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心柯】黄晓明 & 屠呦呦: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张心柯 艺术学人 2018-10-05

今天,看到一题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的文章,乍一看不禁为作者“心怀天下”的抱负所感动,突然觉得自己好渺小,也觉得如果中国的孩子都是追星族,中国梦还怎么实现呢?可是,如果看一篇文章只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读者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思想,于是我又反复思考这篇文章的某些话,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认为黄晓明代表的精神文明,与屠呦呦代表的物质文明是不需要PK的,而是共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本文用符号不是“PK”,而是代表“和”的“&”。



一,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不重要吗?


文章(以下简称《黄PK屠》)通过两个反问句增强了质疑的气势:“让我不禁以为难道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不是屠,而是黄吗?”“让我不禁以为难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演艺圈推动的吗?”乍看这两句话,我也觉得说的很在理,人得先吃饱穿暖,才能干其他的事。但是,屠和黄二者的比较就真的那么合理吗?屠呦呦的贡献是给人身体上治病,是物质的贡献;黄晓明的贡献是娱乐大众的精神,是精神贡献。难道物质贡献就一定比精神贡献重要吗?虽然马克思也说过,“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从事一切其他的社会活动。”换句话说,人只有身体健康,有病能治,才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屠呦呦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这对人类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但这也只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不能只健健康康、吃饱喝足就够了,人的思想、精神也需要发展,这才是人。不然和健康的动物有何区别?所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的思想、精神,因为思想和精神,人才能创新,而动物只是重复和复制。


并且,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就算是忍饥挨饿、身体病残,有时候依旧可以创造出伟大的文艺作品来。比如,遭遇宫刑的司马迁,在身心受辱的情况下依旧写出了《史记》,举家食粥的曹雪芹依旧写出了《红楼梦》,双目失明的贝多芬依旧创作了许多交响乐,梵高也是在身心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用画笔画出了他独有的多彩世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健康的身体,还是因为他具有自己的思想?如果物质比精神更重要,那我们是否应为鲁迅的弃医从文而倍觉惋惜呢?


笔者认为,健全人的发展是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健全人类的发展也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黄PK屠》的本质观点就是,认为物质文明要比精神文明更重要,这显然是有所偏颇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说明人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只看重“仓廪实”和“衣食足”,而偏废了“知礼节”和“知荣辱”。或许你会说,吃饱穿暖是基础,知礼守节是更高的目标,没有基础,哪来的目标?所以,基础更重要。那我也会说,第一,你在这里犯了基础和目标二元对立的错误,基础和目标都都很重要。第二,难道你会为了吃饱穿暖而去杀人放火吗?难道你会为了功名利禄而去背叛自己的亲人和祖国吗?有时候,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一口饭,而是为了一股“正气”。所以,才会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才会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才会有因痛失家国而画根下无土之兰的郑所南。



二,共同性与差异性:包容还是排斥

《黄PK屠》的作者想来不是一个具有平等价值观念的人,他用了一个特别具有挑衅和讽刺意味的字眼在形容黄晓明:“戏子”。戏子,是古代时期对专业戏曲演员的统称,含有轻视之意。正如“婊子无情,戏子无意”,旧社会人们把“戏子”和“婊子”并称,多认为这些演员逢场作戏,没有真情。这是旧社会的老观念,在现代社会,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科学家就地位很高吗?清洁工就地位低?当然,现在的明星们名利双收,一般人也不会认为他们地位低了,只有那些精神上很“清高”的人才会看不起明星。科学家做实验确实很辛苦,但明星的光环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就像《黄PK屠》中所说:“大众都喜欢树上的果实,不喜欢埋在树下的树根。”我想问问这位作者,你是不是也是“大众”中的一位呢?因为你只看到了明星名利双收的一方面——“树上的果实”,而没有看到明星们拍戏表演时的付出和努力——“埋在树下的树根”。如果当明星那么容易,岂不是人人都能当明星?他们也付出了很多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也做不到的努力,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跳舞的训练,他们拍戏时的危险,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靠自己辛勤劳动和智慧挣得生计的人,而不是轻蔑地称他们为“戏子”。至于明星为什么能挣那么多钱,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人多,明星挣的钱大多是赞助商提供的,赞助商挣的钱是哪里来的?当然是从消费者身上来的,就比如加多宝,13亿中国人,就算是一半中国人不喝,另一半中国人喝,加多宝的利润就可想而知。所以,不要怪明星挣得多,也别眼红,要怪就只能怪中国人多,而明星就那么几个。



《黄PK屠》中还引用了一些话:

第一,“做科研不如演戏的;卖技的不如卖艺的;搞实的不如作秀的;救命的不如搞笑的!”至于这段话,我要说的是:职业无贵贱之分,这段话里明显的是前者(科研、卖技、搞实、救命)具有一种优越性,而后者(演戏、卖艺、作秀、搞笑)好像低人一等似的,现实生活表明,说这些话的人是在自我安慰——阿Q精神胜利法的典型继绍者。



第二,世界辣么大,只许你参观博物馆,不许我追星?《黄PK屠》中信誓旦旦地说:“当欧美的孩子,在假期去博物馆、去参加科普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却在看《中国好声音》,去听各种演唱会,去机场追星!”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你为何不说欧美的那些明星和综艺节目?难道欧美就没有粉丝和追星族?难道中国就没有家长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去博物馆?显然这是作者的以偏概全,自以为是。换句话说,难道欧美孩子去博物馆,中国的孩子也要去博物馆吗?这里有崇洋媚外之嫌。殊不知这些粉丝文化以及大部分综艺节目都是从外国输入的,包括《中国好声音》也是从荷兰的《The Voice of Holland》而来。



第三,同一个世界,应该有不同的梦想。《黄PK屠》在结尾以怀旧的口吻说道:“记得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后理想是什么?十个同学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希望不要有一天,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的回答:‘大明星!’”对于这两句话,乍一看会被他怀旧、温馨的味道蒙蔽双眼,仔细思考,这两句话大有问题,有大问题,甚至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它涉及到的是共同性与差异性、包容性与排他性的问题。

所有中国人都有共同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中国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只属于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梦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空虚的口号,而是由无数中国人的小梦想筑就的。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同样的理想:当科学家——这不是很恐怖的事情吗?谁来种地?谁来制衣?谁来教书?……世界因同一个梦想而发展——人们为同一个梦想而不断创新、进步;世界也会因不同的梦想而丰富多彩——人们在各个领域有所发展、开拓。如果说前一句话:“十个同学中有九个骄傲的回答:科学家”,还可信,因为相信作者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而且那时候科学家也是高高在上的神。而后一句话:十个小学生有九个骄傲地回答:大明星。对于这句话,笔者就不太相信了,因为这也是文章的猜测:“希望不要有一天”。笔者认为,文章大可不必杞人忧天,现在的孩子们都比以前的孩子聪明。

回过头来说,难道每个小学生都照样说相当科学家就完事大吉了?中国未来就有希望了?当然不是!何况,小学生知道什么是梦想吗?或许他们只是觉得好玩,随便一说罢了。笔者二十多岁才有了自己的梦想,所以我认为梦想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明确的。我也听过一段话,说问中国学生以后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说的都是比较高大上的职业,什么科学家、艺术家、领导人之类,否则就觉得不是梦想或者没有面子;而外国学生说的却是理发师、送奶工、农民等非常平常又多样的职业。哪个更人性化、更务实,显而易见。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特点,这些才能决定一个人适合去做什么职业,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现在也应有“因人择梦”。



三,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一个自信、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包容的时候,不会因为你的梦想和别人不同就贬低、歧视你,而会伸出手拥抱不同的你。一个自信、健康的社会也应该是多元的社会,正如自然界的多样性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人类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就是为了不让这种资源消失,而人类社会的差异性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每个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求同存异才是双赢的选择。假如全世界都有一样的文化、习俗,这样的世界岂不是太枯燥乏味了?



《黄PK屠》中问:“我们的民族真的能保持竞争力吗?”我想说的是,中国从不缺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缺的是独立思想和创新思维。正如以前是“中国制造”——人多,劳动力价格低,而现在应该追求的是“中国创造”——印度人也不少,中国要发展就不能只停留在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优势上,而是要在追求科技密集型以及优化服务品质上下功夫。而只有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社会中,人们才会包容差异性和多元性,也才会有创新。



最后,我们以史为鉴:唐代是以诗取士,人们在诗歌里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这是一个思想开放、包容差异的社会,所以唐代能包容各种文化、种族、宗教,人们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宋代是以画取士,相比诗歌的思想性,绘画更具有文艺性,所以宋代一度积贫积弱,承受着外族的侵辱。明代是以文取士,从此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弱,即使有清朝的康乾盛世,也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罢了。如今,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追求梦想的权利和自由,你可以做你的科学家,他可以做他的大明星,你可以当老师,他可以当医生,每个梦想(不影响他人)都值得我们尊重,所以请不要用你的梦想去歧视别人的梦想。套用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认可别人的梦想,但应该尊重别人追求梦想的权利。

作者:张心柯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