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国内外第一本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专著

赖 鹏 语言服务 2020-01-18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
2003年,我国著名语用学家何自然教授最早将模因论引入我国,并于2005年最先在国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2014年10月,何自然、陈新仁等著的《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从理论建构和应用探讨两方面系统地研究语言模因的专著。2015年9月,该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2015年1月,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副教授赖鹏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上发表《〈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评介》一文,指出本书的若干亮点(节选):

1亮点一该书突破了国内此前为数不多的模因论著的一方面在于,不只停留于对现象的描写,而是探究了语言模因的实质。
国内已有的对模因的研究大多数偏重对现象的描写,虽为语言模因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对语言模因的实质性问题(比如其形成与传播、其意义与理解,及其修辞机制等等)缺乏充足的探究和解释(何自然等,2014:3)。这些问题在本书中则得到了充分的探讨(分别见第四、五、六章)。并且在这种探讨的基础上拓展到语言模因在各领域的应用(分别见第七、八、九章)。该书各章的作者们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是何先生2012年领衔成立的语言模因论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他们在何先生的指点下强强联手研讨著述,对语言模因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建构,如桂先生在《序》中所言,该书体系完备而组织严密,涉及语言模因的各个领域,覆盖面甚广: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到其运作机制的产生,再到应用于各相关领域。由此可见,该书不但分析现象,而且探讨本质;不停留于单纯的理论构建,而是尝试多领域的拓展应用。

2亮点二该书各章提供了丰富时新的语言模因实例,对模因理论和模因应用的阐释均深入浅出。

比如“高富帅”“白富美”“打酱油”等一度流行的热词,“不明觉厉”“累觉不爱”等最新的网络流行语,“甄嬛体”“陈欧体”“元芳体”等被国人大量模仿复制的语言格式,“××控”“×二代”“最美××”“中国好××”“中国式××”“舌尖上的××”和“×× Style”等等与网络媒体或社会事件紧密相关并被大量仿制运用的语言模因,均在本书中被灵活运用以阐释关于语言模因的各种学术概念。书中例举的以《沁园春•雪》为模因模仿而成的《沁园春• 霾》更是显示了其语言模因实例的时新性和语境化特点,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语用含义。

3亮点三该书各章有机融合了模因与语用或语境的联系,横向拓展了考察模因的角度和视野,构筑了模因理论与语用理论之间的桥梁。

虽然书中没有特定的一章专门论述模因与语用的联系,但是书中多个章节中穿插突显了模因的不同侧面与语用或语境的关联,因此该书各个章节既能独立成篇又在互相间具有有机的联系,相辅相成前呼后应构成具有系统性的一体。如,第二章中涉及语言模因在复制过程中模因宿主抱有的三种语用态度以及语言模因的社会语境化问题;第四章中提及模因载体的经济性,论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这样一条语用原则,突显了语言模因载体的语用特征,并且归纳了语言模因传播的四种触发语境;第五章论述了两种语境在语言模因理解中的作用,基于语用学上的关联理论阐释语言模因的理解机制;第六章阐释了语言模因修辞与语用省力原则的关系及语言模因修辞与交际语境的关系;第九章论及模因潜势信息选择的语境条件及主体期待发挥的语用功能;第十章强调可以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和解释各种语用现象。

4亮点四该书在多个章节中结合了认知语言学方面的成果来阐释模因,体现出了跨界结合的学术前瞻性和学术包容性。

比如,第48页对语言模因传播的触发语境之一(认知语境)进行了论述(第四章);第63~67页谈及模因理解过程的认知加工情况及其传达的认知效果(第五章);第75页在论述模因分类时根据认知语言学上的“象似性”概念提出了象似模因这一类别(第六章);第108~111页提及了认知语言学对二语习得过程的解读,涉及“原型型式”这样一个认知语言学概念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论及外语课堂中模仿的认知处理过程(第八章);第126页阐述模因从弱势转为强势的三种策略之一:认知失协策略(第九章)。这种跨界融合和有机穿插赋予了模因研究更宽广的视域,对未来研究深具启发。

5亮点五该书大胆地展望了模因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与其他语言学分支相结合的设想,体现了其开放性的学术态度。

比如,模因理论引入国内后与语用学的结合在本书的主要著者何自然先生等的引领下已有十余年历史,他与其他著者在本书最后一章中指出,除与语用学结合之外,未来还可将模因与历史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也可将模因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或与文化进化研究相结合。这种学术视野上的前瞻性和包容性为未来的语言模因研究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必将引领出语言模因领域的更多跨界合作成果。

综上所述,《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一书向读者揭示了语言模因使用的社会价值、语用功能和认知效果等等,既搭建了模因的理论框架,又突显了该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既描述了语言模因现象,又探究了语言模因本质。全书在学术方面很具有权威性和突破性,在章节的前后呼应方面具有有机性和关联性,在例证方面颇具丰富性和时尚性,在阐述方面则相当具有可读性和启发性。它将模因理论与模因应用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的构建,通过现象深入本质,确定了模因研究的主体框架和未来方向,做到了理论和应用的一体化;它将国外的模因理论与国内的语用学研究相结合,以国内时新流行的语言模因为例进行学术角度的阐释,实现了国外理论的本土化。诚然,该书是作者们为语言模因论首创的体系,在当前模因论尚未完善、成熟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语言模因论中一系列深层的问题,如语言模因与文化进化的关系、语言模因的单位的确定、语言模因的表征等仍待作者们今后进一步探索。

本文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节选)。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作者简介:赖鹏(1971—),女,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副教授,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

出版信息
作者:何自然、陈新仁等书号:978-7-5668-1032-8价格:29.80元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内容提要
本书借鉴国内外模因论多年来研究中形成的诸多共识,审视和阐释语言—语用现象,建构语言模因论的基本框架,探究语言模因论的术语体系、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对语言模因的若干实质性问题(如语言模因的形成与传播、语言模因的意义与理解、语言模因的修辞机制等)予以更为充足的探究和解释。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教授为本书作序。
作者简介
何自然,1937年出生,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语用学创始人,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国际知名语用学家。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1988),出版其他有关英语语法及语用学的译著、论著及合著十多部,入选2008年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学学科)。
陈新仁,1967年出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East Asian Pragmatics及《外国语文研究》主编。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参编30余部教材、教辅或词典,独著、合著11部,入选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目录
总 序前 言第1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标1.3 本书结构第2章 语言模因概述2.1 模因的定义2.2 模因与基因的异同2.3 语言模因2.4 语言模因表征2.5 小结第3章 语言模因的类别3.1 按模因表征的形式与内容分类3.2 按模因的传播力度分类3.3 小结第4章 语言模因的形成与传播4.1 语言模因的形成条件4.2 语言模因的传播渠道4.3 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与方式4.4 语言模因传播的触发语境4.5 语言模因的衰减与消亡4.6 小结第5章 语言模因的意义与理解5.1 语言模因的默认义与浮现义5.2 语境在语言模因理解中的作用5.3 推理在语言模因理解中的作用5.4 基于关联理论的语言模因理解机制5.5 小结第6章 语言模因的修辞维度6.1 语言模因的修辞形式6.2 语言模因的修辞功能6.3 语言模因修辞与语境6.4 小结第7章 模因与翻译7.1 模因翻译论7.2 模因与翻译策略7.3 模因与翻译互文性7.4 模因与翻译教学7.5 小结第8章 语言模因与第二语言习得8.1 语言模因的进化过程与第二语言发展过程8.2 语言模因论与第二语言概念系统发展8.3 语言模因论与外语教学8.4 小结第9章 语言模因在媒体语言中的运用9.1 语言模因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9.2 语言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9.3 语言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的运用9.4 语言模因在手机祝福短信中的运用9.5 小结第10章 余论:我们赖以生存的模因10.1 研究总结10.2 对语言模因论的重估10.3 语言模因研究的未来路向10.4 结束语参考文献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