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针对数字经济特定风险,“网络安全保险"来了

人民数据研究院 人民数据研究院 2024-01-09



11月10日闭幕的第5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取得不俗成绩。值得注意的是,连续5届进博会均采纳了3亿元人民币保额的网络安全保险,“网络安全保险”这一新业态引发关注。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各行业数字化融合不断深入,网络和数据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下,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的数字经济活动已成常态,网络安全事故导致的风险愈发无法忽视,如何保障重大数字经济活动落地与完善成为人们聚焦“网络安全保险”的重要议题。



1

融合发展新业态,

防范风险新工


为加快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和金融服务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银保监会公布了《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中明确“网络安全保险是为网络安全风险提供保险保障的新兴险种,已日益成为转移、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工具”。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指出,网络安全保险是针对数字经济特定风险产生的新保险种类,可承担数据泄露、数据损毁、病毒、网络敲诈、勒索软件攻击等多种网络事件造成的损失。

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发现,网络安全保险在投保前-投保后的两阶段会对投保人的网络安全防护进行综合评估,提升风险处置能力,降低损失可能。前期阶段,保险企业会连同专业网络安全机构进行安全检测和风险评分,并将高风险问题告知用户来查漏补缺,随后,保险企业根据风险监控反馈,向用户提供风险改善、安全防护、风险应急处理等服务。


2

市场高速扩展,

大型保险企业是主力


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发展趋势向好,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黄鹏介绍,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保险保费规模预计7080万元左右,较2020年增长3.2倍以上,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以来,上海地区共承保网络安全保险业务355件,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40亿元。

据银保监会“财产险备案产品目录查询”显示,目前我国提供网络安全保险共有13家保险机构,其中苏黎世财产保险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网络安全保险相关条款数量最多,各有24条和20条。经初步检查发现,这些条款中除说明产品本身外,还包括第三者责任险、错误及遗漏保险等附加补充条款和一部分责任免除条款。


图:我国开设网络安全保险企业及相关条款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


整理人民启信相关企业工商信息发现,目前提供网络安全保险企业中外国独资保险企业5家,国有控股保险企业3家,非上市公司共3家,中外合资1家,以及港资企业1家。综合来看,相较中国外资保险企业整体市场份额的7.8%,提供网络安全保险的外资企业占比超46%,显示出外资保险机构在网络安全保险方面的先发优势。

表:网络安全保险企业基本情况(数据来源:人民启信)


在国有控股保险企业中,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在册社保人数和注册资本金最多,外国独资企业中苏黎世财产保险注册资金最多。一般来说,资金实力越雄厚,企业员工数量越多,企业的承保能力和服务能力就越好。由此看来,以中国太保、中国人寿财险和太平财险为代表的国内险资企业,在整体实力方面更具优势,发展网络安全保险潜力大。


图:中国开设网络安全保险企业在册社保人数及注册资本情况

(数据来源:人民启信)

3

多方贡献力量,

营造良好环境



作为新业态的网络安全保险,仍处于发展和普及阶段,加强行业标准建设、业内交流沟通和宣传普及推广,培育网络安全保险新业态发展环境,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服务能力。

政产学研共同探索,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随着数字与现实的融合发展不断加速,日常生活的在线买药、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环节已经与数字化不断融合,这对整体安全观念和风险处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网络安全保险作为融合网络安全技术和保险风控的新业态,更需要政产学研多方探讨新模式下发展特点,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处置能力。

借势权威媒体,扩大“朋友圈”

网络安全保险集金融与科技的高度专业化产物,对它的了解、信任乃至普及势必要经历不断的讨论、交流,才能让用的人放心、让从业者踏实、让全社会支持。一个健康规范的发展环境,需要权威媒体机构对新领域持续关注和报道,发挥媒体机构传播优势,让优秀案例、优秀做法推而广之。

鼓励多方参与,推动标准制定

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已发布的网络安全保险相关标准仅有两项团体标准,分别是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发布的《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规范》和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的《面向网络安全保险的风险评估指引》,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仍未出台。更多不同背景、不同地区的网络安全保险从业机构参与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完善行业制度与标准制定。

持续创新研发,塑造专业竞争优势

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结果显示,目前仅有4项网络安全保险相关专利,但仅有一项国际发明专利已完成审批授予。结合我国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情况,从业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形成适配我国国情产品,塑造国内从业者专业竞争优势。




作者:王简 人民数据研究院指数研究员







推荐 · 阅读

如何为外卖骑手找回“消失的十分钟”

飞盘“出圈”,小产业如何撬动大生意

迎“双十一”大考,快递业如何服务升级?

进军预制菜赛道,这些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运动国货”如何成长为超级品牌?

来源 | 人民数据研究院

编辑丨常嘉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