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兰潮涨——秀屿篇



岁月流金,时间见证着奋斗足迹。


2002年2月,湄洲湾畔一座新兴港口城市——秀屿区获批设立。同年10月1日,秀屿区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历史赋予秀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的重任。



栉风沐雨砥砺行,从桑田农陌到产业高地、从荒田滩涂到滨海新城,风华正茂的秀屿区正昂首阔步在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秀屿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标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积极融入“一五二三四”战略,坚持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奏响“科教兴区、海洋富区、工业强区、物流活区、新城旺区”的时代强音,港兴业旺富美秀屿的美丽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01

 提质扩容 科教兴区




教育是民生之基。秀屿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融入“产城联动”大格局,以建设“科教兴区”为引领,全面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幸福的光彩闪耀在每一名学子的脸上。



重教兴教,持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着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提质。近10年,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建成教育类项目256个,新增学位5.85万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



紧扣我市跨溪南进、建设高铁新城,对高铁新城教育配套设施进行规划布局,聚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莆田学校、市实验小学秀屿分校、区第三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多点开花,满园齐放”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结合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打响毓英学校、区实验小学等精品教育品牌,推行“名校+”集团化合作办学模式,让名校长、名教师就在孩子身边,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02

 天然禀赋 海洋富区




秀屿三湾环绕,海洋是这座城市的天然禀赋,滨海风光旖旎秀丽,“海洋文章”特色凸显。



致力逐梦深蓝,向海图强,先后创成全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首批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全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全国双壳贝类主要育苗基地之一。



立足海洋资源,大力构筑“蓝色粮仓”,已形成鲍鱼、牡蛎、海带、龙须菜、紫菜等养殖品种组合的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建区以来水产产量产值稳居全省第二。引进大型深海智能养殖装备“闽投秀屿1号”,全省率先开展“海上风电+海水养殖”融合发展项目,渔业养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启动创建中国鲍鱼预制菜基地,建设全省首个鲍鱼加工科技产业园区,“南日鲍”纳入中欧互认互保地理标志目录,“十全食美”福鲍宴正式推出,全力打响“南日鲍”这一特色海产品牌。



加快创建南日岛“四经融合”先行示范区,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在南日岛海域“落户安家”,依托南日海洋牧场,整合南日岛国家级海钓竞赛训练基地、景观型休闲渔业示范区、国鲍荟展示馆等项目,串点成线打造集生态养殖、渔事体验、渔业交易、海钓运动于一体的精品休闲渔业旅游线路,助推南日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03

 临港兴产 工业强区




作为莆田临港产业主战场,秀屿区坚持产业为基,推行“链式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挖潜增效,海洋、文旅、数字、绿色四大经济释放动能,工艺美术、食品、鞋服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转向高质量。



以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一区六园”产业平台蔚然成形,秀屿是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核心区,石门澳上万亩滩涂地夯成工业熟地,永荣CPL、中锦PA6项目顺利投产,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和锦纶聚合工厂。“中国木业城”“中国银饰之都”“中国民营医疗之乡”等特色产业品牌提质增效,今年,成功举办“七夕”上塘银饰小镇缤纷季活动,与中林集团签订数字化木托盘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建成莆头国林木业城四期,全市首个生命健康小微园区联东U股已签约企业16家,采木网、平行威客获评省数字经济创新“瞪羚”企业 。



“工业强区”激发起全区谋发展、促发展的澎湃激情和不懈干劲。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31.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69.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0.6亿元跨越至2022年的440.8亿元,经济航船不断破浪前行。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产业定位更加精准、项目建设更加有力。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秀屿区正持续集聚热土能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奏响高质量发展之歌。




04

 连“铁”通“港” 物流活区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是民生保障的“生命线”。



城港大道秀屿段、兴港大道、石城疏港路、平海疏港路等主干道建成通车,国道G228、笏石大道开工建设,联十一线加快推进,内陆各镇实现10分钟上高速。眼下,秀屿境内“四横四纵”、外联内畅交通格局日益完善。



立足连“铁”通“港”,秀屿区以莆田火车货运站为枢纽,推动秀屿港、莆头港、化工港、国际物流中心等多港联动,做大物流产业,做强港口经济。



发挥公海铁联运枢纽节点优势,以莆田国际物流港为核心,以智慧电商物流园、栢合冷链等为带动,高标准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完善集疏运体系基础配套“最后一公里”,打通西进东出、贯通南北,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基地。



05

 拉开框架 新城旺区




融入全市“四城辉映”战略部署,秀屿区坚持“北联东拓南进”,突出集中连片开发、产城融合,以城市更新、生态修复为依托,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与高铁片区、土海片区的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互促并进,城市品位越级晋升。



统筹优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商业业态等功能布局,铜锣湾万达商圈日渐成熟,北大附中莆田学校落地揭牌,全省最大三甲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和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优质配套加快推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注重城乡统筹、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镇12村”省级特色试点不断拓展,2片16村市级示范基地创建持续深化,培育省市农业龙头企业50家,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展望未来,秀屿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融入全市“四座新城”“五篇文章”建设,乘胜开启又一个激情迸发、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奋力谱写秀屿“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全新篇章。



编辑:许亦璇

更多资讯





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