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票价动不动比电影贵几十倍,现场看剧到底爽在哪儿?

间竹 梅花间竹 2022-05-07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自己也吓了一跳,对比电影和戏剧,这人好大的口气!

这其实是我长久以来都在思考的话题。都是坐在黑乎乎的剧场里看一两个小时表演,电影和戏剧各自的魅力到底在哪呢?电影蓬勃发展,戏剧的空间无论如何被挤压,都无法被取代呢?

为了防止键盘侠喷我,我并不是二元论,不是说戏剧好看电影就不好看。只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电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欣赏对象,戏剧就相对比较陌生一些。它们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剧本、人物、情节、表演等,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对照着看,对欣赏戏剧也能有更深的理解。

至于价格,只是起个标题引起你们注意和共鸣。我这里不讨论经济问题,只从艺术角度分析,为什么看剧虽然贵,但是贵得值



今天聊这么大的话题,我竟然只用一部百老汇音乐剧做范例来串讲,惊喜不惊喜?

而且这一部范例剧还不是Hamilton不是Les Misérables不是Lion King不是Phantom不是Wicked不是Chicago不是Cats这些经典剧目,意外不意外

一方面因为这些大众情人剧知名度太高了,不需要我推荐也会有无数的人去看,也不是我的写作重点。今天要力推的这部,获奖不多,名气不大,尤其是中国人去看的尤其少。

两次上演百老汇,只得过一个托尼奖(最佳复排奖)


另一方面,就是这部看似名不见经传的《Once On This Island》(以下简称《小岛》)给我带来的那种瞠目结舌的震撼程度,印象中只有 Lion King、Hamilton和Sleep No More曾经做到过。它对传统剧场的探索之大胆和对舞台概念的贯彻之彻底,就算不是极致也是典范,足以用来探讨今天的话题。

然而自认为还比较文艺的朋友圈,都没有人谈论过这部剧。是时候好好写一波了

入正题,归纳几个点说一说这个庞大话题,抛砖引玉。


1. “假到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在剧院里最爽的、电影所不能给的感觉里,最强烈的第一点极简归纳起来是“假到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借用我一位朋友的话:“剧场占尽了‘真’与‘假’转换的优势。由于人知道这是舞台假的,才有很大的包容度,反而可以让想象力填补出‘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丰富感来。

“看电影人要求对感受和现实的全真还原,现场看剧的人会允许导演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调动得高级了,是远超过真实感官的冲击的。

这部《小岛》从观众走进剧院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玩这“真假“的把戏了——整个剧院都装扮成加勒比海里热带岛屿应有的样子:不同于传统剧院的舞台,这个舞台是个四面台,全部铺上沙子做成一个沙滩。

进入剧场之前,我从未想过舞台上可以有沙滩上有篝火、门都快掉了的卡车、堆着铁桶和轮胎、剧院座位旁边和过道里也到处拉绳子晾着颜色鲜艳的旧旧的短袖短裤,烧烤炉上真的在烤着飘香四溢的肉,演员边嬉笑打闹边忙碌,甚至还有一只羊(穿着尿不湿以防它淘气)。

第一排观众(比如我)脚直接就踩在沙滩上

8点开始的剧,我大概7点48坐定,刚拍下上面这张照片时,一个演员马上过来制止我,不让我拍照。我理直气壮地说,这还没开始呢。他说“Before? What's before? Whenever you enter the theater, your show has started!” 

这句极富哲理的话一下把我震醒了。是啊,戏里戏外,谁又能真的有这双慧眼把世界看得真真切切呢?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一切经历都是戏,一切戏都是故事,人就这样身临其境在故事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快就分不清了。

戏真正“开始了”。在舞台上,“真与假”更是无缝对接有时候表现得那么“真”,演到下雨时真的从天空洒水,演到大雾时真的放干冰笼罩整个观众席,宛如仙境,让人一时间忘记自己坐在剧场,仿佛身处黎明的小岛上。

此处希望有震撼的剧照,可是只找到这样规格的聊以慰藉

下一秒钟,可能就紧接着“假”,即极具舞台特色的象征性模仿:几人各拿块铁板就能模拟飞驰的汽车和车祸,两个铁栏杆就可以模拟整座冰冷的城市,三分形似,七分神似,颇有中国画的风采。尤其是看着演员看似慢条斯理地摆着道具,忽然摆出象征性造型让你恍然大悟的时候,这种会心一笑的领会甚至显得比真实更加真实。

照片看着很矬,实际效果却非常震惊

再加上大量的一人饰演多角色也使得戏里戏外的故事相互呼应和价值连贯,这时候你已经不能把现实、故事和仙境分开,你能感觉到故事和现实本就是一体的,甚至可以媲美《天使在美国》里人神互动环节。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一下制作方的宣发水平了。从官方发出来的剧照来看,这部剧无异于一部水平普通的、小制作的黑哥哥黑姐姐边rap边跳、载歌载舞大联欢……难道是保密原因?还是政治正确?不得而知了。


2. 舞台空间的真实感和延展性

除了真假虚实的创意呈现,舞台相对于电影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同在一个空间里的真实感。你和现场演员同一时空,下一个瞬间就是没有发生,你就是真的屏息凝神见证它成为“真实”,这种真实感是不一样的,是再高清、3D的屏幕也无法比拟的。

电影受限于镜头的取景,往往一个镜头只能表现一个视觉焦点上的内容,而且是导演需要通过镜头语言明确传达的内容。而舞台得益于整个空间的包容性,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焦点共同表演,甚至可以利用上观众席、过道和座位上空的空间来做文章,增强情景的互动性,让讲故事的方式更加的多元化。

例如《歌剧魅影》悬起的吊灯,《猫》里时常在观众身边互动的演员,《玛格丽塔岛的假期》从天而降的气球等。这也让观众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主动地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一部戏剧的方方面面。

《狮子王》开场时,大象犀牛从观众身边走过,是永恒的经典场景

长久以来戏剧表演总是有一个挑战,需要打破舞台和观众之间这一堵无形的“第四堵墙”,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和台上的情感互动。而《小岛》打破这堵墙的方式更加的简单——让演员直接从“墙”里出来。

演员并没有受限于舞台的区域,在观众席中央甚至在观众席后面都有演员在表演。不同于很多剧里的演员下来和观众互动两下就很快跑回台上去,《小岛》的几个演员几乎是常驻在舞台的各个角落,还有人突然从观众的椅子下面掏出道具开始表演,观众也有一种前后左右都有人在表演、目不暇接的惊叹。虽然眼睛不够用,但丝毫没有感觉到别扭。

如剧名Once on This Island的语法结构,这是一个once upon a time式的回忆体故事结构。但不同于《歌剧魅影》的纯倒叙开头回忆一段就专心演故事里的事,《小岛》始终贯穿着许多的戏中戏,有时候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演故事里角色的人、以及几个超自然能力的神灵可以同时表演,而且还能做到互不干扰,毫无违和。虽然还是部坐着看的剧,但已经有种浸入剧的感觉了。

舞台左上方观众席里的红色女演员演的是一个神灵,一直在观众席里俯瞰舞台上的“尘世”,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她一开嗓子,就预示着神的降临

最神奇的一幕莫过于其中一处“戏中戏中戏”,一块大幕布落下把舞台一分为二,一边是“舞台”,一边是“后台”,两边同时在表演。这块大幕就像皮影戏的幕布,通过光影把对面的情节映了过来,虽然两边的观众都看不到对面发生的事,但两边的表演却紧紧地连在一起,这简直太神奇,太美妙了!甚至让人有冲动像刷Sleep No More一样多刷几遍,下次看对面的表演!

尽管详细描述了这么多,但我根本不怕剧透。我用再生动的文字也无法描绘现场的各种神奇,看完文章再看剧,你的惊喜一点都不会少。


3. 戏剧表演中场景和节奏的连贯性

电影镜头可以随意切换,剧场的场景却不能随意转换,因此剧场的平均场景比电影里少得多,还经常出现一个场景一幕戏长达几十分钟甚至整部戏的场景。场景切换少了,大块大块的连续情节多了,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叙事节奏就更加紧密连贯了。

同时,没有了镜头拼接,大段的连续台词也增加了表演的张力和台词的震撼程度;没有了大特写,演员需要用更强的台词功力来增强表现效果。像宋丹丹、濮存昕、陈道明这些话剧出身的演员,演戏时有一股所谓“舞台范儿”也就是这个道理。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5分钟怒斥群臣被奉为影视经典

与此同时,每一个场景切换涉及到许多道具布景的变化,而现代商业舞台又已经很少完全拉上大幕或关上灯摆好道具再拉开看下一幕,因此舞台场景切换也成了一门学问,可以充分展示想象力,可以调节叙事节奏,甚至可以蕴含许多隐喻。久而久之,欣赏这种场景变换也成了一种独有的乐趣。

就拿《小岛》来说,它的节奏很快,没有真正的幕起幕落、场景转换,舞台上的表演也一刻没有停下来也能完成时间或空间的自然过渡。这使得情节节奏极其连贯,环环相扣毫无尿点,连中场休息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让我提着一口气直接到剧中落幕时才豁然释放。

再次吐槽让人毫无胃口的剧照

但是《小岛》的节奏又很慢。每一幕需要转场时,主演忙不迭地接着表演,而其他演员在一旁毫无影响,从容不迫地一点一点摆着道具,观众清清楚楚地看着他们如变戏法一般把沙滩变成了医院、变成礼堂、再变成地狱或天堂,其中每一处道具甚至服装变化就是一处隐喻

在这种气氛里,你能感受到无论是场景还是情节都像一层一层抽丝剥茧一般慢慢呈现出来,最后落幕之时才更加震撼,甚至有点怅然若失。

一般我们说动静结合,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形容的是有时候快、有时候慢的结合,而戏剧表演中这种节奏的快慢结合,则是快慢同时发生、快中有慢、慢中有快,越品越香。

在这种节奏下,《小岛》用喜剧的形式,讲述的是一个悲情的故事,故事的剧情很简单但内核很丰富,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海的女儿”的结合。讨论的话题有很多,从信仰、宗教、感恩、勇气、爱情,到种族歧视、阶级矛盾、工业社会弊端、原生家庭困境,等等。

剧中唯一的白人(左)也是唯一的坏人

尽管讨论话题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通过情节、通过人物、通过矛盾冲突来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简单通过对白或者歌词来强行渲染。明明整个剧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但却没有因此而蜻蜓点水,这些矛盾互相穿插着,从铺垫到爆发再到平息都能讲述得十分自然,真正地发人深省,半天缓不过劲。

这件事情上的反例——隔壁SpongeBob SquarePants,到了下半场,猝不及防地突然切换到价值升华环节,为了量大管饱地集中表现亲情、友情、爱情、勇气、忠诚等等话题,一个话题一首歌地排着队一股脑地砸到观众脸上,虽然唱得热闹,感情表达也更像强行煽情而非抒情。

这就像黄宏的小品,通常都是临将结束时突然间背景音乐起来,黄宏深情地朝着天空,抒发一段正能量的呼喊,然后泪汪汪地握着其他演员的手,使劲而整齐地喊出小品主题……


看了这么长,重新总结一下要点,看戏的爽在于:


1、“假到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2、舞台空间的真实感和延展性

3、戏剧表演中场景和节奏的连贯性

4、还有太多啦,等你在评论区补充!


总之,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推荐这部《Once On This Island》




【梅花间竹】公众号四大主题:

美食、戏剧、思辨、体育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