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人类性欲的一个新观察

曾一的诗房菜 云溪伴石居 2023-12-21



对人类性欲的一个新观察


"我‘只’爱我的朋友,我所知道,所信任的唯一的一种爱,就是爱人。"


                           ——汉娜·阿伦特


  忧伤啊,落日之中只见最后的黄昏
  痛悔啊,该进攻的时候为什么撤退

                        一一长诗《爱入骨》

文/曾 一


引言:人之初,性本能


我借用《三字经》的句式,认为:"人之初,性本能。"


按照弗洛伊徳的学说,性本能天生就存在于新生儿身上。对于婴儿来说,吮吸母亲乳房是他最重要的事,同时满足了食欲和性欲两个最大欲求。弗洛伊德把吮吸乳房视为一个人性生活发展的起点。此时,婴儿把母亲的乳房当作第一个性对象。一旦婴儿能为吸吮而吸吮,乳房就不再是性对象,取而代之的是婴儿身体的某些部分,婴儿开始抚摸自己的身体,以求寻得快乐的感觉。


后天之善恶,皆在先天"性本能"的根本上生发出来的。人之初,哪来善恶之分?但人之性本能,则是与生俱有的,与人的生命本身同生共死的,人的命称为"性命",性与命是捆绑在一起须臾不离的。命沒了,性也沒了,性没了,命也没了。性与命如影相随,同生共死。


亦如我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所说:"由于做性研究,我特意去查看了人的性欲可以保持多久,发现原来人的性欲望可以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天,真令人欣慰啊!"


有人问:僧人无性生活,不是活得好好的吗?答曰:无性生活不等于无性,出家人不论男女,只要命在性本能在,性欲当然在,只是各自安好而已。


关于"人之初,性本能",可以举一幼一老两个例子。


多年前,在某亲戚家帮她两月大的一个男婴司尿,亲眼得见:这个小不点在我怀里,居然弯曲小脚,玩弄他的小鸡鸡,一种元气充足的硬令我十分惊讶。


也是多年前,在某电视台播出的一个访谈节目中,当女主持人问及一个著名老尼性欲如何解决的问题时,大师面不改色,非常坦诚地回答说:"你懂的,人都有欲火焚身的时刻。"自慰是不分男女的。


下面,我以"人之初,性本能"为前提,对人类性欲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性本能是个人生命成长之内在动能,也是历史演化发展的原动力


长期以来,在性的问题上,大多数人似乎要么在追求性,要么在逃避性。性曾经在历史上是一个禁忌。许多帝王后宫嫔妃如云,荒淫无度,却对百姓宣传"万恶淫为首",甚至在宋明理学中提出反人性的教义:"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有人说性是自然的,而性欲则是人类的发明。这种观点,将性与性欲对立起来,显然是不自然的,因为沒有性欲的性与没有性的性欲同样是不存在的。


一个真实的正常的人,难免不会经常想到性,这花了他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他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虽说他知道父母、老师总把性当作禁忌,仿佛那是一件下流肮脏的坏事。然而,他仍会为性和性欲烦恼不已,这仅仅因为性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挥之不去,戒除不了,人的性本能只能与人的死亡同归于尽。


说老年人无性欲需求,纯属扯淡。


性是自然的生理性的,它就在身体里,但同时性又有一条由肉身通往心灵的管道,这就是性高潮带来的快感。性欲是上帝的发明,而并非某一个人独特的发明创造。性既是生理层面又是心理层面的,人是生理与心理、肉身与精神合二为一的整体。


如今性开放的潮流席卷了全球,但无论从何种层面来讲,性和性欲都是人的正常需求,人欲即天理,只有无节制的纵欲才变成了一种病。性在身体里,也在头脑里,但扭曲性的不是身体也不是头脑,而是人无底线的贪婪。


从性命攸关一词,可见性是命之所在,命是性之所爱,性与人类繁衍生息有关,与幸福有关,与爱情和诗意的栖居有关,因此性成了人类所有问题中的一个头等重大的问题。


有个印度哲人说性"其实是个非常小的问题。如果你稍稍超越一下身体,你就会看到,没有男人和女人之分。只有在身体层面,才有所谓男人和女人。"


然而,性于人类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生殖繁衍,让人这一物种得以生生不息,男女两者也不仅在生理上有差别,而且性是人类的本质性规定,人性即人的定义。须知,男性女性的区别,不仅是生理上的差别及心理层面的差别,更不是仅指眼睛、鼻子、嘴巴等等——所有这些都一样——只有生殖器官不同。不是!


男女的区别是阳刚与阴柔的关系,是一阴一阳谓之道,没有男女之别,焉有人道之合?如果说世界是一幅美丽多彩的拼图,那么,它正是由男性与女性拼合而成的经典之作,天合之作。


为什么在身体比例上,男女的性器官处在人体的中心部分?为什么我们会把身体里如此小的部分变得如此重要?如果有什么身体部位必须是重要的,那应该是你的大脑,同时也是你的性器官。甚至按李银河老师的性学现点,人的头脑也是性器官,是渴望抚摸的皮肤之外的另一个最大的性器官。


关于这一点,诗人海涅多年前就写过一一

但是我学会了它,

我永久不会遗忘;

供我使用的语法,

是我爱人的面庞。

我今天重温海湼这首诗,应该说比少年时代的感悟更深刻了,这也是因为经典作品的内涵深不可测,吸引着一代代读者的魅力所在。情感专家、性学家们著书立学千言万语说不清楚的性问题,早在海涅的诗中露出了真容一一

供我使用的语法,

是我爱人的面庞。

十九世纪的德国诗人海涅,居然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庄子,颇有相通之处,"心有灵犀一点通",庄子说过:"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天"化生万物没有两个是完全雷同的,都要使其成为如人的面貌这样独一无二的珍贵孤品。庄子这里的"语法",也是人独特的"面庞"。


人活一张脸,人爱一张脸,人忘不了一张脸,性的奥秘,爱的玄妙,全写在这张脸上。在民间,一句谚语早已道破这个秘密:做爱做爱,就是爱那张脸。你能说男女仅有性器官的微小区别吗?性与五官无关吗?性唤起与脸上情色无关吗?


有人认为,如今的世界,"90%的人类能量都被花在追求性或逃避性上。性在你生命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如果你把它弄得太大了,你的头脑会变得病态。如果你想要去除它,你的头脑会变得更为病态。"


让性是其所是,从压抑和禁忌中解放出来,不再谈性色变,是弗洛伊德的一大功劳。人类的心理病态乃至生理病态,与性行为的两个极端即压抑与放纵有深刻的关联,走极端的性如矛尖,总会反过来伤害到自己。必须承认,性是人类的生命能量,它需要正常释放,它的释放可以是升华,也可以是堕落。


在弗洛伊徳的性学中,性能量除了性的表达之外,还以劳作、运动、文化艺术等多种形式达成人性的升华。在弗洛伊徳看来,一切人类活动都是性能量力必多一一生命能量一一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人借生命能量,可以行善,也可以去作恶。性本能及性能量本身并无正负之分。


当一个人思维非常活跃时,在精神升华的创作活动中,性需求也会相应减退。反过来说,当一个人性需求得到满足而弱化后,他对精神创造的需求则越来越增强。所以有人说:恋爱使人成为诗人,性福使人拥抱人类。


但大多数人从未体验过精神升华的亦即头脑里的甜蜜,如果没有深刻体验过情感的甜蜜,而性能量赋予头脑的甜蜜则无体验的可能。


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个有机整体,并不存在等级高低之分



我并不觉得,通常把肉体生活、精神生活与灵魂生活划分为三个层级,是高明之举。


人的生命存在是一个有机整体,如何能把三者截然区分开来?能让他们变得“嗨”一点的就只有性。难道身体的一点甜蜜感觉的性,其中没有精神和心灵的参与?难道满口仁义道徳的学问家,对性事一点也不感兴趣?


性,性本能,性能量,性快感,性高潮,这是所有人从乏味的生活中获得的诗意的解脱。少了这点诗意,就像生活少了"盐",索然寡味;就像人生少了光,内心阴郁。


古老的《十诫》,被视为上帝赐予给人类的十大行为终极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可奸淫”,耶稣对此的解释,更是严格得不可思议,“凡是看见女人心里动了淫念的,便是犯了奸淫之罪了”,意思是说,看见美色,你想都不能想,一旦心动,罪恶便已经形成。也许,"斯香罪"便是起源于圣经,在"心动"与行动之间划上等号,这似乎也太不讲道理了。


按照叔本华的"混蛋"理论,人不是鸡蛋鸭蛋那么单纯,人更像是一个混合了许多自相矛盾的统一体,已故黄永玉老人悟透了人性,他就敢承认他是一个"混蛋",这,也许才是人的本性,人性的真相。


事实上,《圣经》里记载的诸多杰出人物,大多数都在性欲这件事情上站立不住。这与中国古训中"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看法是一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色之胆,人皆有之。这说明,正是迷人的性欲,生命的性能量,推动着人们在历史舞台上表演一出出活剧,成就一个个各别的自己,或平庸或出类拔萃……


三、迷人的性欲


性欲到底有多么迷人,估计只有上帝知道。作为一部生命之书,《圣经》的陈述实在是深刻到让我们无法理解,一方面简单明了地告诉你,不可奸淫,每个人都有罪,一方面却又直面人的罪恶,毫不隐瞒,在上帝最杰出的选民身上,同样存在着挥之不去的性欲冲突。人性的深刻和复杂,超出了人的简单的道德,正在于性的复杂及人对性的迷醉之中。


从古至今,性在人性幽深处扮演了导演角色,人的命运与性脱不了关系,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如说人对性的格局决定命运,归根结底是性决定了命。有人因性升华为大师,有人因性堕落为罪犯。没有一个人(不论男女),能逃脱性欲的支配和纠缠,就连老子也只以"少私寡欲"要求自己而不是苦行僧式的禁欲,可见他老人家早已洞察人性:性欲可节制减少,不可能完全消除。如果一味的压制和压抑,终究会将正常的人性扭曲为异常变态。


大家知道,动物有发情期,其性欲在发情期活跃,平常却是像死火山一样沉寂的。只有人类的性欲永在悸动,不受四季轮回的制约,一个人在他性成熟之后,在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性欲突发,产生强烈的性冲动。


仿佛上帝在故意以人类的性欲试探人类,是做性欲的奴隶还是做性欲的主人?基于性欲的性爱,是人最迷恋的灵肉合一的享受,却又是人无法自拔的一个神秘的陷阱。


记得我当知青时,乡下农民用泥土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性的本相,至少也算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为吃为穿为……。"


但如前所说,历朝历代,特别是宋明理学,完全用一套三从四德的虚伪说教掩盖了人性的真相,特别是对妇女的压迫是相当的残酷,从生理上摧残缠之以小脚,在心理上摧残树之以贞节牌坊。女人正常的天生合理的性欲需求,对不起,"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像人说的话吗?这种骨子里反人类的残害妇女的妖言邪说,居然在许多代人心中成了"道德律令!"


冷冰冰的贞节牌坊下,不知有多少妇女被迫牺牲了自己的性爱、自由和快乐,死不暝目!


然而,一方面以"贞洁"、"淫为万恶之首"教化百姓,另一面却是男权社会中男人们的寻花问柳,三妻四妾,更别说那些达官帝王的奢华淫乱了!

我此刻想到弘一大师,那个写下名篇《送别》的民国才子李叔同,此君早年在上海滩是高帅富加才华横溢,受到许多女人喜爱,风流倜傥。而至中年他突然顿悟长此下去终非人生究竟,为了彻底摆脱性欲和世俗尘缘,他剃度出家了,以戒律清规最严的禁欲苦修的律宗来割断与红尘的所有关多,"内心无喘,屏息众缘"。


但真的割断了吗?


从弘一大师圆寂前手书的"悲欣交集"四字,可知他的尘缘并未了尽,人的真情实感依然在心中,否则,何来"悲欣交集"这样强烈的情绪流露?出家修行,乃至弘一大师的一生,是悲又是欣,更是大师自况的"悲欣交集"?悲伤与欣喜,从来就根植于人性欲望的原乡。一生面对自身摆不掉的原欲,是胜是败?大师以"悲欣交集"几个字说了又没有说,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结论:人性即天理,这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清清晨在床上自然醒来时,就开始了清心寡欲的第一清。老年人有晨勃,说明我还有性力和性欲,但有欲望不一定要去满足这个欲望,这个时候就需要清心一一清除心中欲念。


我的肉体即我的本体,按照本体论的逻辑来说,对于人,没有比人体更重要的了。虽说人的大脑是指挥中心,但无论上半身还是下半身都不是善男信女那么好管的,都是不服管的主,例如耳朵想听赞美诗恭维话;鼻子最爱闻香识女人;眼睛纯粹就是一个以审美为名行意淫之实的好色之徒;嘴巴更不好管,天下那么多好吃的,它永远吃不够;世上那么多能说会道的嘴巴,它也喋喋不休要去凑热闹。


至于下半身,你懂的,多少男士的脑袋掉入了女人的陷阱,多少女士的脚步跟着指挥棒跳华尔兹……


据说人体内住着佛性和魔性两个对头,变为恶人坏人堕落的人,是魔性斗赢了佛性,而如果佛性占上风,人就会自律和节制,洁身自好乃至于守身如玉。


造物主给人以身体,交由大脑来掌控,倘若把身体当囚犯乃至死囚监管,这个活蹦乱跳的身体不造反使大脑发神经才怪哉。可见,大脑虽是指挥部,也不能把身体各部分的部门权力收缴干净。


人体是有生命的,身、心、灵和七窍,无不有其自身的存在和需求,所以,会当人体这个家的大脑,应当是一个悟道高人,以和为贵,把"身和百病消"放在首位,而身和的前提是人脑与身体的平衡、上半身与下半身及身体各部分的平衡,欲可欲,而非纵欲;性可性,亦非乱性。当然,更非假道德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人欲即天理,人性即天理,这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正如古人所云:食色性也,性是人与生俱有的本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性是人性的内核,不必谈性色变,不必视性欲为羞耻,更不必把女人当"红颜祸水"!正视自己的性,性本能,性欲和性爱需求,人应该要有所节制却不压抑扭曲自己,又不要放纵欲望以致反噬了自己。有性欲很正常,有贪欲也正常,但如果贪婪无节度如古代皇帝那样整天在女人堆钻来钻去,结果很快掏空了自己一命归西,那则是不正常的。


一个哲人说:"一个人的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话,他就离死不远了。"性是我们的生命能量,繁衍生息、升华创造的原动力,也是我们永不满足的"欲壑难填",我们的荒草萋萋的终点一一坟墓。性与生俱来,性至死方休。也正如一个诗人篡改元稹的名句所云:曾经沧海仍爱水,除却巫山尚有云。(原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02312.7.云溪伴石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