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留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讲座成功举行

2017-06-06 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201762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和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亚洲文化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北外西院国际大厦222会议室举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副教授陈怀宇做了题为“中国留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的讲座。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主持。

   左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 右 陈怀宇教授

针对“中国留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这一主题,陈怀宇教授根据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8年以前,第二阶段是1928年到1949年,第三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第四阶段是1978年到现在。

陈怀宇教授指出,在1928年以前,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人为数不多,加之彼时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学和中国研究机构也寥寥无几,处于草创阶段,所以中国留美学者中从事汉学研究的更是屈指可数。1928年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哈佛燕京学社于19281月在美国成立,这所由哈佛大学和燕京大学联合组成的汉学研究机构后来成为了美国汉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年12月,全美学术界团体理事会在纽约市哈佛俱乐部组织召开了促进中国研究的第一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一共40人,来自美国各主要人文学术组织以及一些重要的政府和民间机构,与会的中国留美学者包括江亢虎和裘开明等人。1928年的该次会议使美国的中国学自此成为全国性议题,为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奠定了基调。

随后,陈怀宇教授详细阐述了第二阶段期间的中国留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研究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一些中国留美学者开始在美国汉学界崛起。时间推移至20世纪40年代,随着二战尾声的临近,美国急需培训战后能够进入盟军收复地区执行民事和军事任务的管理人员,于是哈佛的陆军特别训练班应运而生。哈佛大学受美国陆军委托,1943年开始举办中文、日文培训班,赵元任先生当时负责主持中文训练班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汉语教学,同时介绍战后地区的历史、地理与社会情形。哈佛陆军特训部远东组还曾有叶理绥、赖世和、华尔纳、魏鲁南、胡适、魏特夫、费孝通等语言、文学、艺术史、考古、史学、社会学方面的重要学者授课,杨联升、周一良等后起之秀担任助教,中文班出了汉学家牟复礼、柯润璞等汉学家。

19474月初普林斯顿大学举行了关于“远东文化与社会”的研讨会。大约有六十名专家受到邀请,他们大多和中国研究有关。其中包括了美国在这一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以及一些欧亚的著名学者。中国方面则有冯友兰、陈达和梁思成等著名学者参加。会议日程涉及到中国研究的各个方面,以冯友兰为代表的中国留美学者在此次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着,陈怀宇教授从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中国留美学者的组成、学术成就、影响等方面介绍了他们的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留美学者主要包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留学生以及滞留在美国的学者(洪业、胡适、杨联升等),他们逐渐成为美国高校汉学研究的中心力量,成为这个领域的奠基人,后来的很多美国汉学家都出自他们门下。1978年以后,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赴美留学和工作,他们的研究领域延伸到了与中国有关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陈怀宇教授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汉学研究的主题选择、研究方法、材料运用,不仅让同学们对汉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对同学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涉及中外学者研究方法异同、文献外译等方面,陈怀宇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最后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顾钧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陈怀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副教授。曾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剑桥大学访问研究员。研究兴趣为中国宗教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文化史。已出版《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在西方发现陈寅恪》等专著及数十篇论文。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16级研究生尹丽撰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