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全版川胜义雄《魏晋南北朝·参考文献》(封龙君译)

2016-08-08 青衣秀士 读书识小录



林晓光,字揖寒。家本岭南土著,从学沪上,三十岁后移宅钱塘。性好懒畏烦,不能与大人君子居,每日高晏起,缩缩于枕被间与晨寒相揖,自谓人生在床,若休息于大块之间,因少号息堂,长而不能改焉。所好者多,又不沉静,稍习得趣,辄弃去。其能乐之无厌,销磨日月以求其道之寸进者,惟在书籍笔墨间尔。


研究领域: 

1、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生成研究;

2、中世贵族社会与贵族文学研究;

3、中日文化交流史及日本汉学研究;

4、古典书画技法体系研究。

 

学术经历:

2000.9-2004.7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4.9-2007.7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
2007.9-2008.9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
2008.9-2010.9   日本国立神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2010.9-2011.7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
2011.9-2013.6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
2013.6-2014.12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2014.5-2014.7   神户大学人文学研究科,访问学者
2014.6          硕士生导师
2014.12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2015.3          博士生导师

 

著作:

2、《王融与永明时代——南朝贵族及贵族文学的个案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书评:王彬,《中国中古史集刊》第2辑
     张一南,《中国文学年鉴》2014卷

1、《新译维摩诘经》,台北三民书局2005年,2-2。

译著:

内藤湖南《东洋文化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封龙君:近几个月最心塞的一件事情,川胜大神《魏晋南北朝》的版权没拿到……(还真的有出几万大洋去买这种学术书版权的土豪啊)已经译完的部分也就统统成了废稿。

这部书一个很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书末所附的详尽参考文献,基本上囊括了日本学界到七十年代为止的六朝重要成果,且据该书章节主题分部别列,不少条目下加以简明的评价,可视为日本六朝学入门进阶的一份书单。书既然已经没得翻了,书单来po一下(应该不至于侵犯版权?反正非盈利用……)或可供有用的同道参考一二吧。


川胜义雄《魏晋南北朝》

参考文献


首先列述本卷执笔之际参考的文献及相关成果。本卷未能充分论及的文化史相关文献则列示于后,以供参考。

 

一、本卷全书参考文献

 

(1)《中国中古の文化》,内藤虎次郎(教养文库),弘文堂,1947年(收入《内藤湖南全集》第10卷《支那中古の文化》,筑摩书房,1969年)

(2)《魏晋南北朝通史》,岡崎文夫,弘文堂,1932年

已多少有些老旧,但作为系统性的通史,至今仍未失去其作为名著的价值。随处都包含着作者深刻的洞察力。

(3)《南北朝における社会経済制度》,岡崎文夫,弘文堂,1932年

关于贵族制度、土地问题、建康历史等问题的论文集。

(4)《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武仙卿,宇都宫清吉、增村宏译,生活社,1942年

(5)《六朝史研究 政治·社会篇》,宫川尚志,日本学术振兴会,1956年

(6)《六朝史研究 宗教篇》,宫川尚志,平乐寺书店,1964年

第(5)(6)两种,都是专门研究该时代多方面问题的论文集。

(7)《匈奴史研究》,内田吟风,创元社,1953年

构成本卷第一章关于民族问题,尤其第九章以后叙述基础的研究。

(8)《漢代社会経済史研究》,宇都宫清吉,弘文堂,1955年

如该书标题所示,以汉代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过也收入了著名论文《世説新語の時代》,是本书第三、第四章相关部分的基础。

(9)《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科挙前史》(《东洋史研究丛刊》),宫崎市定,东洋史研究会,1956年

塑造了这一时代官僚制度及贵族存在形态的名著。

(10)《大唐帝国》,宫崎市定(《世界の歴史》7),河出书房,1968年

此书为平易近人的概论,标题虽给人以唐代为主的印象,但有大量篇幅论及六朝时代,可以窥见作者深刻的洞察力。

(11)《秦漢隋唐史の研究》(上、下),浜口重国,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包括多篇著名论文在精准把握的基础上,解明六朝的时代制度、社会阶层等问题。

(12)《中国古代の家族と国家》(《东洋史研究丛刊》),守屋美都雄,东洋史研究会,1968年

包括对六朝时代的南人、北人问题,家训问题等的研究。

(13)《魏晋南北朝の政治と社会》,越智重明,吉川弘文馆,1963年

(14)《門閥社会史》,矢野主税,长崎大学出版会,1965年

(15)《中国経済史研究》,西嶋定生,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包括农业技术(如“火耕水耨”问题)、屯田研究等。

(16)《魏晋南北朝租税の研究》,吉田虎雄,大阪屋号书店,1943年;大安,1971年再版

(17)《中国文明と官僚制》,エチアヌ?バラーシュ[①] ,松村祐次译,みすず书房,1971年

虽以中国整体考察为主,其中也有关于四世纪以后土地制度的论文。

(18)《中国中世史研究》,中国中世史研究会编,东海大学出版会,1970年

(19)岩波讲座《世界歴史》(第五卷,古代5),岩波书店,1970年

第(18)(19)包含有多种与本卷叙述密切相关的论题。

以下列示中国学者著作中重要者。

(20)《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范文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1)《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思勉,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

(22)《隋唐制度渊源略论考 [②] 》,陈寅恪,商务印书馆,1944年(收入《陈寅恪先生文史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1年)

(23)《陈寅恪先生文史论集》(上、下),香港:文文出版社,1972-1973年

网罗了除第(22)以外,这位大学者关于六朝时代的多数论稿。

(24)《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

(25)《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北京:三联书店,1959年

(26)《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长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27)《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8)《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

[1] 译注:[法]白乐日《中国文明与官僚制》(Etienne Balazs: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Bureaucracy. 1964)。

[2] 译注:原文如此,“考”当为“稿”之误。

01


 二、本卷各章参考文献

在各章的叙述当中,引用了多位学者的论说,也有部分引述了其姓名。以下以这些学者的著作、论文为中心,分章列举关系密切的文献。包含在已见于“一”的作者论集中的,则概从省略。

 

第一章


(29)《文明の生態史観》,梅棹忠夫,中央公论社,1967年

(30)《乾燥地域の国家》,谷泰,收入《人間――今西錦司博士還暦記念論文集》,川喜田二郎等编,中央公论社,1966年

(31)《照葉樹林文化》(中公新书),上山春平编,中央公论社,1969年

所谓生态史观,以第(29)为著名;但第(30)更进而与具体历史相结合,读之有益。(31)则主要以日本为对象。

(32)《校訂訳注 斉民要術》,西山武一、熊代幸雄译,アジア经济出版会,1969年

(33)《六朝時代の地方誌について》,青山定雄,《东方学报(东京)》,13-1,1942年

(34)《中国古歳時記の研究》,守屋美都雄,帝国书院,1963年

其中收录了周处《阳羡风土记》的译注。

(35)《荊楚歳時記》,守屋美都雄校注,帝国书院,1950年

(36)《後漢における知識人の地方差と自律性》,勝村哲也,收录于第(18)

对汝、颖的优劣论争有讨论。

(37)《乌桓与鲜卑》,马长寿,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38)《チッベトの文化》,R·A·スタン [③] ,山口瑞凤、定方晟译,岩波书店,1971年

(39)《古代闽越人语台湾土著族》,凌纯声,《学术季刊》,1-2,台北:1952年

(40)《日本文化の基礎構造》,岡正雄,《日本民俗学大系》二,1958年

[3] 译注:[法]石泰安《西藏文明》(Rolf Alfred Stein: Civilization Tibetain. 1962)。按此书有中译本,耿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年(新版)。


02


第二章


(41)《世界歴史》,岩波讲座(第六卷,古代6),岩波书店,1971年

其中关于朝鲜、日本的国家形成问题,自榎一雄《中央アジア?オアシス都市国家の性格》以下,阐述了亚洲内陆由游牧国家、粟特商人、丝绸之路联系起来的东西文化交流及佛教传播等问题,读之有益。

(42)《埋もれた金印》(第二版,岩波新书),藤間生大,岩波书店,1970年

(43)《倭の五王》,藤間生大,岩波书店,1968年

(44)《日本の古代文化》(日本历史丛书),林屋辰三郎,岩波书店,1971年

(45)《六―七世紀の東アジア》,西嶋定生,岩波讲座《日本歴史》第二卷,1962年

(46)《西域文明史概論》,羽田亨,弘文堂,1931年

(47)《西域文化史》,羽田亨,座右宝刊行会,1948年

(48)《西域文化研究》(六册),西域文化研究会编,法藏馆,1958-1963年

(49)《さまよえる湖》(角川文库),S·ヘディン[④] ,岩村忍译,角川书店,1968年

(50)《楼蘭》(东洋文库),A·ヘルマン[⑤] ,松田寿男译,平凡社1963年

[4] 译注:[瑞典]斯文·赫定(Sven Hedin)《漂泊之湖》,日译本或非直译标题,故书原题及出版年份未能查得,望读者有以教我。

[5] 译注:[德]阿尔伯·赫尔曼《楼兰》。按此书有中译本,姚可崑、高中甫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

03


第三章


(51)《後漢王朝と豪族》,五井直弘,岩波讲座《世界歴史》第四卷,古代4,岩波书店,1970年

(52)《県郷亭里制度の原理と由来》,古賀登,《史林》,56-1,1973年

(53)《廿二史箚記》,赵翼,汲古书院影印和刻本,1973年

(54)《支那家族研究》,牧野巽,生活社,1944年

(55)《後漢党錮事件の史評について》,増淵龍夫,《一橋論叢》,44-6,1960年

(56)《宦官》(中公新书),三田村泰助,中央公论社,1963年

(57)《紀元二世紀の政治=宗教的道教運動について》,R·A·スタン[⑥] ,川勝義雄译,《道教研究》二,1967年

(58)《黄巾の乱と五斗米道》,大淵忍爾,收入第(19)

(59)《三国志実録》,吉川幸次郎,筑摩书房,1962年

(60)《三国志の世界》(人与历史系列),狩野直禎,清水书院,1971年

(61)《三国志》(全十册,岩波文库),小川環樹、金田純一郎译,岩波书店,1953-1973年

(62)《三国志演義》(上、下,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立間祥介译,平凡社,1958年

第(61)(62)均非正史《三国志》,而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译本。

此外,本章主要是在

(63)《シナ中世貴族政治の成立について》,川勝義雄,《史林》,33-4,1950年

(64)《貴族制社会の成立》,川勝義雄,收入第(19)

等的基础上整理撰成的。


[6] 译注:[法]石泰安《公元二世纪道教政治宗教运动评述》(Rolf Alfred Stein: Remarques sur les mouvements du taoïsme politico-religieux au 1 Ie siècle après Jésus-Christ. 1963)。


04


第四章


(65)《中国思想通史》,第二、三卷,侯外庐等,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66)《中国の隠者》(岩波新書),富士正晴,岩波書店,1973年

(67)《范曄と後漢末期》,吉川忠夫,《古代学》,13-3·4,1967年

(68)《世說新語》(世界文学大系),刘义庆,村上嘉実等译,筑摩书房,1964年

(69)《晋武帝の戶調式に就いて》,宫崎市定,收入氏著《アジア史研究》第一,东洋史研究会,1957年

(70)《西晋の田制と税制》,藤家礼之助,《史観》73,1966年

关于户调式的解释,在本书写作完成后,最近又有

(71)《魏晋の占田?課田と給客制の意義》,堀敏一,《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62,1974年

对各种观点进行再检讨,提出了与本书相异的说法。

此外,本章是以第(64),以及

(72)《漢末のレジスタンス運動》,川勝義雄,《東洋史研究》,25-4,1967年

(73)《曹操軍団の構成について》,川勝義雄,《人文科学研究所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念論集》,1954年

等为中心整理撰成的。


05


第五章


(74)《孫呉政権の成立をめぐって》,大川富士夫,《立正史学》31,1967年

(75)《魏晋南朝の門生故吏》,川勝義雄,《東方学報》28,1958年

(76)《諸葛孔明》(桃源选书),宫川尚志,桃源社,1966年

(77)《諸葛孔明》(中国人物丛书),狩野直禎,人物往来社,1966年

本章是以

(78)《貴族制社会と孫呉政権下の江南》,川勝義雄,收入第(18)

(79)《孫呉政権の崩壊から江南貴族制へ》,川勝義雄[⑦] ,《東方学報》44,1973年

为中心整理撰成的。

[7] 译注:原书脱漏作者,今补正。


06


第六章


(80)《中国の仙人――抱朴子の思想》(サーラ丛书),村上嘉実,平乐寺书店,1956年

(81)《抱朴子》(中国古典新书),村上嘉実译,明德出版社,1967年

(82)《抱朴子外篇簡注》(四册),御手洗勝,广岛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1965-1970年

(83)《抱朴子》(中国古典文学大系),本田済译,平凡社,1969年

(84)《王羲之を中心とする法帖の研究》,中田勇次郎,二玄社,1960年

(85)《王羲之》(人与历史系列·东洋),吉川忠夫,清水书院,1972年

本章是以第(79),以及

(86)《劉宋政権の成立と寒門武人》,川勝義雄,《東方学報》36,1964年

(87)《中国前期の異端運動》,川勝義雄,收入《異端運動の研究》,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1974年

为中心整理撰成的。


07


第七章


(88)《劉裕》(中国人物丛书),吉川忠夫,1966年

(89)《玉台新詠集》(三册,岩波文库),鈴木虎雄译,岩波书店,1954-1956年

(90)《梁の武帝》(サーラ丛书),森三樹三郎,平乐寺书店,1956年

(91)《文選》(世界文学大系),斯波六郎、花房英樹译,筑摩书房,1963年

(92)《文選(詩篇)》(新译汉文大系),網祐次、内田泉之助译,明治书院,1963-1964年

(93)《文選(文章篇)》(全译汉文大系),小尾郊一译,集英社,1974年

(94)《文心雕龍》(世界古典文学全集25),興膳宏译,筑摩书房,1972年

(95)《詩品》,興膳宏译,收入《文学論集》,朝日新闻社,1972年

本章是以第(86),以及

(96)《世說新語の成立にめぐって》、川勝義雄,《東方学報》41,1970年

(97)《侯景の乱と南朝の貨幣経済》,川勝義雄,《東方学報》32,1962年

(98)《南朝貴族制の没落に関する一考察》,川勝義雄,《東洋史研究》,20-4,1962年

为中心整理撰成的。


08


第八章


(99)《侯景の乱始末記》(中公新书),吉川忠夫,中央公论社,1974年

本章是以第(97)(98),以及

(100)kawakatsu,Y:La décadence de l‘aristocratie chinoisesous les Dynasties du Sud(acta Asiatica 21,1971) [⑧]

为基础整理撰成的。

[8] 译注:就标题观之,应即川胜义雄本人论文第(98)的法文版。


09


第九至十一章


(101)《隋唐帝国形成史論》,谷川道雄,筑摩书房,1971年

将自五胡十六国经过北朝至隋初的历史展开,作为造就隋唐帝国的过程来加以探究。本卷此部分的叙述,是以此书为基础的。此外还参考了

(102)《中国南北朝史研究》,福島繁次郎,教育书籍,1962

(103)《北魏洛陽の社会と文化》,服部克彦,ミネルヴァ书房,1965年

(104)《北朝经济试探》,韩国磐,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105)《北朝胡姓考》,姚薇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关于均田制,则以

(106)《均田制と租庸調制の展開》 ,堀敏一,收入第(19)

(107)《均田制》,池田温,收入《古代史講座》8,学生社,1963年

等为参考,此外

(108)《中国経済史研究――均田制度篇》,西村元佑,京大东洋史研究会,1970年

为大册的巨著。

(109)《府兵制度考释》,谷霁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与第(11)并为府兵制度研究的基本文献。

(110)《顏氏家訓》(中国古典文学大系),宇都宫清吉译,平凡社,1970年

除译注之外,还有卷端解说,有益于理解颜之推。


三、文化史关系的参考书

 

除在“一”、“二”中已经举出的部分之外,主要仅列示日本刊行的单行本。

 

【思想·宗教】


(111)《魏晋学術考》,狩野直喜,筑摩书房,1968年

(112)《魏晋時代における喪服礼の研究》,藤川正数,敬文社,1960年

(113)《中国古典解釈史?魏晋篇》,加賀栄治,劲草书房1964年

(114)《六朝思想史研究》,村上嘉実,平乐寺书店,1974年

(115)《東洋思想史研究》,福井康順,书籍文物流通会,1960年

收入道教相关论文若干种。

(116)《道教の基礎的研究》,福井康順,理想社,1952年

(117)《道教の研究》,吉岡義豊,法藏馆,1952年

(118)《道教経典史稿》,吉岡義豊,道教刊行会,1955年

(119)《道教史の研究》,大淵忍爾,冈山大学共济会书籍部,1964年

(120)《道教――不死の探求》,H·マスペロ [⑨] ,川勝義雄译,东海大学出版会,1966年

(121)《列仙伝?神仙伝》,沢田瑞穂译,与第(83)合刊

(122)《六朝宗教史》,宫川尚志,弘文堂,1948年;国书刊行会,1974年修订增补版

应一并参考同作者第(6)。

(123)《道教と仏教》一,吉岡義豊,日本学术振兴会,1959年

(124)《道教と仏教》二,吉岡義豊,丰岛书房,1970年

(125)《魏晋釈老志の研究》,塚本善隆,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部,1961年;后收入《塚本善隆著作集》第一卷,打动出版社,1974年

(126)《支那仏教史研究?北魏篇》,塚本善隆,弘文堂,1942年;清水弘文堂,1969年再版

(127)《肇論研究》,塚本善隆编,法藏馆,1955年

汇集僧肇所撰论文的译注及其相关研究。

(128)《慧遠研究》(遗文篇、研究篇),木村英一编,创文社,1960-1962年

(129)《中国仏教通史》第一卷,塚本善隆,铃木学术财团,1968年

(130)《支那中世仏教の展開》,山崎宏,清水书店,1942年;法藏馆,1971年第三版

(131)《考証法顕伝》,足立喜六,三省堂,1936年

(132)《弘明集研究》(上、中),牧田諦亮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3-1974年

关于数量庞大的中国佛教史相关文献,则可见于

(133)《改訂新版中国仏教史》,道端良秀,法藏馆,1965年

(134)《仏教史概説?中国篇》,野上俊静等,平乐寺书店,1968年

等所附录的参考文献。

 

【文学】


(135)《中国散文論》,吉川幸次郎,弘文堂,1949年;筑摩书房,1966年

(136)《吉川幸次郎全集》(第七卷:三国六朝篇),吉川幸次郎,筑摩书房,1969年

其中收入除第(135)外,关于历史、思想学术的考论多种。

(137)《中国文学における孤独感》,斯波六郎,岩波书店,1958年

(138)《中国中世文学研究》,網祐次,新潮社,1960年

(139)《中国文学に現れた自然と自然観――中世文学を中心として》,小尾郊一,岩波书店,1962年

(140)《洛神の賦》,目加田誠,武藏野书店,1966年

(141)《中国文学論集》,吉川幸次郎编,新潮社,1966年

其中收入一海知義《陶淵明論》及高橋和巳《六朝美文論》。文学理论方面,第(94)(95)为基础文献。与第(91)~(93)《文选》相关的文献则有如下:

(142)《古詩選》(新订中国古典选),入谷仙介,朝日新闻社,1966年

(143)《漢?魏?六朝詩集》(中国古典文学大系),伊藤正文、一海知義编译,平凡社,1972年

(144)《漢?魏?六朝?唐?宋散文選》,(中国古典文学大系),伊藤正文、一海知義编译,平凡社,1970年

(145)《曹植》(中国诗人选集),伊藤正文,岩波书店,1958年

(146)《潘岳·陸機》(中国诗文选),興膳宏,筑摩书房,1973年

(147)《陶淵明詩解》,鈴木虎雄,弘文堂,1948年

(148)《陶淵明伝》(新潮丛书),吉川幸次郎,新潮社,1956年;1958年列入新潮文库;后收入第(135)

(149)《陶淵明》(中国诗人选集),一海知義,岩波书店,1958年

(150)《陶淵明》(世界古典文学全集),一海知義译,筑摩书房,1968年(与第(94)合刊)

(151)《六朝唐宋小說集》(中国古典文学全集),前野直彬译,平凡社,1959年

(152)《六朝唐宋小說選》(中国古典文学大系),前野直彬译,平凡社,1968年

在六朝小说选译方面,第(151)和(152)略有出入。

(153)《搜神記》(东洋文库),竹田晃译,平凡社,1964年

 

【美术】


(154)《六朝時代美術の研究》,長広敏雄,美术出版社,1969年

(155)《中国の石窟寺》(世界文化史迹),長広敏雄编,讲谈社,1969年

(156)《中国の仏教美術》,水野清一,平凡社,1968年

(157)《中国石仏像》,北野正男,综艺会,1958年

(158)《雲岡と龍門》,長広敏雄,中央公论美术出版,1964年

(159)《中国絵画史研究――山水画論》,米沢嘉圃,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61年

(160)《增補·漢六朝の服飾》,原田淑人,东洋文库,1967年

(161)《世界美術全集》8,中国Ⅱ,平凡社,1950年

(162)《世界美術大系》第九卷,中国美术Ⅰ-Ⅲ,讲谈社,1963-1965年

(163)《世界美術全集》14,中国(3)六朝,角川书店,1963年

(164)《書道全集》三,(三国·西晋·十六国)、四(东晋)、五(南北朝Ⅰ)、六(南北朝Ⅱ),平凡社,1960-1966年

[9] 译注:应即[法]马伯乐《道教与中国宗教》(Henri Maspero: Le Taoïsme et les Religions chinoises. 1950)。




四、基本史料

 

“一”至“三”中已举出多种译成日语的六朝文献,而历史学方面的基本史料首推正史。六朝时代的正史数量甚多,以下合记其卷数及编著者:

1、《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

2、《晋书》百三十卷,唐·太宗皇帝编

3、《宋书》百卷,梁·沈约

4、《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

5、《梁书》五十六卷,唐·姚思廉

6、《陈书》三十六卷,唐·姚思廉

7、《魏书》百十四卷,北齐·魏收

8、《北齐书》五十卷,唐·李百药

9、《周书》五十卷,唐·令狐德棻等

10、《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

11、《北史》百卷,唐·李延寿

其中1~6及10、11最近有汲古书院影印和刻本,1、4~6、8、9则已出版了北京中华书局的校点本,利用十分便利。此外,已译成日语的部分如下:

(165)《三国志》(中国古典新书),宫川尚志译,明德出版社,1970年

(166)《晋書》(中国古典新书),越智重明译,明德出版社,1970年

(167)《漢書・後漢書・三国志列伝選》(中国古典文学大系),本田済译,平凡社,1968年

(168)《訳注中国歴代刑法志》,内田智雄编,创文社,1964年

收入《晋书·刑法志》及《魏书·刑罚志》译注。

(169)《訳注続中国歴代刑法志》,内田智雄编,创文社,1970年

包括《隋书·刑法志》。为六朝时代刑法的基本资料。关于《隋书·刑法志》,有

(170)Balazs, Etienne, Le traité juridique du ‘‘Souei-chou’’. Leiden, E. J. Brill, 1954[10]

的法语译本。又,关于《隋书·食货志》(六朝时代经济史的基本史料),则有

(171)Balazs, Etienne, Le traité économique du ‘‘Souei-chou’’. Leiden, E. J. Brill, 1952[11]

的法语译本。

此外,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六朝部分,有其并非仅是归纳正史的价值所在。汲古书院影印和刻本(山名留三郎训点)较易入手。又《国訳漢文大成》中收有训读文本。


[10] 译注:[法]白乐日《隋书刑法志译注》,博睿学术出版社,1954年。

[11] 译注:[法]白乐日《隋书食货志译注》,博睿学术出版社,1952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