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中译本)

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老彼得·勃鲁盖尔所画的《巴别塔(英语:The Tower of Babel (Bruegel))》(1563)

巴别塔 (希伯来语:מִגְדַּל בָּבֶל‎,Migdal Bāḇēl)或意译为通天塔),本是犹太教《塔纳赫·创世纪篇》(该书又被称作《希伯来圣经》或者《旧约全书》)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类产生不同语言的起源(英语:Origin myth)。在这个故事中,一群只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从东方来到了示拿(希伯来语:שנער‎)地区,并决定在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够通天的”高塔;上帝见此情形就把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再也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并把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乔治·斯坦纳说,理解即翻译。
我们每天都在和经过翻译的文本进行着“亲密接触”,我们受翻译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翻译”融合在一起。但我们谁也没有把“翻译”这件事放在心上。我们理解“翻译”吗?”翻译“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真的清楚吗?

乔治·斯坦纳,一位“通晓多种语言和博学的人”,在充满困境中完成了《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1970年)这本探寻翻译、语言和文学的本质的专著。《巴别塔之后》试图开拓一个新领域,开创一片新的论证空间。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终于迎来了乔治·斯坦纳作品《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的完整中文译本。对于从事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文学批评和从事翻译实践者来说,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乔治·斯坦纳认为在《巴别塔之后》之前,没有人试图没有作品试图把修辞学、文学史、文学批评、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相互关联并投以全面的关注。没有人试图把翻译置于人类交流的中心进行有序而详尽的探讨,也没有作品试图发掘翻译的局限和语言间转换的潜力,与哲学对意识和意义之义的探究之间最直接、最紧张的关系。
乔治·斯坦纳在《巴别塔之后》试图阐述并不存在“翻译理论”,我们最多能做的只是对“翻译实践”的叙述。而“翻译”本身并不只是简单的“翻译”的行为,即使我们已掌握不同的语言,也不能完全“互相理解”。所以我们还需要将“翻译”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进行理解,“理解即翻译”。

《巴别塔之后》阐述的核心是翻译以正式且实用的方式隐含在各种交流行为中,隐含在每种模式的意义的每次收发中,不管是最广义的符号学层面的意义,还是更加具体的词语交流。理解即破译,听取意义即翻译。因此本质上,翻译行为在结构和执行上的方法和问题完全呈现在言语和写作行为中,呈现在每种语言形象的编码之中。哪怕只涉及一种语言,这种人类言语的基本设置和模式也仍然存在,而语际翻译只是其中一种特别的应用。这个大前提被人们广泛接受。
很多人试图跨越历史时空、社会阶层、文化背景、专业认识在同一种语言内进行交流,他们所遭遇的种种困难被我用来阐明上述论点。具体来说,我希望人们思考语言习惯、有声无声、男性女性之间的极端差异所造成的翻译不足之困境。这不是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甚至也不是人类学(虽然它最具启发性)。这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本能的探索,他们试图发掘深埋的传统,说明男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以爱恨为名的交流中所出现的误会。这个主题对我们了解自己和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隆溪教授认为,乔治·斯坦纳的《巴别塔之后》把翻译放在语言学、阐释学和跨文化研究广阔的背景中来讨论,却绝不是一部所谓的“翻译研究”著作,其价值也远远超过一些徒有虚名的“翻译研究“著作。读这本书,你会叹服作者学识之渊博、分析之精到和洞见之深刻,对人类如何通过语言来相互理解和交往,会有更真确的认识。这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而且一定会得益良多的好书。

我们和乔治·斯坦纳一样希望这本《巴别塔之后》能够引起语言学哲学、思想史、诗学、音乐和艺术、语言学学者——当然最明显的还是译者——的重视。但它同时也恳切地期盼着一般读者,包括所有热爱语言,认为语言经验构成了自己人类属性的人的目光,因为“巴别塔的阴影很可能还会继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扫码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优惠购买

原价:138 元

售价:96.6元

       【新书介绍】           

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美]乔治·斯坦纳 著

孟醒 译

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也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部力著,涵盖语言学、文学、哲学、艺术甚至科技及生物学领域,可谓语言学及翻译理论的一项总体研究。

作者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当代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不列颠学会会员。1929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以德语、法语、英语为母语。先后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经济学人》杂志编辑,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日内瓦大学等知名学府,教授比较文学课程。研究领域涉及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翻译理论等,提出了重要的“翻译四步骤”理论。

斯坦纳著作等身,主要作品包括《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马丁·海德格尔》《语言与沉默》等。2007年,斯坦纳获得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 录

 

第一章 理解即翻译 1


第二章 语言与灵知 55


第三章 语词反对象 115


第四章 所谓的理论 239


第五章 解释学过程 297


第六章 文化拓扑学 445


后 记 511


参考书目 516


索 引 533

—END—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专著推荐 | 穆雷:《中国翻译硕士教育研究》

专著推荐 |  《技术与全球冲突时代背景下的翻译研究:Mona Baker文集》

专著推荐 |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21st Century

专著推荐 | WenYan Luo “Translation as Actor-Networking”

专著推荐 | 胡壮麟先生讲《认知隐喻学》的前世今生

专著推荐 | 黄忠廉《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重磅上市

专著推荐 |  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研究应用:王博、马园艺2020年劳特利奇出版社新书

专著推荐 | 侯国金:《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

专著推荐 |  司显柱:英译汉/汉译英翻译研究功能途径

专著推荐 | 文旭、肖开容《认知翻译学》

专著推荐| 彭文青《互文性:<三国演义>多个英译本研究》

专著推荐 | 李奭学《首译之功: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

专著推荐 | 曹明伦 《翻译研究论集》






点击“阅读原文”点个赞吧,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