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心柯:身体与艺术创作——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为例

张心柯 艺术学人 2018-10-05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题画》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可以用来表现艺术的一个完整的创作过程,从“眼、胸、手”的角度强调了身与艺术创作的密切联系。


首先,“眼中之竹”,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去直观审美对象,通过眼看、耳听、身触等身体感官去选取艺术材料。正如“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眼中之竹强调的就是要艺术家亲近自然、深入生活去真切地感知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材料。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如果他从未亲身体验过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仅凭想象,是无法写出那种“富贵过后是萧条”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感受的。而画家画画,也需要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作,更何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只有仔细观察、真切体验才能掌握丰富、可靠的艺术材料。当然,这里虽然是“眼中之竹”,是用眼睛观察,但艺术创作不可能仅仅只需要眼睛的观察,还需要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甚至整个身体的综合感受。在这里,是素材选择阶段,强调的是身体感官对外在实物的感受,强调的是在场的实在之物。这时的艺术对象还是零散的、杂乱的、表面的。


第二,“胸中之竹”。有了上述素材选择这个阶段,接下来就需要艺术家对所选择的素材进行构思布局了。也就是说,艺术家不仅需要通过“眼中之竹”这个阶段对艺术对象进行直接观照,还要通过“胸中之竹”这个阶段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观照。在这个阶段,艺术家要用审美的眼光对艺术素材进行分析、整理、综合,所以,这个阶段强调的身体器官乃是人的“胸”,也就是“心”。艺术构思的阶段往往能体现出艺术家对人生、生活、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受,是艺术家的内在体验。比如,文学创作不是作家把生活素材呆板机械地记录,更不是胡编乱造,而往往是作家把素材进行整合并形成某种形式结构。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这个典型形象上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劣根性,但他不是某一个人的形象,而是鲁迅将好几个人的特点综合起来形成的。又如唐代王维曾画《雪中芭蕉图》,在一片冰天雪地里,一株碧绿的芭蕉生意盎然,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但王维通过构思将寒冬之雪和亚热带地区的芭蕉这两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突破了时空限制,其中内蕴着一种对永恒之时间与短暂之生命的深深思索。南宋郑所南画兰,根下无土,人问其由,所南回答:“家国都被抢夺了,你不知道吗?”难怪倪云林为其画题诗:“秋风蕙兰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这无土之兰,体现的是所南对亡国的哀思。由此可见,“胸中之竹”是艺术家对艺术素材的构思布局阶段,在这个阶段强调艺术家要用审美的的心胸去处理艺术素材,是将外在的素材内化并升华,赋予其某种“意味”,这里关注的是不在场的虚的艺术对象,并且具有深刻性、整体性、内在性的特点。


第三,“手中之竹。”不管是看也好,想也好,如果不用某种材料把艺术对象表现出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苏轼曾说:“有道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如果一位艺术家不去将自己内心所构思的艺术进行实践的表达,仅仅“形于心”,一方面艺术品的创作没有真正完成,另一方面艺术接受者也无法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评价,整个艺术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可见还要将艺术“形于手”。所以,手中之竹强调是艺术创作的完成阶段,艺术的创作往往需要某种媒介材料,比如文字、纸张、笔、声音、画布、舞台等等,不同的艺术对象需要不同的媒介材料。当然,这里的“手”也不仅仅是“手”,而是代表着在艺术完成时所需要的各种身体器官乃至外在仪器、媒介、材料。一部小说,一幅画,一首歌,一座雕像等等,都必须经由艺术家之“手”将其“胸”中的艺术对象外化表现出来,这里的艺术对象既不是实,也不是虚,而是在场的虚实结合。


综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分别代表了身体在艺术创作中三个不同阶段的重要作用,即眼之审美观察、胸之艺术构思、手之艺术实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阶段形成一个有机系统,才能更好地为艺术创作服务。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严格的先后顺序,这样表达只是更容易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三个阶段是如“盐溶于水”一样的有机一体,正所谓“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体各个部分在艺术创作中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只有整个身体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才能通达至上的艺术境界,所以,宋元君将画图中的那位“解衣磅礴”者,才是“真画者”也。



作者:张心柯,河北清河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研究生。



欢迎关注  文艺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