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渔村少年为何在大陆戎马半生不改乡愁?【大道同行·台盟篇】

台盟 2022-05-12


来源:中新视频

者按:
在中共百年奋斗历程之中,有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极具影响力的社会贤达、工商业者,有怀揣救国兴国之志的知识分子……中新社十集微纪录片《大道同行——百年风华谁与共》,摄制团队奔赴十多个省份,与近四十位名人之后、历史亲历者、党派高层、资深专家等面对面倾谈,以讲故事的方式为你呈现百年风华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与中共“同心奋斗”的精彩历程,敬请关注。
“这个照片就是在茶话会上,邓小平同志和我父亲见面握手,说向台湾同胞问好,我很惦记他们。”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蔡啸之女苏辉回忆道。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一纸《马关条约》让台湾进入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代。 苏辉说,父亲蔡啸出生在台南的一个小渔村,家庭穷苦养不起他,父亲就被送给了别人家当养子。“在日据时代,上学也很受欺负,日本的孩子对台湾的孩子是很瞧不起的,恨不得就是二等公民都不算,所以他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不忍了,自己一个人坐船就跑到了福建。”

1934年春,初到厦门的蔡啸满怀一腔爱国热情,到国民党部队参军,却被当局当作日本特务关进监狱,遭到严刑拷打。“他不明白,我到了大陆也是中国人的地方了,也是中国人的部队了,为什么他们还要就是欺负他?对国民党太失望了。”苏辉说。
出狱后,在挚友廖青的介绍下于1937年8月加入新四军,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
 苏辉说,参加新四军后,父亲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他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庭,有困难大家都会帮助他,而且大家非常平等。这点对她父亲的心灵撞击非常大,他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整个人蜕变成了一个革命战士。
 1945年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马关条约》作废,国民政府接收台湾。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屡战屡败。1949年,蒋介石命令国民党部队逐步撤离大陆退守台湾。 苏辉说,父亲参加了非常多的战役,因为他是新四军(后来的解放军)“三野”,渡江、淮海这些重大战役当中,他都是冲锋在前的。肩膀上的枪伤子弹一直带到去世,在身体里没有出来,但是他不后悔,他觉得他为中国解放战争或者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做出这个努力,他觉得特别自豪。

1950年前后,随国民党去台的军政人员约200万人。从此以后,一湾浅浅的海峡,隔开了两岸。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说:“老蒋当时败退到台湾就非常生气,他跟疯了一样,他在1950年出了一本书叫做《反共抗俄基本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有一支台湾队,整个成员都是台湾老兵。有一部分就到了上海,到了九兵团的台湾干部训练团,那么当时团长是蔡啸。”

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精兵集结东南沿海,兵锋直指台湾岛。然而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令武力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暂时搁置。
“最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那么到1955年前后,周恩来总理几次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两次做报告,都提到了,不排除用和平的方式来解放台湾。”汪毅夫说。
苏辉说,后来很长很长时间都是宣传,要让台湾的老百姓、大众了解祖国大陆欢迎大家,希望台湾同胞能够回到祖国大陆,所以这是逐渐的一个过程。
苏辉表示,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台盟进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父亲在台盟中央主席的岗位上,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到这项事业当中。国家的发展过程当中历次重大的事件,台盟都是全部参与了。

1979年1月1日清晨,与厦门隔海相对的金门上空,传来了厦门前线广播站播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这一次,驻扎在金门的国民党部队听到的不再是敌对喊话,而是大陆人民对骨肉同胞的亲情呼唤。
汪毅夫指出,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在两岸关系史上、在对台工作史上是一座里程碑,“然后接下来小平同志就很明确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这种构想等等。”

台盟盟员张金凤回忆,《告台湾同胞书》发布时,她们在香港朋友接机的车上听到广播,丈夫很是激动。
张金凤说:“我公公从小就跟他们讲说我们家是在‘唐山’,台湾讲大陆是‘唐山’,他说我这一辈子没有机会去,你们是哪一位有机会就要回去看看。他说我们的机会来了,看这个情况会打破这个禁忌的。”

1981年国庆前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就台湾问题发表九条谈话,史称“叶九条”。其中提到:“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用最大诚意争取台湾同胞的民心。
张金凤说:“在‘叶九条’发布了以后,我们更积极地想要回来定居。一直到1984年才办成功。当初台湾还是在戒严当中,怕被当局发现又扣回去,扣回去了就去唱‘绿岛小夜曲’了(被关入绿岛监狱)。我们进到广州的(罗湖)海关的时候,证件都是办单次的。”

苏辉拿出了一张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和蔡啸的合影。“小平同志很亲切地向台湾同胞问好,说很惦记他们。”在苏辉看来,从中央领导对台湾同胞的关心角度,这张照片也是一个见证。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机场、车站、码头……每一次亲人重逢,都是一次悲喜交集的潸然泪下。 汪毅夫感叹,两岸隔绝曾造成多少人间的悲剧。而终于,两岸的老兵都能回去了,这种互动是良性的互动。
 “我父亲再也没回去过,我觉得他的心情肯定也是这样的。就是我不能回去,但是我一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多一点儿的老乡回去。”苏辉说,她们每年都组织一些老台胞回岛内去家乡去,也有很多老人都不在了,回去也是到祖坟上去磕个头。
从1987年两岸正式拉开交流序幕,到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再到2008年实现“两岸三通”,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日益密切。一路走来,一批批台胞加入其中,为促进两岸互联互通、尽早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苏辉说:“中共的善意始终没有断,我们始终在摇这个橄榄枝,台湾同胞你们要回到祖国大陆,一直希望他们能够呼应。台盟它本身都是台湾省籍人士组成的一个组织,因此我们跟岛内来的台胞有一层天然的亲情,一直到现在以至于再往后我们仍然是一个沟通的桥梁。”

苏辉指出:我们的使命就是最终要实现祖国统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苏辉说:“我们只是历史长河当中的一分子,我们要接好这个棒,同时要传好这个棒,亲人团聚,祖国能统一,这也是我们的梦想,我相信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重温【大道同行·台盟篇】台湾渔村少年为何在大陆戎马半生不改乡愁?↓↓↓




原标题:《【大道同行·台盟篇】台湾渔村少年为何在大陆戎马半生不改乡愁?》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萌小宣



● 台盟十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

● 台盟十届十七次中常会在京召开

● 台盟中央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

● 纪念台盟成立74周年暨谢雪红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 苏辉一行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视频 | 一轮明月照家国——台盟中央与您“视频连线”庆中秋、祝团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