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Omicron来源的奥秘

Pei Du TheInnovation创新 2022-04-25

导 读

最近在全球迅速传播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有许多标志性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几乎从未在以前的变异株上发现,这意味着Omicron很可能不是近期流行株的后代,而是有着更加复杂的来源和进化途径。那么,Omicron究竟从哪里来?本文通过总结现有依据,阐述了关于Omicron来源的多个假说,并提出了新的可能性。


图1 图文摘要


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上,有许多在之前流行的变异株上几乎从未见过的标志性突变位点。病毒进化分析表明Omicron的祖先可能要追溯到2020年上半年流行的毒株,我们熟知的Alpha,Beta,Delta等毒株其实都是Omicron的“兄弟姐妹”而不是“父母”,而且Omicron还有更加复杂、神秘的来源。目前,关于Omicron的来源主要有3种假说,分别是隐匿传播假说、免疫缺陷患者假说,以及动物来源假说

首先,隐匿传播假说的存在,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Omicron为什么会突然横空出世?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它藏在什么地方?隐匿传播假说认为,Omicron在暴发之前,可能在一个相对偏远、封闭、与外界交流比较少的地方进行了长期进化,但由于核酸检测不足而没有被及时发现。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交通不便、核酸检测不足的地区。其实,2021年7月在南非发现的一个毒株可能就是一个被偶然发现的Omicron祖先。该毒株的S蛋白上带有20个突变位点,其中7个与Omicron重合,且包含一个标志性位点N856K,表明该毒株可能是Omicron的祖先之一(图1)。

然而,隐匿传播假说没有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这些标志性突变位点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针对这个问题,一些科学家提出,Omicron可能来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众所周知,HIV能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但大部分HIV感染者其实依然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HIV感染者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其免疫系统难以彻底清除新冠病毒,因此新冠病毒可能在体内长期存在并且不断突变。这个过程,就像猫鼠游戏一样,免疫系统会不断攻击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会不断变化以逃避这种攻击。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新冠病毒完全能够积累足够多的突变。事实上,在HIV感染者体内已经发现了一些带有Omicron标志性突变的毒株,为这种假说提供了佐证。

还有一些标志性突变把Omicron的来源指向了动物,特别是小鼠。当新冠病毒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时,会出现许多小鼠适应株。其中,除了N501Y,还普遍存在Q493R和Q498R突变,而这两个突变正是Omicron的两个标志性突变。这一情况说明,Omicron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感染过小鼠,并且在小鼠体内发生适应性进化后,又回传给了人类。由于许多野生动物(如北美白尾鹿)也可以感染新冠病毒,同样的回传也可能来自其它野生动物。此外,蝙蝠和穿山甲体内的新冠相关冠状病毒(Sarbecovirus)上,也能零星发现Omicron中的标志性突变。考虑到这些病毒与新冠病毒具有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也不能排除Omicron来源于某种未知的Sarbecovirus的可能。



总结与展望

Omicron的来源可能非常复杂,现有的线索指向隐匿传播、免疫缺陷患者,以及动物来源3种途径。因此,需要对Omicron的可能来源进行研究,以揭示新冠病毒的进化与选择压力,进而对新型突变株的产生进行预判。在无法准确预测病毒突变方向的前提下,维持目前的清零政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及时阻断病毒的传播。同样重要的是,需要疫苗的公平分配和全球的普遍接种,这样才能建立起覆盖全人类的免疫屏障,以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变异。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2)00002-9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一期以Commentary发表的“The mysterious origins of the Omicron variant of SARS-CoV-2” (投稿: 2021-12-15;接收: 2022-01-08;在线刊出: 2022-01-13)。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2.100206


引用格式:Du P., Gao G., Wang Q. (2022). The mysterious origins of the Omicron variant of SARS-CoV-2. The Innovation. 3(1),100206.



作者简介


王奇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病原感染与抗体干预策略,先后揭示MERS-CoV、SARS-CoV-2等冠状病毒受体识别机制及跨种传播机制,建立人源抗体快速研发平台并成功获得针对SARS-CoV-2、寨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高效人源中和抗体。作为重要骨干,研制的新冠肺炎治疗性抗体已获得美国等多国紧急使用授权。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荣获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2019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作为中方专家组成员,参加WHO专家来华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科研合作预备性磋商,以及中国——WHO新型冠状病毒溯源联合研究。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病毒存在自身的兴衰规律

武汉新冠康复者体内中和抗体可持续多久?

法匹拉韦抗新冠病毒作用机制:诱导突变还是终结?

The Innovation | 新冠病毒源于自然界的科学证据

The Innovation | 气候变化、环境因素与COVID-19,我们该如何应对?

The Innovation | 一种潜在的新冠病毒通用疫苗

The Innovation | 空气质量和环境温度对新冠肺炎患者有何影响?

The Innovation | 全民核酸检测:一种亟待探究的新冠控制策略

The Innovation | 环境温度对新冠肺炎传播速率的影响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们来自全球29个国家;每期1/3-1/4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78个国家作者引用。目前有190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1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从此走起。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2期

第2卷第2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