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左文文:锁定119亿光年之外的黑洞

麦芽杨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10-01

7月20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十三期活动

“以我微光”



本期演讲嘉宾


左文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



左文文预告视频:


“我的研究领域就是‘黑洞’,主要是探究黑洞的质量如何测量,以及黑洞与它所在的寄主星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茫茫宇宙中,有很多黑洞——其中,119亿光年之外,有一群产生于宇宙早期的超大质量黑洞,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左文文有关。“也就是说,我现在看到它的光,实际上是100多亿年前它所发出的光。”——听起来有点像考古。


事实上,在左文文看来,这项研究工作也确实和考古相似。不同的是,考古是拿铲子一层层挖掘泥土或化石,从而得知很多年前此处发生的事情。而研究黑洞,则是通过分析光的信息,知道黑洞的质量有多大、黑洞周围有些什么样的元素、综合大样本分析黑洞的成长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


黑洞不是孤立存在的 | 图片来源:NASA


“黑洞不是孤立存在的,目前我们认为几乎每一个有核球结构的大质量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通过研究黑洞自身的性质研究星系的性质,比如说,星系每一年能诞生多少恒星?星系的颜色是怎样的?星系当中有多少元素?去研究黑洞性质与星系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回答‘星系跟黑洞之间究竟是不是有什么共同演化的关系’,这其实也对回答我们自己‘银河系从哪来’有一定的帮助。


“当你想研究恒星,当你想研究我们自己,当我们想研究星系的时候——你绕不过的一个弯就是黑洞了。”在左文文看来,在研究宇宙演化的过程中,“黑洞”有独特的优势。“它发光的强度很强,让你既能看到很遥远的黑洞,也能看到很近的黑洞,你就能够建一个很庞大的样本——就像你既能够看到非常原始的猿猴,又能看到现在的人,而且每个阶段还都不缺,你就可以研究‘人是怎么演化过来的’——换成别的天体就比较难,但黑洞就不一样,因为它太亮了,就像灯塔一样,能够标定在宇宙不同年龄阶段黑洞的样子,是用来研究宇宙演化一个很好的工具。


全球首张黑洞照片 | 图片来源:wikipedia


除了科学研究,“科普”也是左文文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座、演讲、公益课程……都是她探索过的形式。“我现在有时候出去做一些科普工作,就讲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讲如何做科创,或者是把天文学当中很有意思的那些故事跟大朋友小朋友去讲,偶尔,我会感觉一直在抽空自己。”除了抽空的感觉之外,有时看到那些小朋友求知的脸,左文文也会想起曾经的自己,会有很多其它方面的收获。“这时候就会想,你做这些事情的初衷,或者是你最想呈现给别人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这样冰山一角,你还有很多、很多东西要呈现给大家。


7月20号,欢迎来上海科技馆,听左文文老师聊聊黑洞的故事。


7月20日下午14:00-16:30

上海·上海科技馆上海·7号门 行政楼报告厅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截止到7月19号)

报名成功者将在7月19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参与



精彩直播同步上线

请关注“我是科学家”在

一直播、哔哩哔哩、网易官方主页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科学家演讲,我要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