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科学家第四期演讲活动“你和世界,我想一起守护”圆满落幕

我是科学家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19-05-09

9月2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的“我是科学家”演讲第四期在北京市77文创园剧场成功举办。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出席活动。活动现场,演讲嘉宾围绕“保护”这一主题进行了系列演讲,从各自的工作领域出发,探讨了如何更理性地保护自己、同类和世界。

 

我是科学家第四期演讲嘉宾。左起:陈志、贾云竹、陈代杰、李彬彬和贾峰。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专家李彬彬进行了题为《自然保护,有太多美好的误》的演讲。从鸟类到大熊猫,李彬彬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的研究工作。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项可以常常接触动物的温馨工作。然而,不同于人们的想象,这之中会有死伤,会有遗憾——保护虽是个温暖的词,但保护研究却有它冰冷的一面。

 

以在野生大熊猫保护的工作为例,大熊猫栖息地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虽然目前野外大熊猫的数量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栖息地被公路、建筑等人为因素隔离开来,它们被隔离成很多小的种群,这样的小种群难以应对环境变化,容易发生短时间内快速减少的情况,形成局部灭绝的状态。


演讲嘉宾李彬彬:《自然保护,有太多美好的误解》


“栖息地的面积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当它的碎片化导致种群之间没有办法互相交流的时候,小种群受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哪一天一个疾病或者一个自然灾害来袭的时候,它们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很可能一下子全部都没有了。”李彬彬说,“自然保护不意味着人与动物的对立,而是探寻两者和谐共处的可能。”


演讲嘉宾李彬彬:《自然保护,有太多美好的误解》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带来了题为《急救,给生命第二次机会》的演讲。他有两个身份:一方面他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生,负责在将病人送到医院前对病人进行抢救;另一方面他是急救医学的科普工作者,到企业、学校或在媒体上教授急救知识。

 

演讲嘉宾陈志:《急救,给生命第二次机会》


在工作中,陈志接触了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有因为家属的错误认知和操作导致病患病情加重最终抢救失败的案例,也有在经过急救培训后,普通人通过徒手心肺复苏延长病人生命,并最终等到了医生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


他希望越来越多人能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和理念,“死亡和生存其实往往只有一墙之隔,有的时候是一堵厚厚的墙,但有的时候只有一层窗户纸那么薄。用科学的急救方法捅破这层窗户纸,就可以挽救生命。掌握急救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挽救生命,更能改变很多普通家庭的命运。”

 

演讲嘉宾陈志:《急救,给生命第二次机会》

 

“人口老龄化”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未来我们该如何养老?是否要寄希望于专业的养老机构?在北京协力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社会建设专门委员会秘书长贾云竹看来,好的照料经济,永远要有情感在里面。当你对别人有很强的依赖时,家人是最好的照料者。

 

演讲嘉宾贾云竹:《老龄人需要保护,照料者自己也需要》


作为社会老年学的研究工作者,贾云竹一直在做的是跟养老相关的政策研究和社会行动,比如最近在做的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项目,就是希望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和他们的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她看来,照料老年人和孩子很像,但又有所不同:照料老人的压力会更大,因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希望,但衰老却会让人感觉无助;此外,由于文化的原因,照料者往往很难得到正向的激励反馈,也很难得到社会上公允的认可和制度上的支持。她也在现场分享了和“家庭照料者”有关的故事和经验,如何从服务、环境设施、制度支持和心理等层面帮助家庭照料者更好地照料老人同时保护好自己。

 

演讲嘉宾贾云竹:《老龄人需要保护,照料者自己也需要》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细菌耐药性研究与新药发现”实验室主任陈代杰带领大家回顾了人类与细菌抗争的历史。陈代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菌的耐药机制”,他和世界上许多科学家一起,在研究细菌是如何对抗抗生素,它们的耐药性是如何产生、传播和泛滥的。

 

演讲嘉宾陈代杰:《细菌和抗生素在博弈,我们该怎么办?》


在陈代杰看来,人类与细菌博弈是一个永恒的博弈。要在细菌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做的有很多:不仅要坚持不断地研究、开发新的抗生素,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超级细菌疾病。“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保护我们正在应用和正在开发的抗生素,让它们能持续有效地杀灭细菌,始终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演讲嘉宾陈代杰:《细菌和抗生素在博弈,我们该怎么办?》

  

在题为《打开“邻避”之门,我们需要什么钥匙?》的演讲中,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从政策、心理、公众教育等多种层面阐述了“邻避”问题的解决之道。作为资深的环保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贾峰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城市中垃圾焚烧站的建设。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其中,“邻避效应”是无法回避的难点之一。


演讲嘉宾贾峰:《打开“邻避”之门,我们需要什么钥匙?》


项目都是很好的,只要不建在我家附近就行”,这是公众对很多大型设施的评价,这些大型设施包括化工厂、核电站,也包括垃圾焚烧厂。NOT IN MY BACKYARD——别在我家后院,中文叫“邻避”效应,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来愈演愈烈的问题。

 

“环境保护”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贾峰看来,这一变化有其乐观一面:它是随着环境知识的获取、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环保意识加强等等变化而产生的综合结果。“每个人有权利期待在一个更优美的环境里生存,但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也有义务为了环境的改善,做一份自己能够做出的贡献,这样才能达到权利义务的高度的统一,那么良好环境到来那一天就指日可待了。”

 

演讲嘉宾贾峰:《打开“邻避”之门,我们需要什么钥匙?》

 

主题演讲结束后,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为现场科学家颁发聘书并进行合影留念,并希望活动能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科学家来到“我是科学家”舞台,分享和讲述自己的科学故事,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为现场科学家颁发聘书。


未来,“我是科学家”系列演讲将会持续举办。“我是科学家”内容平台将聚集更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一同探索科普之路,建筑完善的科普传播体系。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与现场科学家合影留念。左起:陈志、李彬彬、郑凯、陈代杰、贾云竹和贾峰。


这期活动没能入选的粉丝们不用难过,扫描vphoto二维码,查看现场精彩照片。



接下来,5位科学家的回顾视频也将逐步放出,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科学家点评2018年诺奖

作为全球科学界最盛大的事件,每年的诺贝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面对地球上最重要的科学盛事,“我是科学家”怎么能错过?

在公布诺奖的这三天:10月1号、2号和3号,“我是科学家”将为大家带来科学家点评2018年诺奖,所以文章会延迟发布,敬请期待吧~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点个赞吧


【拓展阅读】我是科学家第三期演讲活动“新技术·新人类”圆满落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