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渊冲谈李煜词英译

许渊冲 北大外文学堂 2022-06-09

李煜贵为南唐国主,后沦为阶下囚。一生经历世所罕见,发而为词,独步千古。作者初读李后主词,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之时,痛感国难深重,欢乐不再,流落他乡,离散为苦。译词四十首,以志不忘。

渔 父 词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古今诗话》中说:“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煜《渔父词》二首。”可见这两首词是题在画上的。第一首第一句是“浪花有意千重雪”,这就是说画上的春江卷起了白浪,好像层层雪花。有的选本说是“千里雪”,那就是指画中的江水很长;“千重雪”却指浪花高。浪花怎么会“有意”呢? 那是把浪拟人化了,仿佛有心要成为漫天雪似的。如果译成aspire,那就既有渴望,又有高升的意思。

第二句“桃李无言一队春”是和第一句对称的:“无言”对“有意”,“一队春”对“千重雪”,可见春江岸上画着盛开的桃树和李树,一株接着一株,好像排成了队,虽然不说话,却用缤纷的色彩来展示春天的美丽。这里又用拟人法把桃李和春天都比作美人了。译文可用display,把春天拟人,展示了脉脉含情的一行行桃树和李树。

下面的“一壶酒”和“一竿纶”也对称。有的选本说是“一竿身”,那就是说:身边带着一根钓竿,或者钓竿和身子一样高。可能还是“一竿纶”好,“纶”指比丝粗的钓线。

第一首最后一句是“快活如侬有几人? ”有的选本作“世上如侬”,可能不如“快活”的形象具体。“侬”字在江南方言中指“我”,那就是词人自比为渔父了。

这首词有几种版本,很难断定哪种更“真”,只好按照更“美”的解释翻译。

第一首《渔父词》先写春江和岸上的花树,后写渔父垂钓、饮酒的乐趣,这是由远而近。第二首却是由近及远:第一句“一棹春风一叶舟”特写渔船,第二句“一纶茧缕一轻钩”特写渔竿;然后才写远景“花满渚”,和第一首的“桃李无言”遥相呼应,“酒盈瓯”又和“一壶酒”呼应,是远景中的特写;最后一句“万顷波中”和“浪花千重”对应,“得自由”则是“快活”的原因,也是两首词的小结了。

有人认为这两首词的风格不像李煜的作品,我却觉得和他前期的词风格相似。并且我认为词只要“美”就值得译,“真”是次要问题。

 

TUNE:“A FISHERMAN’S SONG”

 Ⅰ

White crested waves aspire to a skyful of snow;

Spring displays silent peach and plum trees in a row.

A fishing rod,

A pot of wine,

Who in this world can boast of happier life than mine?

 Ⅱ

The dripping oar,the vernal wind,a leaflike boat,

A light fishhook,a silken thread of fishing line,

An islet in flower,

A bowl of wine,

Upon the endless waves with full freedom I float. 


《渔父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第一首英译文可以还原为中文如后:“滔天的白浪渴望着成为漫天的白雪;春天展示了一行一行默默无言的桃树和李树。一根渔竿和一壶酒(陪伴着我),世界上有谁能夸口说比我过得更快活呢? ”第一句原文的“有意”说成是“渴望”,“千重雪”说成是“满天雪”,从“信达切”的观点看来,是非常不切的,但是如果把“千重”译成a thousand fold,倒是切了,却没有一点诗意。因为中文是单音节语言,数字容易入诗。其实“千重”并不真是九百九十九加一,不过是“重重”的意思,所以译出“千”来,虽然形似,并不意似;说成“满天”或“漫天”,虽不形似,反倒是意似,甚至是神似。有人主张“形似而后神似”,但是译出“千重”后,怎么可能神似呢? 后面的“一竿纶”也是一样。如果要切,是不是要把“纶”说成是比丝粗的钓线呢? 那样形似,反而不如一根钓竿意似了。

第二首《渔父词》的英译文也可回译如后:“船桨划水,在春风中划着一叶扁舟;一个轻轻的钓钩系在粗丝的钓线上。看着鲜花盛开的小岛,喝着满满的一碗酒,在无边无际的波涛上我自由自在地漂流着。”第一句英译文中并没有“划”字,但回译时如不加个动词,语意就显得不完整。第二句又出现了“纶”,这次却说成是形似的“粗丝线”,因为第一首说到纶,主要是说钓竿;这次再说到纶,却是和钓钩并列的。钓竿和纶是主从关系,说钓竿就包括钓丝在内,所以纶可以不译;钓钩和纶却是平行关系,说钓钩并不能包括钓丝,所以纶字就要译了。由此可见,翻译不能孤立谈字,而要联系上下文来谈。这里译纶,因为形似和神似是统一的,所以可以形神兼顾。但是最后一句中的“万顷波”和“千重雪”一样,并不真指九千九百九十九加一,所以译文不必形似,说成“无边无际”反倒是神似了。

作者简介

许渊冲,笔名X.Y.Z。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50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文学作品一百二十余部。译著得到国内外好评,如美国学者认为其《楚辞》可算英美文学高峰,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其《西厢记》可与莎士比亚媲美。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国际译联授予最高文学翻译奖,同年北京大学授予国际汉学翻译“大雅奖”。

本文摘自

文学与翻译

许渊冲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88.00元

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统一,是艺术的高级形式。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论)是文学(尤其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优势、均势、劣势(三势论)是两种语言关系的认识论;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总的来说,艺术论是文学翻译的认识论;简单说来,文学翻译就是“美化之艺术”,三美、三化、三之的艺术。

本书分上、下两编,既谈文学翻译的理论,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作品。翻译理论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既可应用于外译中,也可应用于中译外。因此,本书作者把“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理论,一方面既应用于翻译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司各特的小说,拜伦、雪莱的诗歌,又应用于翻译国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还应用于中国的《诗经》 《楚辞》、唐诗、宋词的英译和法译。本书可以说是创造性地总结了文学翻译经验的理论著作。

北大外文学堂

pupwaiwen

如果您对文章感兴趣,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我们会为您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快和我们互动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带走这本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