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梅田《葬之以禮:魏晉南北朝喪葬禮俗與文化變遷》再版!

中古史 2023-09-19

葬之以礼:魏晋南北朝丧葬礼俗与文化变迁

李梅田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年4月一版

2022年10月二版

3~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政权割据、人口迁徙、 民族交融以及外来宗教和文化的渗透,共同促成了汉唐之间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从这个社会背景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礼俗与生死观,是考古学的重要任务。

本书通过分析魏晋北朝墓葬材料的类型和文化因素,将魏晋北朝墓葬分为12个区域,分别讨论了各区域墓葬文化的形成与互动。在此基础上讨论汉唐之间墓葬的礼仪空间、丧葬模式和丧葬观念的转变,并对墓室图像、碑铭和器物所反映的南北朝文化交流进行了个案研究。

前言(节选)

死亡与生命一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死亡的方式千差万别。考古所见的墓葬正是关于死亡的遗存,它在形式上只是藏尸之所,但本质上是不同背景下人类社会、文化、传统和信仰的物质载体。它不但是人类物质社会的遗存,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映;不但有关死,也关乎生动的人类社会。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在生死问题上强调现世,主张只有重视现世的生命,才能把握死的内涵。而对今天的考古学家来说,对古人死亡世界的探究,或是进入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墓葬考古学是一门“死亡之学”(Thanatology),它是关于丧葬行为与死亡观念的学科,它除了使我们得以审视活生生的古代社会物质形态,还为我们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三至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政权割据、人口迁徙、民族交融以及外来宗教和文化的渗透,共同促成了汉唐之间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从这个社会背景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礼俗与生死观,是考古学的重要任务。相较于人居建筑、宗教、手工业等遗存,墓葬资料往往能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对墓葬遗存中历史信息的提取和解释是考古学的重要任务。各种自然科学手段的介入已大大增强了墓葬信息的提取能力,很多以往被忽视的信息,在精细的田野操作中被妥善地提取出来,如与墓主个人生活有关的生物特征信息、与环境相关的动植物信息、与精神生活相关的图像信息等。而对考古信息的解释是一个更重要也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人文社会科学领 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都被引入考古学的阐释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墓葬考古研究理论和方法,为我们“由死及生”地探索古代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

目錄

前 言 1
一、生死交互:从礼制视角转向空间视角 3
二、魏晋南北朝研究简史 11
壹 / 北朝墓葬 复杂的地域文化 1
一、墓葬分布 3
二、墓葬文化区的形成 24
贰 / 墓葬时空 时间和空间序列 31
一、洛阳 34
二、邺城 41
三、云代 45
四、幽蓟 49
五、定冀 51
六、并州 53
七、青齐 56
八、关中 61
九、河西 68
十、辽西 74
十一、辽东 78
小结 82
叁 / 墓葬文化 区域互动与嬗变 85
一、曹魏西晋 87
二、 十六国至北魏前期 95
三、北魏后期 101
四、东西魏—北齐周 105
肆 / 汉唐之间 丧葬模式与礼仪空间 111
一、丧葬模式的转变 113
二、丧葬观念的转变:以招魂葬为例 118
三、墓葬形制与文化变迁:以弧壁砖室墓为例 133
伍 / 丧葬图像 墓室图像与文化变迁 147
一、北朝丧葬图像的场景与意涵 149
二、襄阳南朝画像砖与地域文化 185
三、襄阳画像砖中的西曲歌与文康舞 196
陆 / 器以藏礼 随葬之物与礼俗变迁 209
一、曹魏墓之刻铭牌与丧葬名物 211
二、作为祭器的漆器 228
三、乐浪王氏墓志与汉晋大族迁徙 237
四、 六朝墓葬中的反书砖铭 250
图表索引 260
参考文献 262
后 记 285

 记

2019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缪丹女士来访,说我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书《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2009)该出修订版了。我是无意这么做的,因为那是一本很粗糙的书,再怎么修订也不会改善多少。时隔十余年,新的考古材料增加了不少,有些足以刷新我们的认识,而且学界同道者也越来越多,本课题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今非昔比矣。按理说,吸纳这些新发现和新成果后,多少还是应该有一些新认识的,但那将是我下一部书的目标,本书主要还是对前书的扩充和修改,增加了丧葬图像、随葬器物与文化变迁等内容。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部让我自己满意的新书,虽经编辑加工,但本身内容粗糙,改善效果不明显,最多算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吧。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的资助,也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要感谢缪丹女士,在这个不平凡的庚子年里,艰难而高效地完成了编辑出版工作。本门弟子们也积极参与了本书的“纠错”工作,博士生李斌、杨宁波、曾天华,硕士生冯伊帆、闵婕、杨扬、倪伊瑶、徐楚泽等,认真通读了全书,校对了注释,纠正了很多错误,在此一并致谢!

李梅田

记于庚子岁末之中关村大街 59 号

(感謝繆丹女史!)

馬爾沙克《粟特銀器》(李梅田等譯)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