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大棚蔬菜“风向标”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方法,按照省委领导同志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17市党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8个乡村振兴典型实例,在“灯塔-党建在线”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山东e支部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编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好思路好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探索创造富有生命力、实效性的好路径好模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有力的方法和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

大棚蔬菜“风向标”


早上6点,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黄瓜大棚种植户许崇杰把刚刚摘下的黄瓜运到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工作人员刘妹芹随机抽出一根黄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抑制率为零。“我们按照标准种植的,农残结果为零早已经习惯了。”许崇杰说。


拿到合作社检测合格报告后,许崇杰的黄瓜比其它收购点每斤要多卖两毛钱。“我们现在每天平均能摘黄瓜600斤,一天就多卖120元,一年下来多收入一两万很正常。”许崇杰说。


“俺这里的农民种菜,不问多少斤,只问多少钱,只有质量上去了,才能多挣钱。”三元朱村党支部委员赵俊娥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了,农民的美好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农民如何增收?蔬菜种植如何转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是抓好蔬菜质量,这是个大事’的嘱托,加快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型。”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



时时创新种好菜

三元朱村作为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和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争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兵?王乐义已经有了自己的“算盘”。王乐义说:“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早在1995年,产品质量意识就在三元朱村村民心中生根发芽。从那时候开始,村里就统一农资产品采购。


当大棚里只能种黄瓜的时候,王乐义带领村民首先试验种出了西红柿、豆角等。当农民正在为蔬菜卖不出好价钱发愁时,2003年三元朱村在蔬菜产品上注册了“乐义”商标,走向了品牌之路。


三元朱村村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如今,三元朱村山东田立方农业有限公司新式大棚里,展示着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沙培模式,在20厘米的河沙下面,用薄膜将沙层和土壤隔开,沙层下面铺设有透气管和无纺布。每一排作物都配有水肥一体化设备和传感器,最后所有管道连接到水肥回收罐内,可消毒过滤后再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智能控制水肥施用时间,水肥自动回收,杜绝了土传病害。


传统的土壤栽培模式,因为长年耕种,地力逐渐被透支,土壤出现板结,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底肥来对土地进行重新整理,大水漫灌的浇灌模式又会增加棚内湿度,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沙培模式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项技术采用封闭循环系统,水肥回收,又能保证蔬菜根系的透气性,能让种植户至少省工60%。”田立方负责人王青春说。“以前用老办法种的西红柿,每斤才卖3块钱左右,现在我们用沙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出的西红柿,每斤卖到了6块多钱。”王乐义说。


今年4月,王青春把黄瓜、丝瓜抽样送到了寿光市检验检测中心检测。检测报告显示,样品全部合格。其中速灭磷、百菌清等60余种常见农残指标均显示“未检出”,达到了双A级绿色蔬菜要求。


“沙培模式既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又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王青春说。



按照统一标准种菜

许崇杰的黄瓜大棚入口处贴着二维码。用手机扫了一下,信息显示:“039号,许崇杰,3组,所种品种:黄瓜,用药:阿维菌素,肥料:968菌肥。”


二维码是三元朱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张贴的。许崇杰说,“大棚内每一次用药、施肥情况要及时通过手机上传,合作社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检,如果上传不实信息,会被通报并处罚。”


三元朱村党支部成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128户种植户全部加入,社员从蔬菜良种、农药、化肥、农家肥、农用机械购买,到农残检测、蔬菜销售,都要严格执行合作社的标准。


“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很难形成统一标准。没有统一标准,就无法保障农产品安全。合作社能把农民组织起来,农资、销售、技术等就能统一标准。”王乐义说。


每个社员每次卖菜都要经过速测抽检。农残速测设备是2017年三元朱村花费200万元更新的,主要检测的是有机磷和酯类农药残留。三元朱村农残检测,如发现不合格样本,该户种植的蔬菜将全部销毁,并在2年内禁止生产蔬菜。


最终,经过重重检测的蔬菜将获得属于自己的二维码生产信息,这种质量追溯二维码在蔬菜大棚和包装箱内均可见,跟随蔬菜进入消费者手中。


“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农业生产主体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倡的。”王乐义说。



返乡人才添活力

近年来,三元朱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特色经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殊荣,村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该村又入选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强。2017年,三元朱村蔬菜大棚年产值65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余元,村集体收入400余万元。


在三元朱村,年轻人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主体。目前,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从事大棚经营种植的有70多人。2011年,三元朱村老村复垦后,在外工作的王连民承包了80亩地,与人联合开了育苗厂,现在每年纯利150多万元。他培育的黄瓜、西红柿等种苗发往全国各地。27岁的王聪和妻子种着三个温室大棚,年毛收入超过20万元。


今年年初换届选举时,1990年出生的王岩涛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村文书,1988年出生的徐涛担任村会计。王岩涛毕业于潍坊学院,是村委第一个大学本科学历成员;徐涛高中毕业后就种植大棚,有着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是远近闻名的“菜博士”。


“在外闯荡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留在农村、建设农村,他们给村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和希望。”王乐义说。



新技术从不捂着

“我们积极创新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有了技术,我们敞开心胸,向全国菜农传授。”王乐义说。


▲全国各地农民慕名来到三元朱村学习取经


5月26日,辽宁省凌源市菜农张瑞福在三元朱村山东省农业科技培训中心讲堂内,听取了“黄瓜套种苦瓜栽培要点”“椒类蔬菜主要病虫害”“最新温室大棚设计与建造”等课程。“我在种植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课堂上很多都涉及到了。课上有些听不懂的地方,课下还可以请教专家。”张瑞福说。


1990年,张瑞福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建起了蔬菜大棚。之后,他三次到三元朱村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如今,张瑞福成为有名的种植能手。


三元朱村常年开办农业蔬菜技术培训班。自1991年开始开展培训以来,三元朱村先后为全国各地培训100多万人次。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王乐义说。


“我们从心眼里感激王乐义,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发展。像我这一个棚,今年能卖到6万多块钱。”河南省平西县盆尧乡村民杨云贵说


2017年,田立方的沙培模式在江苏、山西、四川等地推广种植200多亩,纯利润40多万元。今年5月,田立方又与新疆喀什的一家农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发展推广新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


20多年来,三元朱村这个仅有1000人的小村庄,有100多名技术员常年在外,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全国26个省区市的农民兄弟,为当地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在三元朱村技术员的带动下,江西、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都有了“寿光菜”。


目前,寿光每年都有5000多名技术员在外进行技术指导,70多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副镇长。


在蔬菜产业带动下,三元朱村产业逐步多元化,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高效农业观光目的地。2014年,三元朱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村里的农知大道、村史博物馆、高科技温室示范园、民俗文化走廊、农业科普教育走廊、高标准酒店餐饮、樱桃采摘园、农家乐,每年都吸引着十几万游客。


2017年底,中国蔬菜集团也落户三元朱村。“我们时时想着创新,也期待广大菜农前来交流,共同走上致富路。”王乐义说。


山东乡村振兴实例

1.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支部硬起来  村庄美起来

2.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秀出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3. 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支部“1+3”“连通”致富路

4. 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合作社里党旗红

5.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一本党章治好一个村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偏僻小村如何成“江北第一画家村”

7.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化滋养昂扬起村民“精气神”

8.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9.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坐标”

10. 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村:村社共建让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11. 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小莫斯科”的新时代

12.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马家沟村:探寻乡村发展的马家沟“密码”

13. 莱阳市姜疃镇濯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

14.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大户陈家村的蝶变之路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