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暴雨里的普通好人,不希望被记住

上流工作室 网易上流 2022-08-21


上周,连日的河南暴雨洪涝,让所有人揪紧了心。


一个个洪水视频,和一条条求助信息,在不断的转发里,人们焦急地联系着亲朋好友。


被困、失联、停电、停水、停网,问题相继出现。


灾难中,发生在河南的陌生人之间的守望相助,也打动着许多网友。


一个个热搜上的普通人,在瞬间释放的善意,让暴雨中的城市不再那么冰冷。


上流君采访了几位河南灾情中的平凡英雄,讲述过去几天里发生的河南故事。


“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当郑州的暴雨仍在肆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房助产士董留琛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图片里是医生们在备用灯的有限光线里,为产妇接生。产床上的明亮,与四周的漆黑形成鲜明对比。


来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董留琛


随后这张照片被人发上网络,许多人的转发语是“看哭了”。



拿出手机拍下那个画面的董留琛,那一刻却并没有哭,因为她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忙,匆匆拍下照片,她接着投入到工作中,那天,她从早上八点,一直忙碌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得以回家休息。


“当时我就是刚好一回头看到这个画面,感觉很像是中国医生的一个缩影,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自己,是职业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感觉。”


那天,这所医院里有二十多位产妇,董留琛拍下照片的那个时段,有6位都在分娩过程中。医院断了电,但分娩却无法停下来,备用电源派上了用场,所幸一切顺利。


照片拍摄的那一刻,是一位助产士正握着产妇的手,说着“不要怕,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把宝宝生了。”


董留琛觉得,这个画面一定要留下来。


回想起来,董留琛还有颇多感慨,“当时其实没有太多时间去回味,现在想起来觉得是幸运。”


在她看来,这个画面的背后,其实是医院所有人努力的结果。


那天晚上,董留琛并非一刻也没有慌张过。


产妇们本就遭受着分娩的痛楚,知道停电了,在黑暗中更加紧张和焦虑,董留琛和同事们不停地安抚着产妇们,同时按照紧急预案,找来应急灯,同时协调供电。


“硬件条件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按现有的去一步步做。好在产房专家都在,包括麻醉医生、儿科医生,大家都在一起,各司其职。”


停电发生之前,医院已经发出通知,全体员工不得离岗,当天产房在岗的23位医护,都在忙碌中。


另一方面,医院每个月一次的应急演练,是董留琛和同事们镇定的来源。在此之前,停电、停水、设备故障,都有相应的预案,会定时分批演练。


对董护士来说,在产房里工作了六年,本就没有一刻是放松的。她平时就住在医院附近,即便是休息,也常常处于待命状态。


这次紧急的分娩,确实算得上是少见的情况,但她说,“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要拿出最专业的态度,因为产房里,是两个人的生命。”


那天,董留琛和同事们还见证了一位父亲的嚎啕大哭。


在泡水三辆车后,他终于把即将分娩的妻子送到了医院,孩子出生后,这位七尺男儿落泪了,产房里许多医护也跟着动容。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医生、护士都不知道窗外的雨有多大、水有多深,他们只知道,他们就是这些产妇和家属们心中唯一的安全感来源。


7月24日,董留琛所在医院已经恢复日常工作


“我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多,只要到我们这的产妇和宝宝都能健健康康的,我觉得就可以了。”董留琛说。


看到郑州暴雨已经演变成灾难的时候,手语老师杜银玲急忙联系了自己在郑州的聋人朋友,对方回复,“停电了,手机只有30%的电。”


原本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的杜银玲,越刷越感到焦急——“这么大雨,聋人朋友怎么求助?”


她按捺不住,拿出手机,摆在餐桌上,手机靠在杯子上,花了半小时录了一段手语视频,内容是告诉聋人朋友如何利用线上工具求救。


因为面向聋人,字幕也没加,就匆匆发出了。


那时是凌晨0点34分,开始想第二天发,但她又想了想,今夜郑州一定很多人无眠,早发就能让更多人知道。


等到第二天,她的学生们纷纷发来消息,她才知道,自己发布的这条视频被诸多大V转发,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很快,这条手语视频播放量就过千万了。


这不是杜银玲第一次上热搜。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间,她也录过一期针对聋人的科普视频,当时也是千万播放量。


但和上次一样,她并未对播放量增长感到有多激动,“只是想着,应该可以帮到更多的聋人朋友了,”她这样回复道。


新冠疫情期间,杜银玲做了许多期相关手语视频


她反而还有一丝后悔,当天,是杜银玲和30多个学生们在北京的见面会,要不是送同学们离京,她会更早发这个视频。


在评论区下,有越来越多的网友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帮助聋人求救的办法,比如有人问如何下载,立即就有人回复,“录屏录屏”。


灾难刚开始发生的初期,很少有人关注到特殊群体。


在这次河南暴雨中,杜银铃的手语视频可以说是最早开始引发大众关注特殊群体的。


随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一些提醒:经期中的女性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做,怎样转发内容方便视障群体等等,都成了大家的关注点。



对杜银玲来说,这条视频不是她一时的心血来潮。自从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坚持进行手语推广普及和争取听障群体权益。


更早前的她,出现在新闻里,是为了听障人士能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早前的考试规定,必须有普通话等级证明才能考教师资格证,此外还有口语面试、体检听力,许多聋人就被卡在了这三个要求上,其中就有想要当手语老师的杜银玲。


△杜银玲向教育部寄信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和朋友们一天一封信,写给教育部,死磕三年,终于获得了政策上的放开。如今,成都、南京等地已经开始试点,聋人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在杜银玲的视频里,面向聋人的都是有用的信息,比如如何打电话、如何进行新冠防护、如何考教师资格证等等。面向听人(听力正常的人)的则是聋人如何高考、什么是聋人思维等科普内容,目的是让大众更加了解听障群体。


正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下,杜银玲快速录出了这条视频。


针对暴雨这类紧急事件,听障群体最需要解决的是沟通问题,这时候懂手语就变得异常重要。实在不懂,也可以借助手机里的软件,用文字的方式传递信息。


而在涉及突发事件里的救援和撤离等,杜银玲认为,需要聋协或者社区收集残障人士信息,有突发情况针对性对接,毕竟普通大众对残障了解太少了。


杜银玲也提示到,“如果打电话时听到很机械的声音,而且反应慢,请不要挂断,那是聋人需要打字转语音与你通话。”



郑州站附近的南北向主干道京广路上,有多个隧道,如今积水正在被抽出,许多车子和淤泥露出来。


许多车主在7月20日驶入隧道之前,对危险一无所知。


由于这里是附近地势最低的地方,加上堵车,当天这条路上的隧道里挤满了车。


没人能预料到,隧道会在20分钟左右被彻底灌满。


最后的二十分钟里,隧道不断响起侯文超的呼喊声,“赶紧下车!”“快下来!”那天,他的嗓子喊哑了。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侯文超还是觉得十分危急。


当天下午4点,侯文超开车过了陇海路隧道后,车就被堵住无法前行了,前后都是长长的车队。



下午5点40许,侯文超察觉到了不对劲。他所处的隧道自北向南的上坡处,路面积水水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涨到轮胎2/3的位置。


因为2012年在北京工作时经历过“7.21”特大暴雨,侯文超意识到再不弃车逃生,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果断下车并大声提醒周围车主迅速撤离。


考虑到情况紧迫,同时也担心一些车主因为车窗紧闭听不见,他便一边从隧道比较靠后的位置向前走,一边趟水挨个拍窗提醒。


好在大家基本上都比较配合,一些人在侯文超的带头下,还自发加入到呼喊的队伍中,劝说周围的人下车逃生。


在后续撤离过程中,大家也都自发地一起帮助老人、妇女、小孩翻过栏杆,转移到安全地带。


等到几百人陆续都转移到陇海路高架桥上时,隧道内涝积水已经能把车顶都淹没了。从侯文超弃车呼喊到大家迅速撤离,整个过程二十分钟左右,堪称“惊魂二十分”。



看到大家平安无事,侯文超松了口气后便启程回家。


虽然是在黑灯瞎火中趟水步行,但一路上,大家无论是三两同行,还是迎面走过,只要是看见了都会相互问声好,并且提醒对方要注意哪里会有危险。


就这样,一路摸索,侯文超回到家的时候,已是半夜两点。


后来几天,随着“郑州暴雨中拍窗喊话劝人弃车避险”事件传播,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侯文超,很多人称赞他是“京广隧道的英雄”。


有被救车主事后专门找到他表达感谢,侯文超对此表示,“大家真的高抬我了,我只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了这样一件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算不上什么英雄。”


“我的理发师失联了。”


“他去河南救援了,你不知道吗?”


有合肥网友把这段经历发在了网上,这位发型师一下上了热搜,成了暴雨中的平凡英雄。



面对突然的“走红”,他说:“不希望大家认识我,我不值得被大家记住,没这个必要。”


△合肥驰援河南理发师:我不值得被记住


这名理发师名叫余涛,平时是发型师艾若,有了突发事件,他就成了合肥蓝天救援队队员。


作为发型师的艾若,在顾客眼中,是个精致的帅小伙,擅长设计短发,在评论里,顾客们这样写道:“和他聊天很舒服,”“不会一直让充卡,”“和他熟了之后还会给你生活和工作上的小建议,是宝藏boy。”



而参与此次河南救援的余涛,辗转郑州、新乡,一直在不停救人,夜里凌晨两点半才席地而睡。


△执行救援中的余涛(中)|来源:蓝天救援队郑锐


虽然辛苦,但能帮到别人,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而在救援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反而让余涛非常心存感激。


因为断水断电,刚进入郑州前两天,队员们饭都没好好吃,直到一位好心的饭店老板,用备用发电机的电,给他们做了一顿热面条,那是他们进入灾区吃的第一顿热饭。


还有一次,是在新乡,两位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夜里涉险蹚水,给他们送来两大篮熟鸡蛋,鸡蛋放在很深的水桶里,那时水还很深,能到大人的腰。


“我们都奇怪,孩子是怎么过来的,其实他们是非常危险的,那个鸡蛋,到我们手里的时候,还有余温。”


余涛加入合肥蓝天救援队已经接近一年了,如今,他已经出勤达到400个小时。


谈到加入蓝天的原因,他说其实是因为自己一直有当兵的情结,家里父亲是军人,家族里的孩子基本上到年龄都会去当兵,只有自己是个例外。他还有个弟弟曾是消防员,后来因为事故不在了。


去年安徽洪涝后,余涛在视频里看到了穿着蓝衣服的人,了解到这支民间公益队伍,于是他就加入了。


整段对谈中,余涛说的最多的,依然是“我只是个普通人”,“其实我不希望大家认识我,认识我的前提是,真的发生了大的灾难,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我不值得被大家记住,没这个必要。”



截至发稿时,郑州水电网正在逐步恢复中,损坏道路正在修复中,而新乡、鹤壁等地的重建工作也在继续当中。


逝者已逝,一场大雨的教训已经足够多,唯有不忘却才是最好的纪念。记住那些悲痛,记住他们都曾经是很好的人。


而那些挺身而出的好人们,他们说着不希望被大家记住,但我们一定会记得。


还有那些不知名字的普通人,平凡的一个举动,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灾难是无情的,但当每一次灾难发生,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人性里的善良底色。


网易上流工作室特别策划

特别感谢网易河南运营中心、网易安徽运营中心

统筹 | 罗秉雪 周弯

采访 | 周弯 罗欣 魏双双 储雪洋 李文苑

拍摄 | 刘伟
剪辑 | 陈希 罗咏欣

题图来源 | 蓝天救援队 郑锐


戳“阅读原文”,阅读其他城市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