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史哲》2020年总目录




公私德论战




陈   来(1/5-21)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

蔡祥元(3/5-11)

儒家“家天下”的思想困境与现代出路

——与陈来先生商榷公私德之辨

任剑涛(4/5-22)

古今之变与公私德行的现代理解

肖群忠(4/23-31)

现代中国应并重公共道德和个体美德

——对陈来、蔡祥元两位先生的回应

唐文明(5/15-25)

美德伦理学、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

——以陈来“儒学美德论”为中心的讨论

陈乔见(5/26-39)

清末民初的“公德私德”之辩及其当代启示

——从“美德统一性”的视域看




中国社会形态问题




黎   虎(1/47-76)

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

——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鲁西奇(1/77-89)齐国的乡里控制体系及其变化


文明互鉴与中国道路




张振波   金太军(3/12-19)

复合现代性:中国现代性范式及其政治秩序图景

王海滨(3/20-25)

现代性反思视角下的中国道路

韦   森(4/32-57)

观念的转变与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

——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与《改变中国》两书说起




儒学研究




孟荀之争与统合(笔谈)(2/103-118)郭   沂(2/103-108)受之以荀  纠之以孟

      ——现代化背景下的儒学重建

刘悦笛(2/109-112)孟荀“天-性-情-天”统合论

      ——从“心统情性”新视角兼祧孟荀

梁   涛(2/113-118)超越尊孟抑荀,回归同尊孟荀赵   滕   王浦劬(3/12-19)

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公共性优先价值序列论

戴卡琳 撰    崔晓姣   张尧程 译(1/33-45)

名还是未名:这是问题

景海峰(2/119-127)

儒家之经解

任现品(2/128-136)

论中国传统性别差等结构的隐固性

陈   来(6/5-21)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

——以朱子论“义”为中心

方朝晖(6/22-34)试论“三纲”的两种含义及其历史演变


政治哲学研究




闾小波(2/5-20)

何以安民:现代国家“根本性议程”的赓续与创制

——以王韬、李大钊和毛泽东为中心的讨论

刘   明(5/156-164)

自由主义人权观的人性基础及其局限

——历史主义的分析视角

钟   诚(6/148-161)

国家转型、主体性与文学的作用

——重思“左翼鲁迅”


陈   峰(1/100-113)

宋朝官场酒风及其引发问题管窥

赵永春  李玉君(1/114-122)

关于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再探索

王永平(2/137-150)十六国北朝士族社会之“女教”与“母教”

——从一个侧面看中古士族文化之传承

郭   硕(3/26-35)

“岛夷”称号与北朝华夷观的变迁

周   鼎(3/36-44)

侨寓与仕宦:社会史视野下的唐代州县摄官

鱼宏亮(3/45-62)跨越地理环境之路

——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游牧社会与农商社会

黄寿成(4/95-115)

论隋文帝并未施行科举制度

李欣然(4/116-128)中西异同视角下的“西学中源”说

——兼论晚清“《格致古微》时代”的思想光谱

陈   峰(4/129-139)

错位的“新史学”:何炳松学术路向辨析

李纪祥(5/40-56)再现“大九州”

——“《春秋》邹氏学”与“中国居中”之经学前景图像建构

孙正军(5/57-70)汉武帝朝的秩级整理运动

——以比秩、中二千石、真二千石秩级的形成为中心

陈生玺(5/71-85)再论李岩其人——顾诚《李岩质疑》辨误

重绘中古史的可能性(笔谈)(6/73-92)

魏   斌(6/73-76)

走向历史场景

孙正军(6/77-79)

搁置历史理解的经典图式

仇鹿鸣(6/80-83)

重绘何为:反观于自身的学术史

永田拓治(6/84-86)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一个视角

      ——分类与边界

胡   鸿(6/87-90)

魏晋南北朝民族史研究的可能性

吴承翰(6/91-92)

重绘中古史的可能性:货币经济的面向

闫建飞(6/93-105)

10世纪华北地方士人活动诸层面:以柳开家族为线索




中国哲学研究




赵法生(3/63-77)殷周之际的宗教革命与人文精神

王瑞来(3/78-89)

蜀道通天下

——道学发展史上魏了翁定位申论

张卫红(3/90-96)

草根学者的良知学实践

——以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安福学者为例

王   煜(4/58-69)

昆仑、天门、西王母与天帝

——试论汉代的“西方信仰”

丁四新(4/70-79)

“贵生”“重己”与“形神”

——论《吕氏春秋》的生命哲学

朱汉民(4/80-88)

宋代儒家经典与民间教化

——从《四书》学到家训家规的生成

陈   霞(5/114-120)

从道家到道教

——论《老子想尔注》的阐释方法

高华平(5/121-134)

墨家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

夏世华(5/135-143)

孟子对早期儒家禅让学说的反思与重构

东方朔(5/144-155)

荀子伦理学的理论特色

——从“国家理由”的视角说起

邓联合(6/106-113)

论王船山《庄子解》的“浑天”说

刘   黛(6/114-120)

“取”“与”皆弃的杨朱生命哲学

——从文本、哲学到思想史

杨   杰(6/121-127)

嵇康玄理的内在理路与魏晋玄学主题、分期说反思


左东岭(2/39-50)

行道与守道:元至明初文人人生模式的生成与转换

时雨若(3/137-142)

《诗经·匏有苦叶》歧解辨析

——兼论《诗经》解释的方法问题

李剑锋(3/143-153)

陶诗阐释的经学化、经典化与意境化

孙   微(3/154-164)

“以土代火”与“四星聚尾”:杜甫献《三大礼赋》的政治文化背景及相关问题考述

蒋   寅(4/89-94)

绝望与觉悟的隐喻

——杜甫一组咏枯病树诗论析




海外中国学研究




薛英杰(1/90-99)

反同性恋立场:西方明清男风研究中的文化误读

夏含夷 撰  孙夏夏 译  蒋文 校(2/21-38)出土文献与《诗经》口头和书写性质问题的争议


审美文化研究




曾繁仁(5/5-14)

《聊斋志异》的“美生”论自然写作




人文前沿




吴童立(2/51-59)
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是什么类型的规范?——从《儒家机器人伦理》说开去


当代学术纵览




李城希(2/60-81)

香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十年:1949-1979

程志华(2/82-92)

人类如何可能——李泽厚的历史本体论建构

林安梧(2/93-102)
从“五四后”到“后五四”

——基于“存有三态论”思考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角色

张志宏(3/97-104)

回归“正”治: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路向

宋培军(3/105-124)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视阈下的“中华民族”百年学术建构史

郑杰文(5/86-95)

中西文化碰撞中传统学术方法的变迁与学术研究体系的重构

杨   英(5/96-1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古礼学和礼制研究

罗志田(6/35-40)

学问的单位:傅斯年和钱穆对中西学术分类异同的思考

刘新文(6/41-50)
逻辑基础问题——一个金岳霖式的回答


疑古与释古




刘宗迪(6/51-72)
三星在天:夏墟地理与传说考辨


文史新考




赵   益(1/123-132)

论中国古代文献传统的历史独特性

——基于中西比较视野的思考

董芬芬(1/133-144)

《春秋》《左传》十二公文本的生成及蕴意

樊波成(1/145-153)

章句学兴衰史

——兼论汉代儒术的统一与今古学的升降

于   溯(1/155-164)

行走的书簏:中古时期的文献记忆与文献传播

李青果(2/151-164)

玉史衍化与“美术考古”

——论沈从文的中国古玉研究

杨振红(3/125-136)

秦“从人”简与战国秦汉时期的“合从”

王   震(4/140-149)

《汉书·艺文志》兵形势考

武怀军(4/150-164)

影堂源流考论

冯保善(6/128-135)

冯梦龙生平史实新证

邱靖嘉(6/136-147)

《三朝北盟会编》四库覆校底本考辨

——兼论乾隆五十二年覆校《四库全书》的操办流程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去官网查看更多精彩!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往期精选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曾登临的碣石到底在哪?| 旧文新刊


“三纲”的本义是如何被歪曲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