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文旅工作交流第11期

安徽文旅 2023-12-25



近年来,长丰县不断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送戏进万村”活动,坚持“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着力做好“送戏+”文章。每年投入经费400余万元,创排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戏剧作品,为基层群众送去高质量文艺作品,年均送戏500余场,年受益群众30余万人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01

创新加法组合拳,培优“送戏+”品牌

一是实施“送戏+景区”工程。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资源优势,打造杨庙镇马郢村“马郢小剧场”,先后推出“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大展、乡村春晚、送戏进万村演出走上大舞台,让乡村旅游业态“热”起来、“火”起来、“潮”起来。充分挖掘造甲乡双河景区、陶楼镇桃花源景区等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融入送戏演出节目内容,唱响文旅发展“好声音”。

二是实施“送戏+非遗”工程。充分发挥279名村级文化协管员作用,挖掘和组织乡村非遗人才参与送戏展演,让火狮、犟驴、剪纸技艺等40多个非遗项目活起来。朱巷镇市级非遗传承人倪国民借助“送戏”舞台,用一面大鼓、一根鼓条、一副简板,将《赞中国》《脱贫攻坚》等50多个自创曲目以安徽大鼓的表演形式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三是实施“送戏+节庆”工程。以“群众在哪儿戏唱到哪儿”为导向,精确把握节庆期间群众和游客的聚集点,提前谋划送戏这门“必修课”,在春节、端午、国庆、草莓文化旅游节、桃花节、樱花节、吴山庙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安排“送戏进万村”专场演出,以线下观赏和线上直播相结合,聚集人气、扩大流量,文化大餐出彩又出圈。


02

统筹供给侧改革,提升“送戏+”质量




一是变“派”为“点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群众想听什么歌、看什么戏,演出院团提前“备菜”,提供形式多样的歌曲、小品、大鼓、庐剧、黄梅戏等“菜单”,供群众自由挑选,按需而演,由政府“派单”变为群众“点单”。应群众需求,春节期间专门安排在全县巡演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庐剧大戏《农运特派员》30场,每场奖补6000元,让更多群众享受高品质大戏。

二是变“粗放”为“精细”。改变曾经刻板的演出宣传和服务方式,更加注重人性化,体现温情与细节服务。提前一周将送戏演出日程表和备选剧目张贴在景区景点、村委会、闹市区和人员密集处公告栏,并安排流动宣传车进村入户宣传。对于偏远地区的村民,免费专车接送。演出现场配备遮阳网和遮雨棚,提升广大群众观演舒适感。

三是变“流动”为“驻点”。打破原有一村一场的传统模式,坚持戏随人走,将新农村居住点、回迁安置小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作为送戏首选“驻点”,让大戏在一个驻点持续辐射发力,吸引更多的群众聚集观赏。当天演出结束后,由主办方及时对送戏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为提升下一场演出水平打好基础。


03

严格全过程监管,增强“送戏+”效能


一是把好送戏院团准入关。充分考虑群众意见,对项目知晓度、满意度、需求度调查论证,将论证意见和民意调查结果融入“送戏进万村”招标需求,变过去“政府招什么群众看什么”为“群众看什么我们招什么”方式。采用综合评分定价方式规范招标采购,确保筛选出高水平的艺术院团参与投标,要求投标供应商至少有20个备选剧(节)目,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

二是把好送戏质量监督关。演出前召开中标院团演出工作筹备会,强调演出内容、演出形式、演出安全,提高主体责任意识。演出期间,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现场监督,核对演出节目,确认演出内容,并随机安排专家指导组现场对各院团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进行评审。演出结束后,及时将演出现场的视频、剧照和相关资料上传省网站,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把好送戏效果激励关。制定《长丰县“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考评细则》《长丰县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根据演出效果及群众评价,每年评选出若干“送戏进万村”优秀演出院团,给予通报表扬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作为下一年度该采购服务项目的加分项。春节期间,举办“送戏进万村”新春戏曲展演活动,集中展示各院团文艺精品,促进艺术交流和业务提升。




责编| 释戒明

审核| 杨旭东

来源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

往期回顾


Review


万亿级产业、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强省“施工图”来了!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广邀群贤!


流量安徽,“人气”何来?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信息不错过


一起去“村”游丨在安徽大口“森”呼吸




发现我们


Contact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