邀请他们参加的都邀请他们参加,请他们帮助指导学校开展读经,仅汇通书院陈文渊院长就在全市各校做讲座20多场次,发放孝经2万多册。我们还以多种形式组织校长、教师参与支持《易经》大义读书会,潜阳社区论语一百读书会,迎新春诗经一百读书会等。同时,利用一切契机和平台,弘扬传统文化,营造氛围,比如,前不久,也就是2月24日农历2月初二,汇通书院陈文渊院长女儿出嫁就搞了个别开生面的婚礼仪式,在微信群里,上午由我给新郎新娘讲《齐家以礼》,下午由道中书院陈亿挺老师夫妇讲《读经胎早教》。互融互通,对于校内外读经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抓六促进”措施,已初见成效,传统文化读经教育在潜山这片土地上已呈现出全面回归的新气象。目前,我市经典诵读已形成了“市教育局组织推进,各学校具体实施,社会、家庭联动”的工作机制。过去有句话叫“公门中人好修行”,行政力量的推动,做起来要方便很多,因为有任务和责任,有执行力。但五年的读经实践告诉我光有责任和压力是不够的,去年12月初到道中书院学习后,更让我感觉到做教育,尤其是在当下教育生态环境中做读经教育,是“社会的良心”工程,没有使命情怀,没有中国传统“以天下为己任”“利济苍生”的“士”的精神是不行的。基础教育围绕着中、高考,陷溺于“词章”等知识传授的功利之中而难以摆脱困境,必须有教育人良知的集体呈现,道德自觉,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道德课程体系,以中华优秀的传统经典所蕴含的生命学问、道德智慧含摄知识体系,从而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开发人性,启迪智慧的本质上来。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推动教育根植于传统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经世人才。

从我跟读经界人士接触特别是去年12月初参加道中书院第六届校长论坛,隐约地感受到道中人身上有一种“得君行道”、“上士贞其身,移风易俗”、“明道救世”舍我其谁的那种已远离我们很久的中国“士大夫”的流风余韵。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传统文化的回归,都是一批有良知的文人学士自觉担当,在重拾文化记忆中,进行新的建构,消融外来文化,以达到融通的境界,从而开出文化的新格局、大气象。人才哪里来?毫无疑问,要教育培养。所以,我们搞教育的人,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推进读经教育,要有一腔热血,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读经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大课题,是一项专业的工作,要有路径和方法。


如何让经典诵读融入体制呢?我提出“融入”这个词,为什么不提“重回”体制呢?基于三点考虑:1.这里的体制泛指非纯读经民间机构之外的全日制学校(包括民办),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这类学校从来就没有读经课程,何来回归。2.现行的中小学课程中已经安排了一定量的经典内容,如果要说回归,已经达成目标。3.提“融入”既充分肯定了现行课程计划的合理性,尊重体制内学校现行的课程安排,又反映出读经教育的必要与诉求,融入比回归契合性、圆融性稍强一点。仅为个人观点。那么,怎么让读经融入到体制中去呢?我们认为,关键是三条:

一、重要的事要有得力的人来做。政策和策略确定之后,人是决定的因素,体制圈的特点是领导同志公权力的影响大。在体制内的同仁们都知道,特别是读经教育做得很成功的校长和老师更是感同身受,在目前的国家课程体系中,让读经教育进学校,融入到课堂中去还是一件老大难事。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在学校要校长重视,所有成功的例子无一例外的都是校长身先士卒,亲自抓起来的。在全市、全县推进,就必须局长认可支持。在信阳校长论坛上,我建议道中书院,要邀请教育局局长参加校长论坛。教师影响一个班,校长影响一个学校,局长影响的是一个市(县),一个地区,层次不同,推进的面和力度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单位还是学校,如果一把手不重视不支持,工作的力度就有限,效果也不会很好。要想局长对读经教育感兴趣,需要我们做宣导,要想局长对读经教育重视支持,需要我们极力争取。仅仅局长重视支持还不够,最关键的是要有个得力的人来具体抓这事。在教育局有三个部门可以出面抓这项工作,基教科、教研室、督导室。我局就是由我们基教股负责。在线的教育局工作的同仁们,我想对你们说: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读经”这项工作!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进校园、进课堂,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和中办、国办、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发的文件里都有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为主渠道,为学生从小打下中国文化底色。抓好经典诵读进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责任所在,不抓这项工作就是不作为,说严重一点就是失职。身在其位,而没有抓好这项工作,那是很惭愧的很遗憾的,愧对祖先,愧对圣贤,愧对学生。大家放心,我们或许有抓读经教育不被理解,甚至被人嘲讽、指责而受委屈的可能,绝对不可能因为抓传统文化回归校园,经典融入课堂而犯错误。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的理直气壮的抓这项工作。实践已充分证明,只要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学校风气就会出现根本好转,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升,学生有成就感,老师有获得感,家长支持,领导高兴,社会认可。这是个甜蜜的事业,是最容易出成绩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简易的事要平平实实的做。宏大的理想和美好的蓝图,没有具体和踏实的践履都只能是文笔和口舌功夫。事非经过不知难,经历过后方觉易。中国文化的高等级就在于他一直遵循着简易之道,读经教育作为传统的理想的教育是非常易简易行的。1)课程简练:老祖宗传承下来称为“经”的就那几本书,没有任何教辅资料,没有作业;2)教学方法简易:就是诵读;3)检测评估简单:100遍。简单到只要一句话概括:把经书每本读100遍。学校不就是读书吗?读啊!读书啊!多读书啊!读一百遍就成了啊!当然,说说只要一句话,但往往是简易的事绝不简单,教育是日积月累之功,是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常态,真要做好还是要开动脑筋,卯足干劲,以一种波澜不惊的平实状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做才行。

对于体制内学校来说,你要把经典诵读融入到每天的常规教育教学中去,融入到活动中去,融入进去,成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的开一个读经系统出来。更不能像私立民办学堂那样纯读经,把国家规定的课程丢在一边,那是不行的。如何做到既完成了常规的课程计划任务,又达成读经目标,这是我们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在道中书院指导下,一些学校做了大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可以推广的经验。这些巧妙融入的智慧,对我们启发很大。他们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呐喊着奔跑,也没有高大上,学校还是那座学校,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也还是那些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学校的活动中融入读经,让经典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着师生生命的拔节成长

推广读经要因地制宜,我们市里一部分学校包括市城区的高中都是寄宿制,学生可以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诵读经典,不用挤占课堂时间,这样的学校可以把读经直接嵌入进去,很好操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针对各校实际情况制订总体规划和分学期、学年计划以及操作策略、路径。一开始,不要贪多,要求精,落在实处,一本一本地来。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又读了经典,谁不支持拥护呢?

我们过去没有接触到道中书院倡导的读经理念和实操模板,没有分学段的经典诵读课程计划和时间安排,目标的达成度也没有明确的界定,重“子、集”而忽略了“经”,重形式而轻视了内容,这就是我们推进了五年,氛围很浓,但成果依然不大的原因。


三、专业的事要专业的人做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校园,经典诵读回归课堂算是起步比较早的,回顾、总结、反思,收获不小,感慨也很多。道中书院的胡小芳老师常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我觉得即使方向对了,路径不对,百转千回,是要走许多弯路的。去年12月初,带几个校长到河南信阳参加第六届校长论坛,收获很大,有了学校读经教育的规则指引。道中书院对于读经教育形成了理性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整体架构,以多途径立体的大水漫灌火力全开的方式推动读经教育在全国的铺展,道中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所到之处,反响强烈,有轰动效应。学问体系的理性支撑和实践层面的实操指引,不可或缺。要想真正推开读经教育,让经典诵读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必须归向于道中书院的学问体系和实际操作规则指引。

道义和良知让我们形成了紧密的关联,使命和担当让我们联手做了一些工作。信阳校长论坛后,我们协助道中书院安庆分院徐鸣谦院长成功地举办“六小篇”培训,邀请胡小芳老师做了三天三夜满堂灌式的讲座,胡老师充分利用“六小篇”培训前间隙时间到学校、社区、企业宣导,陈亿挺老师特地从外地赶来助阵支持,请道中书院安徽副代表朱永杰老师到学校讲新儒家义理,宣导读经。这些举措将会推进我市读经教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回归到真正意义的读经教育的路子上来。本来打算开学初请冯文举院长和书院的其他讲师给我们校长、老师们作专题报告,因新冠病毒疫情只能延后。

道中书院目前着力的两个工作,正是我们推进读经教育的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师资培训,二是读经宣导,这两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就能保证读经教育的社会群众基础的坚实牢固,保障读经人才资源。

全国各地的读经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体制内推进经典诵读工作需要道中书院的参与支持,道中人教育理想、志业的最终实现,有赖于体制学校的全面启动。士不可不弘毅,得君行道、利济苍生、铁肩道义,圆梦教育。让我们戮力同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经典诵读完全融入到体制中来。祝大家安康!

2020,登高望远,更上层楼。

编辑宣导中心

相关文章链接

    1.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2.各地承办教育局下文件的校长论坛资料汇编

    3.2020年春季“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课程(3.5-3.13)

    4.道中书院·中小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校长教师培训往期信息汇总

    5.【星光大道·简报1】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读经”这项工作!不抓就是不作为!

    6.【观点】安庆徐英权:王财贵先生提出“经典诵读进课堂”,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