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易尽从崖去,千圣相逢到顶休——读解并行,学思并进;洁净精微,是之谓易!

师范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师范三期日记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师范三期,学末课程再升级。诵读《易经》、研习王教授《易经讲课录》、牟先生《周易哲学演讲录》,读解并行,学思并进,感受天人合一、触动心灵的真生命、真学问。

徐语娟  贵州贵阳

1

2021.2.27

所谓“几”者,动之微的几,就是念头,就是颜回最不平常却又最平常的品质,也就是我们的第一念。我们的良知,仁,善。《易经中讲吉、吝、凶、悔,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吉、吝、凶、悔,自然界是春、夏、秋、冬。颜回可贵在于他的内圣至精,才动即觉,才觉即化。永远在吉悔中,所以大吉。我们现在读经典也要在我们的心性本源处做慎独的功夫,在那己自知而人不知处。用自己的诚意良知面对世界,提升自己对万事万物的感知能力,才能无敌于天地,因为仁者无敌。

2

2021.2.28

看研习时说“命”有两层涵义:一个是命令,一个是命限。命其实是让我们的现实上都有阻碍,随时都有不足所在,都有限制所在。我们命虽有限制,但心是无限的。只有尽义之后才能知命,只有义进一分,命才能倒退一分,才有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才有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才有颜回的“箪食瓢饮,陋巷自乐只有努力的修德进义,命才能退。

现在人喜欢要自由,想要无拘束,想干嘛就干嘛,不喜欢规矩。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什么是真自由。孔子告诉颜回,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克己啊,要顺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但不是欲望之声,是道德之声,一个人只有顺应自己本心,顺应天道才能仁啊,才能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才能天人合一,真正自由。

3

2021.3.1

看研习看到咸、恒卦,突然想到了师范三期就只有我和苟柳,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圆,一个小轮回。因为开始,就是只有我和苟柳在一个班读书,其他同学都在自读班。现在仿佛回到了原点。我们还是我们,我们却又不是那个我们。咸、恒卦说要先有感应还要长久,我们当初来道中,冥冥中就是与经典有连接,有感应。但是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我们一生来说不长,但对于现实却不短。虽然我们与经典都有感应,但留下的却只有我们俩。其实经典就在那,谁都可以亲近,但能守住自己不掉队,却是要有实力和韧性的,只有对生命有感触,才能更好的真正切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正所谓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4

2021.3.3

书上说,人为什么喜欢春天?因为人的内在里面有一种天道的存在。其实就说对生机、生的一种向往。对幸福之感的向往。很多人对幸福有所追求,但却求之而不得。心中有向往,可是却触及不到。因为心灵不再活泼,没有与天地感通的能力,没有与事物的感知能力,感觉幸福的能力低下。不是我们不幸福,而是我们缺失了这样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没有提升我们这样的能力,只教会我们向外驰骋,却没有教会我们向内反观,感知。读《易经》,觉得这真是我们该读的书啊,如果从小读的是这样书,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一样,所有的选择决定都会不一样。但世界上没有时光机无法回到小时候,所以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真是巨大,现在读经教育的时机,这真的太重要了。越小教育受益越大。所以推广读经人人皆可为之,人人皆应为之。

我们被耽搁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再被耽误,让他们拥有真正幸福的能力,过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生。


5

2021.3.4

范老师说,让我们给师范四期的同学分享道中训导条例背后的道是什么?其实我觉得要明白背后的意义,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不就是我们对现实的不甘,或者说家长对我们有期待,我们也希望自己向上走一走,越来越好。《易经·蒙卦》中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来学习是自己求来的,来求学的这颗初心是要随时间回归的。所以道中的训导就是帮助我们更好求学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向上,阳光的特质,就是我们的异于禽兽的1%光明性。道中的每个老师都坚信这一点,但我们的老师也相信那99%的阻碍更大,所以道中的训导看似规定着我们,但是却是每个人心中所想,是每个人都该这么做的,是从心而发的。我们来这里是求学求道的。这里的规定是帮助我们打掉动物性,是帮助我们成就自己的。古人也说“礼盛则离,乐盛则流",道中是一个道场,一定是要有规定的,只有我们怀有100%的恭敬心,我们才能有真成长。而且道中的规定都是老师们的爱和关心。只有一个人耐得住繁琐的礼,才代表他内心的坚强,要有恭敬的心,才能让生命不流失,不放肆。所以道中的规定是从良知中发出来的,是遵循天地之道的,只有回归天地才能真正的天人合一,才能真正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明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而且牟先生说儒家是刀锯鼎镬的学问,道中的训导是帮助我们克掉外面的习气,而道中的学习则是帮我们洗涤心灵的。要想成为一真正的人,找到自己的本心,这是需要内外兼修的。

6

2021.3.7

本周《易经•上经》读了51遍,并结束了《易经讲课录》的研习。研习完《易经讲课录》有一种生命向上振拔的感觉。原来易经六十四卦已经将一生推演完了,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生,乃至于全宇宙的进程都尽在于《易经》之中,看易经要有一颗活泼泼的心,要与圣贤有感应,要与万物有感应。但现在人已没有这样的一颗心灵了。

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教我们成为一个功利的人,却没有教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学习都是为了赚钱,过好日子。像经典这样的书一本没读过,但《易经》,经典中的道理才是我们真正该拥有的。读着经典才能常葆自己的心灵活泼,与身旁的事物相感应,才能真正做到中庸。


苟 柳  贵州兴义

1

2021.2.26

范老师说我们这一年就快结束了,应该把这一年所学到的东西串起来,到了“约礼”的时候了。一年所学的东西就好像一颗颗珍珠,我们要找到那根线把它串起来。当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很疑惑,怎么串起来呢?我知道《孟子》可以解《论语》,当读《易经》时也发现某些句子与《论语》《孟子》中的语句相似,也发现读过的经典都在教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所有的学问都在讲我们的心性。

新年新气象,师范五期的学弟学妹也已入书院学习,看到她们好像看到了曾经的我们,不知道在她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能慎终如始的又有几人?不禁感慨:“人生就是一列开往终点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读书时是否把那一颗心放下了呢?同样是读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收获呢?我们虽然没有经历但可以感同身受。季谦先生在“文礼平畴”书院晨话上讲到:“你虽然没有经历,但是你要感——同——身——受。所以感同身受,这一种能力,你要赶快养成,你才能够真正地读书。”程子就教人读《论语》,就是要把《论语》的弟子问当做自己问;把孔子的答,当做今日亲自耳闻。这样叫做感同身受。那如果,他们的问答是人生普遍的问题,代表你也有,你也有这个问题,你也需要这样的教导。当你这样读书的时候,每一句都可以受用。这样就会读书啦。”希望最后一月能精进学习,给这一年画个圆满的句号!

2

2021.3.01

今天读《易经》的说、序、杂卦传第51遍,昨天晚上研习了这部分的解经内容,感觉记住了很多字句的意思,但当今天边读边回想字句的意思时发现已忘却了很多,看来研习也要老实大量呀,而且温故而知新!昨天和今天研习的内容中都出现了道家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刷新了我对道家的看法,以前总觉得道家是一种隐居避世的哲学,也误解了“功成而弗居”的意思。想着能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向往李子染的那种诗意的田园般的生活。现在觉得自己也有点消极避世,我们都不曾拥有过辉煌,何来平凡?而老子是在光辉灿烂之后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平平淡淡,这种光辉才能够真正成为光辉。就好像《平凡之路》的歌词唱到的:“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才发现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3

2021.3.07

慎独且恭敬

一个团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人自我管理,即“群龙无首”,大吉。”如真能如此,这个世界将会成为一个“理想国”,但人也有动物性,人性只占那很少,很小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那1%。动物性大于人性,我们说性善,要相信一个人的光明性,但人往往很难冲破动物性的束缚,所以一个集体是需要有规章制度来约束的,约束动物性,显发人性。但规章制度只是外在的,慎独功夫才是最重要的,《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当只有天知、地知、自知时是否能坚守自己的本心,从良知而行。《易经·观卦第二十》中说:“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其意思是祭祀要诚敬,才能跟神明感通。同样地我们读经典也要有恭敬心,对于经典不起恭敬,读起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你把它当做是一种材料,一种死的材料这样来读,就读不出智慧,你要把它当做是活的,非常地有庄严肃穆之感,读起来你的心情就不一样,能收摄你的心,对于圣贤,对于文化有向往之情。这样读书才能学到智慧。同样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恭敬,才能与人相处融洽;人要敬畏自然,才能可持续地更好地发展。

4

2021.3.8

大道至简

以前的我特别喜欢梁文道写的一句话,他说:“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曾一度把它当成心理暗示,当遇到来自世俗的烦恼、压力时就会想到这句话,转而读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莫言、钱钟书、三毛、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余华、大冰......, 但都未找到我想要的答案,现觉得那只是枝枝叶叶外头寻。读了经典似乎对这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读经典是从心性本源处做功夫。最近读《易经》才知道它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之书,它向我们讲述了天地、自然、人生之道。照《易纬、乾凿度》所言,易有三个意思:不易、变易、简易。它告诉我们“大道至简”,人生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人生本如此,不必把这个世界想得那么复杂。读《易经》不再拘泥于小道。牟著体现了牟先生的真生命,读牟著挺立人生志向,做一个有劲道的人。

5

2021.3.10

牛山之木尝美矣

“牛山之木尝美矣”,牛山本来可以生长很茂盛的树木,后天的破坏使它光秃秃,难道说牛山的本性不能长树木吗?”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难道这就是山之性吗?

孟子主张“性善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主张“性恶论,“善”与“恶”从表面看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但实质是不相冲突的,只是所站立的角度不同,孟子是从超越层言“性善”,荀子是从现实层看到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不好的表现而言“性恶”,它是为了警醒人类,鼓励人向善,所以性善是不容反谈的。性善,《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自出生就是善的,坏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坏人,他们只是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选择蒙昧自己的良心。善与不善只是一念之间,“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听从内心、良知的声音,从良知而行。漫漫人生路,愿我们都能坚守住自己的善性。

6

2021.3.14

文化唤醒心灵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则是天道、人道的彰显。

泰山是中国古往今来的文化高山,它承载着儒、释、道文化,使它成为了“山中之王”。孟子里说:“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坵,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所以古代帝王登基时都要去泰山祭拜,它是文化的象征。

上周看的《天地玄黄》向我们展示了儒、释、道、西四种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国内外的名胜古迹,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影片中将原始部落的生活与现代都市化的生活进行了对比,宁静与喧闹的对比;慢节奏与快节奏的对比。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我们似乎也失去了某些东西,失去了心灵的宁静,每天忙忙碌碌,但内心是很迷茫、痛苦的。日本舞蹈《无声的尖叫》隐喻地表达了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我们要怎样找回那种内心的宁静,回到原始生命谐和的状态。我想,唯有读经典,让经典将唤醒人类沉睡的心灵。

1


未完待续


编辑:(助教)范琳 岳云飞
审核道中书院文宣

累计链接图文

   1.活在当下,珍重拥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我们竟然早上3:30起床了,真的挺佩服自己的,每天居然能学习11个多小时

   3.想起第一周刚来时的焦虑不安,到现在的内心平和,短短数日,我这是怎么了?这也太不像我了吧

   4.手机得上交,起床得很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经,任何文娱活动都没有,“无聊”到极致…… 

   5.读书是要发自诚意的,学问是自己求来的——百日筑基·中阶十二期开班  

   6.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我要上高阶班,练好“六小篇”,成为读经界的“中流砥柱”!  

   7.长时间地坐着读经和研习,屁股都快生疮了,但也锻炼了我的耐力,现在也没那么急燥了  

   8.在道中岁月的流转中,我已然不是当初的自己。物质极简,灵魂丰盈,见道在路上!  

   9.上高阶就是为了突破自己、提升自己,我知道很难,但我自信,六小篇,一定拿下  

   10.看得认真,看得入迷,像小偷一样小心翼翼地把书中的内容一股脑地装入自己的口袋,回过头来再慢慢欣赏、咀嚼回味 

   11.刀光剑影不是我门派,天空海阔自有我风采:六小篇,这段时间我就是为你而活着!

   12.半年一次,系统授课:“道”就是不舍昼夜、生生不息,无论遇到任何的沟沟坎坎,都勇敢地把它填平! 

   13.宁可掉皮掉肉,也绝不掉队;高阶班所要吃的苦正是我人生中所缺的苦,也是我必吃的苦,我必须要突破自己

   14.这是一个不鼓舞人的时代,我们要自己鼓舞自己;纵使千万人虚假,我亦要真实 

   15.学问是为了理想而做,宣讲是为了理想而讲:生命的学问,需要自己拿出真生命顶上去! 

   16.贵州徐语涓授课:周口市第三届读经教育“经典诵读进课堂·校本培训”顺利结束 

   17.都说高阶班剥皮拆骨千年老妖也要现原形,我充满了好奇,我好奇它到底能把我逼成什么样  

   18.庆幸最终选择了高阶,坚持读完了高阶,这将是我生命中独一无二的财富 

   19.【读易有得】困难中要有智慧的洞见,才有可能否极泰来! 

   20.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尊乾而法坤,举而措之天下之民——念兹在兹,慎修思永!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一年制师范班招生信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