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稿约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入选CSSCI(2021-2022)集刊目录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章黄国学 2021-09-15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入选CSSCI(2021-2022)

集刊目录



第25辑目录(12-16)


◎章黄之学与《说文解字》:纪念章太炎先生诞辰150年学术研讨会文章

编者的话

俞曲园、章太炎、孙世扬三代人对中医的关注与贡献 钱超尘

太炎先生“构造文字之耑在一”的启示 李添富

构件构意泛化与《说文》训释 齐元涛 符渝

《春秋左传注》征引《春秋左传读》考略 王诚

《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与太炎先生书信中的学术交往 张蒙蒙

《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古文字批注研究 牛慧芳


◎学术思想研究

温故知新 有容乃大——《抱冰庐选集》读后 高永安


◎特稿

编者的话

本源义滞留:同义词语义侧重与搭配倾向的重要致因 张博

谈当前研究中国语言学必须坚持的四个原则 孙玉文


◎民俗学

小儿保育中的“寄名”习俗及源流 王庆

故事的思想史研究

——重点讨论河北中部和南部故事中的神崇拜与道德观 [美]欧达伟(R.David Arkush),董晓萍(译)

梵语诗的圣与俗 [法]佛辽若(Pierre-Sylvain Filliozat),赵悠(译)


◎汉语史研究

试论“欧化文言”及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刁晏斌 马永草


◎文字学

论东周金文“”当为“库”字异体——兼谈几件兵器的国别问题 赵平安

《封许之命》“”补证 罗卫东

上博简《艸茅之外(閒)》初读 孟蓬生

北齐石刻《佛说孛经》与传世《佛说孛经抄》异文研究 刘征 郑振峰

《说文》的之部异等谐声考察四则 孟跃龙


◎音韵学

汉语语音史上的腭化说及《蒙古字韵》中ė的性质 宋洪民 吴建伟


◎训诂与词汇语义学

“从隐含到呈现”补说 吴吉煌

论形声字声符比较互证法 陈晓强


◎民族文字研究

纳西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研究 莫俊

东巴文假借字数量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甘露

英文提要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征稿启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第26辑目录

◎章黄学术研究

何谓训诂:黄侃先生的训诂界定与理论自觉 孟琢  张祎昀

章太炎《新方言》对词义引申理论的贡献 杨艳慧

章太炎《文始》的成书与版本考 董婧宸

论沈兼士对章太炎词源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赵芳媛


◎跨文化研究

中国历史上两次文化革命与欧洲历史上两次宗教革命 [法]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讲授),董晓萍(整理)

论汪德迈中国学 董晓萍


◎特稿

语体语法的生物原理与生成机制 冯胜利 刘丽媛


◎中国传统语言学思想理论研究/特别转载

语言学思想家段玉裁及《六书音均表》书谱 鲁国尧


◎汉字文化研究

从汉字构形看上古时期几种道德范畴的演化特征 白如 王立军


◎民俗学

日常生活与生活实感:钟敬文关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思想及其启示 周全明


◎文献学

中国韵书《新刊韵略》在高丽朝鲜时代的传播 张民权 田迪

“同文之治”语境下《康熙字典》的编纂特征 于翠玲


◎文字学

当代大型字书《扌部》疑难字新考(上) 杨宝忠

从《说文》重文看许慎对正篆的择定 马素蕊  胡佳佳

民国抄本《各样文约款式》俗字考五则 吴昌政


◎音韵学

楚简中软腭音和双唇音的交替在南方汉语方言的遗留

——以“父”声符与“古”声符的通假为例 叶晓锋


◎训诂学与词汇学

略谈篇章修辞的训诂

——兼析《春秋左传正义》注解用语“覆” 易敏 胡海宝 柏进华

“大/小+名”构词的语义问题 卜师霞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联绵字”异形考辨 凌丽君 苏晓君

同义词聚合的层次性与模糊聚类分析法 贾璐

晚唐五代时期南北方言词差异管窥 陈珊珊

试论“后”厕所义的由来 李雪琪

英文提要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征稿启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征稿启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是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采取以书代刊的方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刊设立栏目有:中国语言学的自主创新、特别转载、学术思想研究、学术讨论、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文献学、语法学、词汇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从2003年创刊至2011年每年一期,2012年开始增至每年两期,分别于每年6月、12月出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本刊的口号是:“植根民族的土壤,建设自信的学科”。本刊的选稿标准是:原创、科学、严密、有深度、扎实、规范。来稿篇幅一般以10000字以内为宜,选题特殊、内容涉及面广的稿件可不以此为限。


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稿件请传WORD电子文本至编辑部邮箱。


2.本刊实行匿名审稿,稿件正文及注释中避免出现影响匿名审稿的行文或注文。

作者姓名、简介(单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准确的通信地址、电话及E-mail地址请另页打印。


3.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见下附“稿件格式要求”。


4.除特别转载外,本刊只登此前未发表的作品,请勿一稿两投。编辑部在收到来稿的一至三个月内,对不准备采用的稿件,给作者发通知书,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三个月之内,对准备采用的稿件,给作者发通知书。一俟正式发表,即寄样书二册并汇稿酬。


编辑部地址:北京师范大学主楼B区101《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6893

电子信箱:bnumindianwen@126.com


附:《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稿件格式要求


根据商务印书馆要求,特对本刊论文注释等体例统一规定如下:


一、一级标题序数为“一、二……”,二级标题为“(一)(二)……”,三级标题为“1、2……”,四级标题为“(1)(2)……”。


二、注释用当页脚注,全文序号相承。用六角号“〔1〕〔2〕〔3〕……”。


三、注释格式请按以下要求:


(一)中文专著,依次注明作者姓名、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时间。如:


王力《同源字典》,第310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二)中文论文,依次注明作者姓名、篇名、所载刊物年份及期数或所收文集名称及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如: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第241页。


罗常培《知彻澄娘音值考》,《史语所集刊》3本1分(1931年),第136页。


(三)中文古籍,属常用性质者,在正文中注明书名及篇名,不必出注。


四、参考文献,依次注明作者(主编)、书名、地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如:


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王念孙《广雅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五、古文字请用扫描方式处理,请勿自造,以便编辑工作。


六、正文前请写200~30O字中文提要,以及关键词3~5个。


七、全文后请附论文的英文题目、提要、关键词。


八、稿件一律用简体字。个别讨论中可能引起歧义者,可用繁体再加小括号注出简体。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编辑部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刘桐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