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達生《西夏考古論稿》(二)出版

牛達生 中古史研究資訊 2021-12-30


作者: 牛達生

出版社: 甘肅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18-4

字數:486千字

定價:112.00

裝幀: 精裝

ISBN:978-7-5490-126-4

 

《西夏考古論稿(二)》作為《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之一種,由甘肅文化出版社於20184月推出。是以西夏考古、研究為主,涉及西夏考古和西夏歷史文化研究的諸多方面,這部《論稿》是西夏學研究中的優秀成果,既有專題的研究,也有綜合性的闡述,傾注著先生辛勤的勞動,也展示出先生的學術品格,記錄著對西夏社會歷史文化認識的過程,反映出西夏考古在西夏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牛達生,漢族, 1933年生於山西太原,1958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歷史系。先後在寧夏博物館、寧夏考古研究所工作,為西夏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文物考古工作,研究兼及寧夏史地、西夏學、錢幣學、印刷史等,發表論文、報告等180多篇。主要著作有校點本明《嘉靖、萬曆固原州志》(合作)、《賀蘭山文物古跡考察與研究》(合作)、《西夏活字印刷研究》、《西夏錢幣研究》、《西夏遺跡》和《西夏考古論稿》等。參與編撰《古建築遊覽指南》、《中國民族建築》、《中國錢幣大辭典》以及海峽兩岸同時出版的《中華印刷通史》。主持並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拜寺溝西夏方塔》。因西夏木活字的研究成果,獲新聞出版署印刷行業最高獎“畢昇獎”和文化部第一屆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3,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自治區主席聘為寧夏文史研究館館員;任寧夏大學西夏研究院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研究中心學術委員。1998年、2008年,分別獲自治黨委和自治區政府“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2014年,獲寧夏第二屆社科學突出貢獻獎。

   《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富學博士所主持的綜合性學術研究叢書,旨在從不同方面探討絲綢之路的興衰演進及沿線地區歷史、宗教、語言、藝術等文化遺存。該書第一輯計有五種圖書,除上述外尚有王志鵬《敦煌文學與佛教文化研究》、朱國祥、張鐵山《回鶻文佛教文獻中的漢語借詞研究》、楊富學《敦煌民族史探幽》及楊富學、張海娟合撰《從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頭目》,于2016年被立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叢書全部精裝,裝幀考究,設計優美,印刷品質上乘。

 

目錄

 

綜論

西夏學研究與寧夏在西夏學研究中的地位(003

傳統史學對西夏的研究及黑城西夏考古對西夏學產生的重要作用(014

西夏考古發現與研究簡述(024          

黑城西夏文書的發現與研究(031

賀蘭山概況及其在西夏以前的情況(052

 

專題研究

獨具一格的西夏文學(063

簡述西夏舞蹈、戲曲和雜技(076

西夏文字及文物中所見其使用情況(081

淺論佛教不是西夏“國教”(094

從考古發現看紅寺堡歷史的新線索(103

 

石窟、陵寢與寺塔研究

西夏石窟藝術淺述(119

寧夏境內的西夏古塔建築(147

西夏陵考察測繪工作概述160

漫議西夏帝陵建築特點(166

 

官印、擦擦與碑刻研究

西夏官印、符牌淺述(179

漢地小泥佛、小泥塔名稱考——兼論“擦擦”名稱(189

元、明西夏遺民碑刻淺述196

 

印刷術與書籍裝幀研究

西夏刻書印刷事業概述(211

西夏活字印本的發現及活字印刷技術研究(231

淺議王禎《印書法》“界行”與明清活字“行格界線”(251

《觀經》殘頁是佛祖版畫殘片(264

金佛統千佛銅牌是“金屬活字版”質疑(273

元刊木活字版西夏文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發現、研究及版本價值(280

元刊木活字版西夏文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七十六卷考察記(291

西夏文佛經出土于靈武火神廟夾牆中(298

試論中韓金屬活字印刷術起源之爭(302

關於西夏活字印刷研究及其相關問題的討論——兼談媒體對學術研究成果的曲解報導313                     

西夏木活字印本《本續》鑒定的前前後後(323

 

錢幣與貨幣經濟研究

浅论先贤对西夏钱币研究的贡献(335

西夏文字與西夏文錢幣(348

我對西夏文折二“大安寶錢”的再認識356

錢譜西夏文錢幣兩談(360

一座重要的西夏錢幣窖藏——內蒙古烏審旗陶力窖藏(366

從寧夏鹽池縣萌城窖藏錢幣談高麗“三韓通寶”(373

西夏“奲都”年号假钱两种(377

四體“至元通寶”考述——兼論該錢為清末戲作之品(382

對錢產生根源之我見(394

再議對錢——兼述西夏對錢(403

珍惜出土资料写出好的文章(412

我的西夏钱币研究(415

 

其他

《郎君行記》與契丹字研究)——兼談不能在試《郎君行記》為女真字了(423

《“他者”的視野——蒙藏史籍中的西夏》(431

 

附錄:

張樹棟:印刷史上的突破性進展——牛達生《西夏活字印刷研究》讀後感(439

莊電一:何需高揚鞭?“老牛”自奮蹄    ——記“畢昇獎”獲得者、著名西夏學專家牛達生(442

孫繼民、宋坤:《西夏考古論稿》讀後感及補論(455

于光建:西夏文物考古的典範之作——讀牛達生先生《西夏考古論稿》有感(467

楊富學、曹源:植根西夏,惠施泉界——牛達生新著《西夏錢幣研究》(472

 

後記(479

 

後記

 

本書稱名為《西夏考古論稿》(二),是因為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已經出版了我的《西夏考古論稿》。當然,我不會忘記這是在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羅豐所長等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下出版的。應該說《論稿》(二)是完全按照《論稿》模式編排的,是《論稿》的姐妹篇,不存在文章重複使用的問題。所以仍稱《論稿》還是老話,本書所涉及的問題,“都還有再探索的空間”,期望學界朋友多多指正。

所以會有《論稿》(二)出版,是敦煌研究院楊富學教授盛情約稿的結果。今年七一建黨94年之際,富學教授來電說:甘肅文化出版社邀請他編輯出版《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專著、論文集、譯著、譯文集均可,費用由出版支付,要我提供書稿。我和富學是忘年交,是老朋友了,富學年富力強,成果累累,著作等身,在學界廣有影響。這套《絲路研究書系》如能順利出版,于公於私,當然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我欣然接受,並編了本書。

在編輯過程中,我“翻箱倒櫃”,在已有文章中認真甄選,其中有20世紀80年代的舊文,更有近若干年的新作。甄選的原則,就是它對西夏研究是否仍有學術價值,絕不濫竽充數。對入選文章,認真校改,有的還依據新的研究成果做了增補和刪節。對於引文,皆用最好版本校對,因此出現了文章發表在前,引文版本在後的現象。過去,注釋十分簡約,多不規範,這次在重編過程中,所引著作,皆按新的要求注釋到頁,以便查對。

今年12月末,在寧夏大學召開的《西夏文物》編輯出版研討會上,史金波教授談到要出版“西夏學文庫”,已與甘肅文化出版社談妥,希望我供稿。我即談到《論稿》(二)已交富學《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史先生覺得《論稿》(二)放在“西夏學文庫”更為切題,我也同意。繼與富學先生、責編凱旋女士電商,認為《論稿》(二)既然已經編入《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書系》,將其挪出,打亂了原有規劃,似覺欠當。經與史先生溝通,再未提出異議。

筆者注意到,2014年《寧夏社會科學》第5期孫繼民、宋坤二位先生《〈西夏考古論稿〉讀後感及補論》,除對拙著多有肯定外,在“金夏界碑”、“大夏國葬舍利碣銘”給以充分“補論”; 2015126日《中國社會科學網》載有高山杉先生《讀〈西夏考古論稿〉》一文(原刊201432日《南方都市報》),挑出數處不當。對孫、高二位幫助,筆者衷心感謝,並銘記于心,司機補正。筆者雖已過“杖朝之年”,仍感孤陋寡聞,根基淺薄,仍當活到老,學到老,續續充電,以期有所提高。

本書的出版還要特別感謝為本書作“序”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史金波教授。教授稱我為“西夏文物考古的一面旗幟”,實不敢當,只當是先生對我的教誨與鼓勵吧。本書的出版,還得到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自治區考古所、自治區博物館、銀川西夏博物館及寧夏文史研究館有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責編凱旋女士,不遺餘力,認真審閱書稿,提出修改意見,從而保證了書稿的品質。

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的《西夏考古論稿·後記》中,曾提到我的愛妻王玉清女士,在她身患高血壓、類風濕等重病的情況下,仍然承擔了主要的家務勞動,全力支持我的研究工作。可以說沒有她的全力支援,就不會有若干論著的發表。說起來令人痛心,我比她年長8歲,卻在我前走完了她的一生,令人唏歔。借此對她表示深切的哀思,如她的在天有靈獲悉本書出版,當也會感到欣慰吧!近年來,在新老伴曹秋葵老師的全力支援下,保證了我的研究持續進行。電腦能否正常運轉很重要,我在博物館的兒子牛志文是搞電腦的,可算是半個專家吧,他多次為我解除了電腦故障。當然,還要感謝考古所童文成、沙妍、高小敏、柴英在行政事務、查閱資料,列印複印所提供的幫助。

 

牛達生

2015123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