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吃中国最块大料足的那碗面?去台湾啊!

伊森 地道风物 2019-04-15

丨地道风物十一特辑丨

寻味港澳台·台湾牛肉面



▲ 台湾牛肉面。图/网络


- 风物君语 -


地道风物十一特辑继续

昨天风物君跟大家一起吨吨吨了台湾奶茶

今天继续逛吃台湾

看看台湾牛肉面的故事






中国的许多小吃都有个玄之又玄背景故事。比如乾隆喝了龙颜大悦的汤,慈禧老佛爷吃了赞不绝口的点心等等。

 

既然是美食自然是味道为王,只要好吃,你就说是玉皇大帝吃过又有何不可呢?不过,这也不是说所有小吃背后的故事都不值得我们去探寻。

 

▲ 台北市永康牛肉面。图/视觉中国


比如台湾牛肉面,就完全是一种在特殊背景下机缘巧合诞生的食物。一碗色泽红亮、浓郁鲜香的牛肉面里,有无数有家难回的故事。

 

幸好中国人有一种本领,那便是把乡愁具体化,而且是具体到色香味俱全。

 


乡愁是一碗牛肉面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两岸分离至今。这段历史不必赘言。

 

随着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岛的军民超过百万。对其中的很多人来说,他们是迫不得已。大陆是故土,有家人,可他们被强权所裹挟,别无选择,唯有离开。


▲ 台湾牛肉面与眷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对家乡的思念,催生了这一碗面的诞生。图为台北市的眷村四四南村。图/视觉中国

 

乡愁就一直郁结在海峡上空,也萦绕在每个外省人的心头。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慰藉,音信全无的状态下,唤起味觉记忆就成了最现实可行的方法。

 

梁实秋移居台湾后,就曾遍寻火腿而不得,大力吐槽当地潮湿闷热,制出的火腿一股死尸味。偶然得了一条正宗金华火腿,拿到相识的店中处理,老板竟怔住了。类似的故事在台湾数不胜数。

 

▲ 台湾牛肉面馆大多只有五、六十年历史。在中国的众多小吃中也算是年轻的了。知名的永康牛肉面就创于1963年。图/视觉中国


牛肉面也是身处台湾的外省人,用乡愁幻化出的美味。

 

美食家唐鲁孙曾回忆到,走遍台北,也只有桃源街能够吃到牛肉面。彼时正值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牛肉面在台北还未遍及街头巷尾。而且,唐鲁孙先生所说的牛肉面也是清汤牛肉面,和最流行的红烧牛肉面画风截然不同。

 

▲ 台湾的清汤牛肉面。图/图虫·创意


论及红烧牛肉面的诞生地,虽不至于扑朔迷离,但也是有些争议的。

 

美食家逯耀东认为其诞生于冈山眷村。另一位美食家焦桐则认为牛肉面是军营伙房的发明,不是在台北就是在中坜的军营。

 

▲ 牛肉面馆大多也供应其他食品。其中像担担面、红油抄手等等小吃都是明显的四川风味。图/图虫·创意


冈山产辣豆瓣,而且那里是空军学校所在地,而空军学校迁台前校址就在成都。从官兵到家属都以川人为多。台北的牛肉面馆,很多又是退役军人为了谋生开设的。说是军营的发明也无可厚非。这可真是桩无头公案了。

 

不过,台湾牛肉面的川味,是毋庸置疑的。

 

▲ 红烧牛肉面。图/截取自《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台湾牛肉面时,曾选择自贡盐帮菜的红烧牛肉加以对比。其实,血缘更为接近的该是内江牛肉面。内江菜与自贡菜同属川菜小河帮,偏爱厚重味道,内江牛肉面更是让所有内江人欲罢不能的家乡美食。内江人张大千定居台湾后,也爱用这道家乡的名菜待客。

 

▲ 内江牛肉面制法与红烧牛肉面有所区别,长相也不同。但是,也算是有些“血缘关系”的。图为内江牛肉面。图/视觉中国


川渝在抗战时期是大后方,也是主要兵源地。国民党军中有很多四川人并不稀奇。他们到了台湾,用美国人的牛肉罐头,加上冈山的辣豆瓣,试图还原家乡的味道。这最终的产物,就是台湾牛肉面。

 


牛肉面=牛肉+面


  

牛肉面的原理简单到只是牛肉加面条。但是,做一碗可口的台湾牛肉面,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 台北老王记牛肉面的后厨。地处桃源街的老王记,可谓是位于台湾牛肉面的“心脏”。图/视觉中国


选上好牛腱肉,入沸水煮熟。牛筋的部分胶质满满,偏瘦的牛肉咀嚼感十足,适量的脂肪,又不会使得肉质变得干硬得跟吃木头一样。当然,也有人偏爱牛腩的松散绵软,或者牛小排紧实的口感以及浓郁的香气。煮好的牛腱肉还要等待各色香料的洗礼。

 

现今市面上常见的台湾牛肉面大多打着红烧牛肉面的招牌。既是红烧,颜色一定要够红亮。在这一点上,台湾牛肉面带有明显的四川血统。

 

▲ 炒制红烧牛肉面的调料。图/截取自《舌尖上的中国》


先以葱姜入锅,煸出香气后捞出。此时投入大量豆瓣酱,一片刺啦声中,油光闪闪的红色漫延在锅中,豆瓣酱火辣辣、略带酒意的香气迅速沁到空气中。这是倾入高汤的最佳时机。再加入裹着八角、花椒、香叶、桂皮等等香辛料的布包。接下来,就要请煮好的牛腱肉沐浴了。


▲ 红烧牛肉面除了色泽红亮,最抓人眼球的就是块大料足的牛肉了。图/图虫·创意


牛腱肉改大块,投进冒着泡的汤中。小火慢滚数小时,直至牛肉耙软入味,通体呈现一种诱人的红褐色泽。这时半筋半肉的牛腱肉开始体现出优势,大块肉仍是浑然一体,嚼起来却毫不费力,神散而形不散。

 

其他诸如葱烧、麻辣、番茄、沙茶等等口味。对厨师掌握材料特性的程度也是个考验。不少番茄牛肉面,就只配叫作放了番茄的牛肉面。


▲ 番茄牛肉面。图/网络


中国人烹饪一直遵循着“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的基本原理。好面自然要用好汤来配。同牛肉的讲究一比,面就显得有些“将就”了。

 

跟中国南方的许多地方一样,台湾的面条也是碱水面,而且都是机制面。这对于不少面食爱好者来说,简直不可接受,一定大呼“绵软无力的机制碱水面如何入得了口?”

 

▲ 地道的台湾牛肉面,总会有一碟客家酸菜在旁,佐面来吃,味道更加丰富。图/图虫·创意


实际上,就像开头说的,台湾人能吃上这牛肉面也是历史的偶然了。这一碗牛肉面里,无论是牛肉、面条,还是所用的豆瓣酱。原本都不是台湾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


 

台湾:中国最不可能诞生牛肉面的地方


  

如果说中国有什么地方是最不可能吃牛肉面的,那就是台湾了。

 

台湾地跨热带、亚热带,而小麦是温带作物。小麦喜爱阳光,偏偏台湾潮湿多雨。就算明清大批移民进入台湾,开始垦殖,小麦也没有成为台湾的主要粮食作物。

 

▲ 台北街头的牛肉面摊。图/图虫·创意


《台湾通志稿》就曾记载“台县俱种晚稻”。居住在多山的台湾岛,当地人“每日三餐,富者米饭,贫者食粥及地瓜”。台北、高雄、台南等地的水稻面积超过70%,台中更是达到了99.8%,几乎所有耕地全部种植水稻。

 

不过,台湾仍有小麦的种植。而且由于大量福建移民的进入,吃面对台湾人来说并不陌生。伊府面(也称伊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只用鸭蛋或鸡蛋和面,经过油炸,吃时沸水烫过再调味即可,和方便面异曲同工。

 

▲ 当年被视作禁忌的牛肉,如今已再平常不过。高档如牛爸爸牛肉面,一碗元首牛肉面可以卖出一万元新台币的天价(约合人民币2200元左右)。图/视觉中国


吃面不是主流,那么牛肉呢?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前,牛肉在台湾更是难觅踪影。牛对农民来说是劳动力,犁地、拉车,任劳任怨,再去吃它既不舍得又不人道,所以台湾长期有忌食牛肉的习俗。这种风气也是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外省人涌入后才逐渐被打破。

 

▲ 牛肉面不一定非要在台北吃,垦丁作为热门的旅行地,也有牛肉面可供食客选择。图/视觉中国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诞生了中国最知名的牛肉面之一。

 

牛肉面对老兵来说是谋生手段,也是缓解思乡之情的安慰剂。对本地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街头美味。对游客来说则是值得一试的地道小吃。诞生于偶然之中,身兼多种符号,这一碗面中的滋味,怕是比尝起来还要复杂得多。


 -END-

 


你还想看风物君写哪碗面?

快去留言区站队



文丨伊森

设计丨Q年

封图丨视觉中国


📖

参考资料

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焦桐《台湾味道》

梁实秋《雅舍谈吃》

逯耀东《肚大能容》

唐鲁孙《什锦拼盘》


最近微信放大招

更新改版后很多小伙伴反馈

找不到我们的文章了!

为了不和大家失联,继续为大家提供灵魂激荡的好内容

希望大家将“地道风物”标星,以防迷路~

还有我们国庆不停更哦,请大家继续关注!



 点击下方图片,风物菌带你迎国庆 

                              


✍️

|新 媒 体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作者”,获取相关信息

投稿邮箱:editor@didaofengw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