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边界专题之二 | 艺术的内部挑战

2017-01-04 彭锋 艺术学人

艺术的内部挑战


文 | 彭锋


尽管艺术史本身就是由对边界的挑战与维护、解构与建构推动的,但是只有进入后历史阶段,才只剩下挑战和解构,而不再有维护与建构。 由此,我们可以略过艺术史上各种形式的边界建构和维护,集中考察后历史艺术对艺术边界的挑战。丹托的全部艺术理论都受到沃霍尔(AndyWarhol)的作品的启发,或者说都是在为沃霍尔的作品辩护。 丹托承认,当他1964 年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斯特布尔画廊(Stable Gallery) 看到沃霍尔首次展出的《 布里洛盒子》( Brillo Box) 的时候,就意识到艺术终结了,并开始思考和辩护《 布里洛盒子》 为什么会是艺术作品。 “ 布里洛” 是以色列生产的清洁块,专门用来擦洗铝制品厨具,美国引进后非常畅销,在超市经常有大量成箱的“ 布里洛” 展示。 沃霍尔的《 布里洛盒子》,跟超市里的“ 布里洛” 包装箱在外表上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是,“ 布里洛” 包装箱是用纸板做成的;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是用三合板做成的。 但是,在丹托看来,这不是沃霍尔的《 布里洛盒子》 成为艺术的关键。 1964 年丹托发表了著名的《 艺术界》(Artworld)一文,首次尝试辩护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 是艺术。 在丹托看来,沃霍尔的作品推翻了以往关于艺术的各种界定,完全取消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导致《 布里洛盒子》 是艺术而跟它一模一样的“ 布里洛” 盒子不是艺术的原因,跟审美无关、跟认识无关、跟道德教化无关。 丹托认为,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 “ 理论氛围”(atmosphere of theory),也就是他所说的“ 艺术界” 。 需要注意的是,丹托所说的“ 艺术界” ,并不是艺术作品内部所展开的世界,而是由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等对作品所做解释构成的话语和文本世界,是从外部包围作品的世界。 但是,丹托并不认为批评家可以点石成金,可以任意给某物以理论解释从而把它转变成为艺术作品。 有关艺术作品的理论解释,必须是艺术作品暗示或者呈现出来的,用丹托自己的术语来说,是艺术作品所关涉的, 是作品所具有的 “ 关涉性”(aboutness)的展开。 正因为有了这种“ 关涉性” ,有了批评家由“ 关涉性” 所做的理论阐发,在沃霍尔的《 布里洛盒子》 周围形成了一种“ 理论氛围” ,跟它完全一样的“ 布里洛” 包装纸箱则没有这种“ 理论氛围” ,由此决定了前者是艺术作品,后者则不是。为了证明两个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一样的东西之间仍然有所区别,丹托引用了青原惟信那段著名的语录:“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 亲见知识, 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丹托想以此说明,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就是“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的区别一样,它们在外显的或者可感知的特征上是看不出来的。 从外显的或者可感知的特征的角度来看,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完全消除了。



 

   《布里洛盒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彻底消除了。 尽管沃霍尔的《 布里洛盒子》 是艺术作品,但是跟它完全一样的超市里的“ 布里洛” 包装纸箱依然不是。 而且,丹托的“ 关涉性”概念,还隐含着“ 艺术界” 或者“ 理论氛围” 是由艺术作品指示出来的,因此也可以算是艺术作品所发挥的一种内在功能,而不能完全算是艺术批评家从外面赋予给它的。 正因为如此,迪基(GeorgeDickie)将丹托的艺术界理论视为传统艺术定义理论的最后残余。 传统艺术定义理论都是从特征或功能上来做界定,丹托所说的“ 关涉性” 也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功能,尽管不是审美功能。 在迪基看来,包括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在内的传统艺术定义,都不能将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因为这些定义不完全是起分类作用,还起评价作用,即某物如果符合艺术定义,不仅意味着它是艺术,而且意味着它是好的。 这种将分类与评价混为一谈的定义,永远不可能将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因为艺术作品中也有不好的,非艺术作品中也有好的。为此,迪基主张从程序上来界定艺术。 程序定义只起分类作用,不做价值评判。 只要通过某些必要的程序,某物就是艺术,但不一定是好的。 迪基认为,从定义理论来说,依据程序的定义比依据功能或特征的定义要先进得多。 迪基认为,某物要成为艺术作品,至少必须经过两道程序:首先要是艺术家有艺术意图的制作, 其次要被艺术界接受 迪基偏爱的例子是杜尚(Marcel Duchamp)的《泉》( Fountain), 即那只臭名昭著的小便池。杜尚的《泉》 与同批次的小便池没有任何区别,即使存在某些细微差别也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区别是《泉》 上有杜尚签名。 但是,杜尚的签名并不是《泉》 成为艺术作品的唯一因素,决定《泉》 成为艺术作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它被美术馆即艺术体制接受。 《泉》 通过了两个必需的程序,于是从小便池变成了艺术品。 根据迪基,《泉》 的艺术身份完全是艺术界从外面赋予的,与它自身的功能和特征毫无关系。 这样,丹托艺术界理论中的“ 关涉性” 这个最弱的功能,也被迪基剔除了。某物要成为艺术作品,跟它自身的特征和功能毫无关系。 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彻底消解了。

    

但是,无论是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 还是杜尚的《泉》,它们对艺术边界的挑战都是来自艺术界内部,因为杜尚和沃霍尔都是训练有素的艺术家,而且正因为他们是艺术家,他们的挑战才具有效力。 不是任何人在小便池上签名,不是任何人重做一只包装箱,它们就能被艺术体制接受,进而成为艺术作品。 显然,杜尚和沃霍尔的艺术家身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 然而,杜尚和沃霍尔的艺术家身份的获得,本身又与艺术体制有关。由此可见,杜尚和沃霍尔跟艺术史中的艺术家一样,都经历了接受和挑战艺术边界的过程,在他们之后形成的或者正在形成的当代艺术的某种范式,也可以被认为是新的边界的产生。 总之,在我看来,任何由艺术内部的挑战,都不可能将艺术边界彻底消除,因为这种挑战的力量本身,就源于艺术边界的维持。 如果艺术没有边界,杜尚和沃霍尔就不能拥有艺术家的身份,他们的挑战就自动失去效力。


作者: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艺术边界专题文章精彩回顾

                                                      点击查看原文  


1.彭锋:艺术边界讨论的紧迫性




亲爱的朋友,您好,衷心感谢您的关注!

1.【艺术学人】旨在推送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学科相关的理论、作品、艺术家和活动,以促进艺术学学科的普及和发展。

2.本公众号已受邀入驻搜狐快站、凤凰网·一点资讯等平台,如果您是艺术家或者艺术爱好者,请把您的简介、艺术作品(绘画、文学作品、音乐、表演视频、设计作品)发送至小编邮箱:yishuxueren@163.com吧,我们将为您进行免费宣传、推介。
小编微信:yishuxueren,欢迎交流!


艺术,让人成为人



编辑:张心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