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论坛 | 培养时代工匠 打造制造强省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学习型单位建设,提高青年干部素质,展示青年干部风采,今年5月,省发改委组织举办了第九届青年干部论坛。湖南理工职院着眼“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打造发展改革精品”,积极响应省发改委号召,组织青年教师,围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调研分析,形成了产教融合、教育脱贫、工匠培育、乡村振兴、青年担当、文化自信、职教湘军、尊师重道等一系列热点研讨成果,并参与全委集中评审,展现了良好风貌,取得了不错成绩。即日起,我们将在“理工响应”栏目择优推出,这批成果,虽不尽如人意,甚至会有纰漏,但是好的开端,以期抛砖引玉,在全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 

——校党委书记叶星成




培养时代工匠  打造制造强省

邓琦 郭亚婧 兰姝嫱 曹秀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产业工匠主体地位日渐凸显。湖南省打造制造强省关键在人才,核心在拥有一支高素质工匠队伍。


一、工匠,制造产业的基石


制造业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这意味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世界制造强国建设规律时曾明确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同样,我省要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获得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还得汲取一线技术工人的智慧,需要“工匠”力量 。

(一)工匠铸造世界强国。放眼全球,提到制造强国首先不得不让人想到德国,这个从国民到国家都十分崇尚技术的国家,以其产品的精良做工和优异品质在世界上传为佳话。例如奔驰汽车,性能做工一流,堪称艺术品。另外,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工业4.0智能化发展,并引导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支撑着它不断前进的是引领全球的德国工艺。

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也是商业竞争核心要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否拥有一大批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在8700万人口的德国,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大到飞机塔克,小到菜刀螺钉,在制作过程中,德国工匠们始终秉承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也使德国产品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产品,让“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二)工匠助推梦想中国。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第一引擎。这些傲人成果的背后凝聚了千千万万中国工匠的智慧与汗水,让每一位国人为之振奋与自豪。

现已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让全世界为之震叹,面对这个迄今为止世界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我国的能人巧匠花费十余年潜心探索,自主建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这一装备的诞生让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与此同时,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难度、创纪录桥梁,大部分由中国建造,中国公路、铁路总里程分别位于世界第一和第二,我国也因此被世界赋予了“基建狂魔”称号。此外让国人倍感荣耀的还有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它的成功研制与生产,标志着我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领先行列。

随着大国工匠时代的到来,我国作为世界上制造业门类最全同时也是制造业配套十分发达的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一伟大举措表明,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大军,全面提升劳动者专业素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这对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工匠成就百年老店。工匠是发展制造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不仅国家需要依托高技能人才,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能人巧匠。作为世界第一大长寿企业国的日本,拥有百年老店5万多家,其中现已经营1400多年的金刚组更是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企业的神话。

金刚组的长寿之道除了得益于独特的工艺外,其千年如一日对事业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才是其得以延续的根本。从古至今,经过严格训练的金刚组匠人们一直以来将“职人技”和“匠的精神”奉为自身的行动指南。这正诠释了“工匠”内涵:一名真正的工匠不仅应身怀精湛高超的技艺还需具备一种坚守初心、迎难而上的情怀。尽管取得了无数辉煌成就,然而金刚组1000多年的发展之路并不顺遂。在岁月长河中,金刚组曾几次面临重大危机,生死存亡之际,金刚组的匠人们凭借团队凝聚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将企业从一次次绝境中挽救出来,也正是他们的坚守,才让薪火相传千百余年的技艺得以保存,更造就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传奇。

由此看来,工匠在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已取得突破性成绩,但离制造强国还有一段距离。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匠队伍。而我省作为制造大省,培育工匠后备力量的责任刻不容缓。然而对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我们在工匠队伍建设上还面临诸多难题。


二、工匠,湖南制造的短板


我省在对标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中,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工匠培养虽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是以制造强省要求来看,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结构不优难转型。我省人才结构仍然是传统产业背景下“普通技工占比最多,技术技能人才次之、研究管理和工程师占比最少”的“金字塔型”,与“技术技能人才占绝对主力,普通技工、研究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的“橄榄型”还有很大差距。湖南省高技能人才仅为100余万人,人才占比还不到10%,人才结构十分不合理。通过项目组调研了20家制造企业的数据显示,无技术等级的技术工人占55%,技师仅占8.8%,高级技师仅占1.98%。技能人才等级结构非常不合理,技师与高级技师所占比例太小,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差距甚远。

(二)规模不大难发展。我省制造业总体水平不强,与高技能人才规模小有着直接联系。目前,湖南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存在1万高技术人才左右的缺口,尤其掌握高新技术、拥有较高创新水平和丰富科研经验的高端人才稀缺,开展创新活动的骨干科技力量严重不足,行业科技人员队伍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尽管高校、院所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流动等方面都有诸多努力,但效果差强人意。

(三)后劲不足难提升。一是职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细化度与企业需求度难以契合;二是我省人才培养模式与“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行的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匹配度低,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不平衡,分布产业结构不合理;四是现有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化现象突出,不能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长期要求。 


三、工匠,高质发展的必选


我省要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华丽转身,产业工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抓好工匠引进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依托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一)引进工匠解压力。一是要明确引进清单。针对我省制造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厘清局面,找准引进领域及具体需求,适时向目标人群发布招募意向,及时补充短缺的工匠人才。同时根据不同领域的人才制定不同引才举措,在全面兼顾原则下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二是要拓宽招募渠道。工匠引进不要局限于单一渠道,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构建完善的引进网络,借助于多方合力,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夯实引进载体,强化宣传力度,根据受众特性采取针对性方式,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快速吸收引进专业人才,使优秀工匠合理有序向我省重点发展产业分配流动。三是要保障福利待遇。工匠引进是一个重点,引进后持续留用也是一个重点。对于引进的优秀人才,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其在经费支持、住房补贴、待遇薪酬、职业晋升、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等多个方面提供便利,使之能够免除后顾之忧,更好地致力于岗位工作,缓解我省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压力。

(二)培养工匠增活力。一是要选拔领军人才。加强我省制造业高层次工匠的发掘,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传授先进生产理念,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实现创新引领和良性竞争,充分激发骨干工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使其中优秀工人向工匠转变,为他们注入匠人精神,铸造“芙蓉工匠”这一我省技术技能人才品牌,从而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畅通联络机制。产业之间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与观摩讲座,互相激励,形成产业优势,从产业宏观规划出发,统筹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共建共享共进式发展。此外,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准学习示范样本,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骨干工人开展国内外培训与访学研修,紧跟发展现状,创新理念,实现产业工人职业能力的完善与提升。三是要创新评价体系。高技能产业工人的考核评定要灵活变通,不拘泥,不墨守成规,侧重专业技术成就,适当放宽常规性要求。同时要扩宽职业上升空间,对有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给予更多晋升机会,甚至可以破格提拔,打破职业天花板,让优秀人才不被埋没,有意识地组建颇具规模的工匠队伍。

(三)储备工匠蓄动力。一是要推进协同育人。我省制造业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加强与自身产业相关高校的合作,开设订单班、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定期邀请领域专家进行授课讲学,培养专门化、专业化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二是要完善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对匠人培养尤为重要,高校要将这一题中之义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时代特征、市场需要以及我省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课程施教。同时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为高校工匠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提供保障机制,促进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三是要注重梯队建设。从技师学院、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大型骨干企业等主体单位中寻找优秀苗子并重点培养,搭建尽可能多的锻炼平台,使其快速成长,保证发展后劲。此外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师徒制、互助式等多种手段确保技术技能有序传承,实现人才梯队之间平稳过渡与接替,使高技能工匠数量与质量均能满足我省制造业发展需要。

随着我省制造业发展,行业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艺也随之越来越精湛,培养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亟需的高素质工匠人才刻不容缓,这将是我省迈入制造业强省行列的有力助推器。




文 | 管理艺术学院 邓琦

郭亚婧 兰姝嫱 曹秀

编辑 | 朱菁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