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 流感与新冠共存,人类准备好了吗?

YH Bi & J Yang TheInnovation创新 2023-03-27

导 读


20世纪以来人类至少经历了5次传染病大流行,包括4次流感大流行和当前正在发生的由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疫情。两类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并有重叠,且均能感染人类。其中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一定时期内伴随人类。本文提出:这两类病毒的共存和共感染,将影响病毒的遗传演化、重组和重配等变异动态,改变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模式,加重公共卫生负担


图1 甲型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共存和共感染


20世纪以来人类至少经历了5次传染病大流行,给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伤害。前4次主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造成,分别是1918年的H1N1、1957年的H2N2、1968年的H3N2、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以及2019年末至今仍然继续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宿主范围交叉重叠明显。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包括禽类、哺乳动物、啮齿类动物等;自然宿主是野生涉水禽,H1-H16和N1-N9亚型的流感病毒都有在野生鸟类中分离或鉴定到;家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部分禽流感病毒可跨种传播到哺乳动物,甚至感染人,如H5N1和H7N9;人季节性H1N1和H3N2甲型流感病毒长期在人群中流行;猪群由于可以感染禽和人季节性流感病毒,因此被认为是新型重配流感病毒形成的“混合器”。目前认为蝙蝠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冠状病毒可感染的宿主范围包括哺乳动物、禽类、啮齿类动物等(图2)。因此,在自然界中这两类病毒的共同流行和共感染同一宿主难以避免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个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非药物防控策略和大规模的疫苗免疫计划,但仍未控制住疫情的流行。突破疫苗免疫保护的感染和康复患者的再次感染时有报道。因此,新冠病毒很可能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在一定时期内长期伴随人类

图2 甲型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的共同宿主

这两类病毒的共同流行和共同感染同一宿主,将影响病毒的遗传演化、重组和重配等变异动态和进程。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亚型(如H1N1和H3N2)之间的部分交叉免疫保护、新旧流行毒株之间的不完全交叉免疫保护、以及病毒急性感染周期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毒HA基因呈现“阶梯状”的进化特征。新冠病毒同样具有急性感染周期,而且变异株之间不能完全交叉免疫保护。因此,新冠病毒长期进化是否呈现出流感进化特征仍值得关注

此外,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基因节段组成,当两种流感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可能发生两个病毒间对应基因节段之间的交换,即“基因重配”,形成兼具两种病毒基因片段的基因组结构的杂交病毒。大流感病毒往往通过不同宿主来源(禽、猪、人等)病毒之间的基因重配而生成。冠状病毒基因组是由一个完整的基因组组成,当两种冠状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也可能发生两个病毒间基因相似部位的替代,即“基因重组”(图3)。因而要警惕病毒基因重组和重配会促进新的变异毒株的出现

图3 甲型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基因重配和基因重组

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HA和S)的裂解位点处都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位点的插入,且呈现出氨基酸类型的多态性特征(图4和图5)。新冠病毒和禽流感病毒裂解位点处氨基酸的插入,可能是病毒在适应宿主过程中的突变,与病毒对禽类/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和传播力相关

图4 新冠病毒和新冠样冠状病毒S1/S2裂解位点的分子特征


图5 高致病性禽流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多碱性氨基酸组成的多态性

甲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感染宿主的呼吸系统。甲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受体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可能是影响二者共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图6)。甲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共同流行和共感染,病毒之间的病理和免疫交互作用,将改变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模式,并可能加重疾病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紧张

图6 甲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及受体在人呼吸道组织细胞中的分布


总结与展望

新冠疫情仍在肆意蔓延,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共同流行,将增加共同感染的病例。因此,要针对流感和冠状病毒的生态圈进行持续监测,对具有跨种传播风险的变异病毒实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准备”;储备针对优势冠状和流感变异病毒的检测方法/试剂、疫苗和药物,辅助必要的非药物防控策略,实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责任编辑


高   毅  深圳大学

禾立春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he-innovation/fulltext/S2666-6758(22)00102-3

本文内容来自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三卷第五期以Review发表的“Co-existence and co-infec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nd coronaviruses: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 (投稿: 2022-05-19;接收: 2022-07-31;在线刊出: 2022-08-17)。


DOI: 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2.100306


引用格式:Yang J., Gong Y., Zhang C., et al. (2022). Co-existence and co-infec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nd coronaviruses: public health challenges. The Innovation. 3(5),100306.



作者简介


毕玉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病毒传播预警与致病机制研究组组长,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目前担任生物安全与动物实验平台主任,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突发新生人兽共患病毒的监测预警、遗传演化、致病机制及生物安全综合防治策略。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研究,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在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

https://www.im.cas.cn/jgsz2018/yjtx/zgkxybywswymyxzdsys/201911/t20191125_5442572.html

杨 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突发新生病毒遗传演化与传播预警研究。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ang-Jing-25




往期推荐

The Innovation | 评估新冠流行影响,可用超额死亡人数算总账!

The Innovation | 猴痘病毒:为什么新发/再发病毒总能领先我们一步?

The Innovation | 打开人类细胞可塑性的“黑盒子”

The Innovation | 用系统生物学的观点鸟瞰肿瘤易感基因

The Innovation | 新威胁?新冠病毒不断演化下的Omicron XE

The Innovation | 动物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被低估了吗?

The Innovation | Omicron终结即将到来?

The Innovation | 病毒的周期性加剧瑞士新冠大爆发




期刊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每期1/4-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已被107个国家/地区作者引用。目前有195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3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等数据库收录。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1(Owner):

www.the-innovation.org

期刊官网2(Publisher):

www.cell.com/the-innovation/home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第3卷第4期

第3卷第3期

第3卷第2期

第3卷第1期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2期

第1卷第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